APP下载

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培养方案构建与优化研究*

2019-07-31孔继利刘晓平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7期
关键词:邮政协同课程体系

□ 孔继利,刘晓平

(1.北京邮电大学 现代邮政学院,北京 100876;2.北京邮电大学 自动化学院,北京 100876)

1 引言

邮政业是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邮政体系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和社会组织系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1]。2012年~2016年的5年时间,快递业务量以年均50%左右(55.04%、61.51%、51.90%、48.07%和51.33%)的速度增长[2]。2017年,我国邮政业业务总量完成9764亿元,业务收入完成66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和23%;其中快递业务量突破400亿件,连续4年稳居世界第一,年业务量占全球45%以上,对世界快递增长贡献率超过一半;全行业已有7家企业成功改制上市,年支撑网络零售额超5万亿元,直接吸纳就业超20万人[1]。基数巨大、增长速度快、吸收就业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现代邮政业的高效、可靠运行需要大量高层次复合型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特别强调,要构建多层次的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而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一直积极探索为现代邮政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邮政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和邮政管理专业管理人才。本文主要结合“多方协同育人”理念和“新工科”实践,分析“新生学科专业”——邮政工程培养方案构建与优化的必要性,确定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分析邮政工程专业的就业领域,设定邮政工程培养规格,构建邮政工程课程体系,确定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和初步设想,并分析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目的是进一步理清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培养方案构建与优化的思路、体系,为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邮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撑,同时为其他高等院校邮政类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2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培养方案构建与优化必要性分析

“新工科”是由我国首先提出的概念,目的是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3]。“新工科”概念的提出为当前高等院校的工程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为新工科的发展方向与建设内容提供了行动框架[4]。其中,“新工科”中的“新”包括三个层面,即新兴、新生和新型[5];“新兴学科专业”是指全新出现、前所未有的新的学科专业,主要指从其他非工科的学科门类,尤其是应用理科等一些基础学科,孕育、延伸和拓展出来的面向未来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新生学科专业”是指为了满足产业当前和未来发展对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的需要,由不同工程学科的交叉复合或由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而产生的新的学科专业;“新型学科专业”是指为了满足传统产业转型、改造和升级对培养相应的工程人才的需要,对传统的、现有的学科专业进行转型、改造和升级而形成的新的学科专业[6]。邮政工程专业是由北京邮电大学向教育部申请并获批的本科目录外专业,其是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提出,面向现代邮政业创新发展需求而设立的“新生”专业。邮政工程专业需要交叉融合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与工程等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满足现代邮政业对高层次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新工科”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打破人才培养高等院校主体制的局限性,凝聚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形成“政产学研”多主体协同育人的“四位一体”模式[7]。在该模式中,政府作为行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支持者和引领者,企业作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技术创新主体,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和技术创新的支持者,并在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共同参与下把邮政工程人才培养要素有效整合到一起,最终形成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培养方案,并不断对其进行优化,以便培养出符合现代邮政业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邮政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对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培养方案的构建与优化进行研究非常有必要且特别迫切。

3 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领域分析

3.1 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如下:邮政工程专业主要面向现代邮政业,以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的信息技术和物流自动化技术为特色,以实现邮政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国际化、绿色化为目标,通过传授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与工程等学科与邮政快递领域交叉融合的技术理论知识,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优秀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和外语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邮政快递领域“智能信息”“智能装备与系统”“智能管理与优化调度”等方面技术知识、具有深入把握和相应设计开发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3.2 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专业就业领域分析

邮政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邮政和快递企业、各类电商及物流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以及通信行业、制造行业、金融行业、IT服务业、管理咨询业等行业从事技术和运营管理等工作。具体而言,在现代邮政业与物流行业的就业领域主要包括:跨国物流企业、大型央企或国企、大型制造企业的物流部门、国内的快递与物流企业、国内外的物流集成商。在跨国物流企业方面,可以在能够为企业提供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的专业的第三方集成物流服务提供商处就业,如:FEDEX、 UPS、DHL、TNT等。在大型央企或国企方面,可以在邮政、物流、电信等性质的央企或国企就业,如:中国邮政、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中铁快运、民航快递、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在大型制造企业的物流部门方面,可以在家电、汽车制造等大型制造企业的物流部门就业,如:海尔、格力、美的、TCL、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等。在国内的快递与物流企业方面,可以在顺丰、“三通一达”等国内快递企业,以及德邦物流、中铁物流、天地华宇等零担物流企业等处就业。在国内外的物流集成商方面,可以在德马泰克物流系统有限公司、岗村家具物流设备有限公司、大福自动化物流设备有限公司、瑞士格上海商贸有限公司、北京高科仓储设备物流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院、北京机械自动化研究所、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普天物流技术有限公司等处就业。

4 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培养规格

4.1 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邮政工程鼓励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学业进度、保留学籍休学开展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到海外交流学习。

学生完成邮政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达到规定学业标准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2 学分要求

邮政工程专业要求学生最低完成 163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23学分,包含通知教育70学分(56学分必修课+14学分选修课)、专业教育53学分(31学分必修课+22学分选修课);实践教学34学分(全部为必修课);创新创业教育6学分(2学分必修课+4学分选修课)。

4.3 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4.3.1 知识要求

①了解国内外邮政、快递、物流发展的历史、现状、趋势和学科前沿,了解与邮政工程相关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正确认识现代邮政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②掌握“智能信息”“智能装备与系统”“智能管理与优化调度”等方面相关理论和方法,建立涵盖现代信息技术、智慧物流与供应链、智能制造的深度交叉与融合的知识体系。

③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与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4.3.2 能力要求

①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进行邮政工程专业领域问题的分析、规划、设计、实施、评价与改善的能力。

②具备以创新性思维方法开展邮政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

③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一定的跨文化、跨语言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④具备独立获取邮政工程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适应发展的能力和宽广、开放的视野。

4.3.3 素质要求

①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诚信意识,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③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较高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和问题导向及持续改善的专业素养。

④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5 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课程体系

5.1 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和过程

5.1.1 构建思路

在教育部和国家邮政局提供邮政工程人才培养的战略部署、政策引导以及搭建“政产学研”支撑平台的基础上,现代邮政学院积极发挥人才培养方面的办学优势,采用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向众多邮政、快递、电商、物流等企业调研现代邮政业的邮政工程人才需求,围绕行业和企业的需求构建邮政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并多次邀请教育部和国家邮政局、邮政行业与企业代表、科研院所专家等参加邮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论证审议。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全程深度参与现代邮政学院的邮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可以有效促进邮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使构建的邮政工程课程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邮政业创新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要。

5.1.2 构建过程

2016年上半年,经现代邮政学院专业建设组前期行业调研、后期反复研讨制定,多次深入论证,现代邮政学院分别制定了针对2015级和2016级本科过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专业培养方案,并通过了学校的审批。2016年底至2017年上半年,现代邮政学院结合教育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学校《关于制订2017年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的相关要求,对拟定的“邮政工程”课程体系又做了细致的修改,并制定完成现代邮政学院2017级培养方案。2017年下半年,学院多次组织培养计划修订讨论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学院面向“互联网与智慧物流”的“工管结合”培养方式以及未来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修订方向。

5.2 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以及市场对邮政类人才需求,结合近几年邮政工程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实践,在不断优化与整合过程中,形成由 “三纵四横”结构构成的课程体系。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课程体系

由图 1 可知: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课程体系在横向上分为通知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等四大类;纵向上主要围绕培养邮政工程专业学生在智能信息、智能装备与系统、智能管理与优化调度等领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来构建课程体系。

5.2.1 智能信息领域课程

由于现代邮政快递企业的运营以及整个行业的有效监管等需求都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邮政工程人才必须对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信息系统有深刻的理解,能够准确判断现代邮政业的信息化需求,以专业的视角为现代邮政业的智能信息变革确定方向。因此,智能信息领域在通知教育大类下设置了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大学计算机、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Java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等课程;在专业教育大类下设置了邮政工程导论、物流学、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物流信息系统、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等课程;在实践教学大类下设置了邮政快递软件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物流信息技术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

5.2.2 智能装备与系统领域课程

由于智慧物流需求日趋强烈,现代邮政业的各类节点中都大量应用智能装备与系统,邮政工程人才必须掌握智能装备与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有效规划与设计各类智能装备与系统。因此,智能装备与系统领域在通知教育大类下设置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Java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等课程;在专业教育大类下设置了工程图学、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力学与材料基础、控制工程基础、邮政工程导论、物流学、机械设计制造基础、检测技术与信号处理、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现代物流信息技术、邮政快递智能系统规划与设计、邮政快递技术与装备、单片机原理及PLC控制、现场总线与控制网络、工业机器人等课程;在实践教学大类下设置了电工电子技术实验、金工实习、邮政快递智能终端设计、邮政快递转运中心规划与仿真、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

5.2.3 智能管理与调度领域课程

邮政工程专业工管并重,学生必须具备管理和调度现代邮政业各类运营系统以及整个供应链的知识和能力,能够规划、设计、运营各类业务系统和供应链。因此,智能管理与调度领域在通知教育大类下设置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Java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等课程;在专业教育大类下设置了工程管理概论、邮政工程导论、物流学、运筹学、系统建模与仿真、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邮政与快递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采购管理、邮政快递实务等课程;在实践教学大类下设置了邮政快递营销实践、邮政快递智能终端设计、邮政快递网络系统规划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

通过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三纵四横”的课程体系的培养,邮政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够有效掌邮政信息技术、邮政快递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以及邮政快递智能网络管理与优化技术等方向的知识与技能,可完成智能化和自动化分拣系统、智能化无人仓储系统、无人机运输系统、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运输路线规划系统、无人驾驶配送系统、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慧供应链管理系统等的分析、规划、设计、实施、评价与改善工作。

5.3 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课程体系优化

5.3.1 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

为进一步明确面向“互联网与智慧物流”的邮政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特色,充分发挥“政产学研”多方协同在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的作用,以便培养出符合现代邮政业需要的学生,可考虑按如下思路进行对邮政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①对具有鲜明科技特征的现代邮政、快递、物流、电商等企业所发布的岗位需求进行分析,提炼出具有清晰边界的几类典型人才需求;②针对几类典型人才需求,结合其他邮电院校邮政类专业以及其他院校相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分析论证哪些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达成典型邮政工程人才培养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③将整理出来的相关课程整合为新课程体系的初稿,并邀请教育部、邮政业管理部门、现代邮政快递企业等相关人员以及邮电院校邮政类专业和相近专业的专家,共同对新课程体系进行论证,提出课程新课程体系的修改完善建议;④根据专家意见对新课程体系初稿进行修改与完善,形成新课程体系修改稿;⑤采用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听取众多邮政、快递、电商、物流等企业,现代邮政业主管部门以及科研院所专家对邮政工程新课程体系修改稿的意见和建议;⑥根据相关各方对新课程体系修改稿的意见和建议,对修改稿进行补充完善,形成新课程体系的终稿。

5.3.2 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课程体系优化的初步设想

①2018级邮政工程本科专业在名称中增加了“互联网与智慧物流”的关键词,进一步赋予了该专业更明确的内涵。考虑到邮政工程专业希望更加明确本专业在“互联网与智慧物流”方面的特色,因此,在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应该增加“智慧物流”的专业必修课程,并将“移动互联网”课程由选修课程调整为必修课程。

②考虑到邮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中的“知识要求”内容中要求“了解与邮政工程相关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在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应考虑增加“邮政法律法规”等相关课程。

③考虑到邮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中的“能力要求”内容中要求“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一定的跨文化、跨语言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应该增加“跨文化沟通”“商务沟通”等相关课程。

④邮政工程专业可考虑将“供应链管理”课程调整为“供应链设计理论与方法”,以突出邮政工程专业学生对整个供应链的规划与设计能力;同时考虑增加“系统工程”“邮政快递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课程,以便使学生树立系统观念,突出培养学生的数据建模与分析能力。

⑤邮政工程专业需要仔细考虑“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问题,如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了“邮政快递转运中心规划与仿真”“邮政快递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等课程,但在“理论教学”环节却未设置足够的课程来支撑实践教学的这些环节。因此,在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应该增加“邮政快递转运中心规划与仿真”“邮政快递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等相关理论课程。同时建议新课程体系中增加面向邮政快递行业整个链条的“供应链规划与设计”类的实践课程。

6 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

现代邮政学院自2015年以来,一直努力协调各参与方全方位深度参与到邮政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构建与优化过程中来,使培养方案进入动态优化的良性循环中,使之能更有效地适应现代邮政业需求的变化,满足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同时,培养方案的优化也使专业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6.1 培养方案对学生影响

①从学生保研的角度进行分析。2015级本科生共计30人,截止2018年9月30日为止,已获得普通保研名额6人,行政保研名额1人,保研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为23.33%。

②从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角度进行分析。由邮政工程专业学生参与的创新项目为9项,创业项目为1项[8]。邮政工程专业学生的参与人数为28人,达到总参与人数39人的比例为71.79%。

③从学生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的角度进行分析。由邮政工程专业学生参与撰写的论文有5篇,且都为EI检索的论文[9];邮政工程专业学生参与撰写论文的人数为10人,达到总参与撰写论文人数18人的比例为55.56%。由邮政工程专业学生参与申请的专利有4项[9];邮政工程专业学生参与申请专利的人数为10人,达到总参与申请专利人数18人的比例也为55.56%。

④从学生获奖的角度进行分析。目前,现代邮政学院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奖2人,参加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高校组)并获奖1人,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并获奖1人[10];以上都属于专业领域竞赛获奖,且都是国家级奖项。除此之外,学生还获得国家级奖学金9人次,企业级奖学金22人次,各类校级奖学金65人次[10]。

6.2 培养方案对教师的影响

①从教师主持教改和科研项目的角度进行分析。现代邮政学院教师主持的教改项目共计13项;其中,教育部项目1项,国家邮政局项目2项,北京市教委项目1项,中国物流学会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8项。现代邮政学院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共计12项;其中,国家自然学科基金青年基金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企业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8项。

②从教师研究成果的角度进行分析。现代邮政学院共发表高水平教改和科研论文共计22篇,其中教改论文3篇,科研论文19篇。

③从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和专业培训的角度进行分析。现代邮政学院设有企业挂职锻炼和参与专业培训制度,以帮助青年教师了解行业、企业现状和管理操作规范,支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工作开展。目前,现代邮政学院2名青年教师赴圆通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完成为期3个月的挂职交流,3名教师参加国家邮政局、全国邮政行指委、大数据联盟等行业相关单位举办的专业培训。

7 结束语

在对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培养方案构建与优化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了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并分析了“新生”工科专业邮政工程的就业领域。其次,确定了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培养规格,并详细拟订了邮政工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包括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三,构建了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三纵四横”邮政工程课程体系,横向上分为通知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等四大类,纵向上主要围绕培养学生在智能信息、智能装备与系统、智能管理与优化调度等领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来构建课程体系;并提出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和初步设想。最后,从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的视角分析了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邮政工程培养方案的构建与优化对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邮政工程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为其他高等院校邮政快递类专业培养方案的构建与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邮政协同课程体系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邮政农品
顺溜的怪招(一)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蒋玉美 海岛邮政的24年坚守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