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之“人文情怀”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培育研究

2019-07-30祁春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人文情怀策略方法

祁春华

摘要:本文以核心素养之“人文情怀”为切入点,基于高职学生生源的多样化,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实现以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关注教育对象的精神成长及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个性鲜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情怀;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6-0046-02

随着互联网+、跨界、融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思潮、新思想不断地涌入,再加上我国现阶段大学生人文情怀严重缺失,传统的说教已不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人文情怀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已迫在眉睫。

一、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背景

(一)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国社会经济以突飞猛进的方式迅速发展,颠覆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现如今,我国社会已进入创新发展阶段,人才竞争更是日益激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持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抓住人的本质,注重人的个性差异,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而发展。这既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学生自身价值,也是符合我国国情发展的需求,真正做到守正创新、引领未来。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校虽已开设教育部规定的四门思想政治课,但教育效果却令人担忧。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认同度很低,普遍反映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内容过时,教学手段单一,缺乏活力,这种空洞的理论式教学,“填鸭式”的教育,已完全忽视学生的自身需求,从而导致学生的反感,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是有利于将教育重心转移到关注学生个体上,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具有实效性。

(三)人的本性需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性需要得到人的承认与尊重,需要得到人的挖掘与激励。正是由于人的本性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要注入人文关怀”。人文情怀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个人情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人的需求,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做人的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照顾服务于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及文化修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可想而知,这两者是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在本质上有很高的契合度。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人文情怀理念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的本性内在要求。现如今,我们需要坚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才是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落到实处,发挥他应有的作用。

二、人文情怀的概念及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

人文情怀是对人自身和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探索和解答,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把人作为一切理论和实践的主体和目标,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文情怀的培养实际上践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实现了我国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将会成为今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新方向[2]。

近几年,高职院校面临全国总体学生生源人数的降低,招生类型由原先单一的普招扩展为对口单招、普招、注册、中职单招等多种招生方式。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行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将学生真正培养成个性鲜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人文情怀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整合相关课程资源,构建以人文情怀教育渗入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

首先,高职院校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

其次,高职院校除了开设教育部规定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门课程以外,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有关国学经典类课程学分。国学文化博大精深,关系到一国之兴衰,又是中国文化之根本,可增进学生道德品质,提升学生儒雅气质。目前,南京某高职院校未开设国学课程,缺乏人文文化环境的熏陶,导致学生人文底蕴不足。因此,高职院校通过开设国学经典课程来提升学生人文情怀,并形成长期学习体系。例如通过“中国哲学史”、“伦理学”、“儒学经典选读”、“中国美学史”等课程的开设,构建大学生人文情怀教育课程体系。

开设国学课程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因材施教。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情编选教材。采用体验和快乐式教学法,课内理论和课外实践相结合,运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和评价手段;二是合理安排国学、专业和实践课程上课时间,提高学生上课效率。

(二)加强人文情怀师资队伍建設,构建长期有效的培育体系

教师是践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占居重要地位,教育者必须使自身具备优良素质,才能引导他人,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师要有自我教育的意识,去提升自身文化修养,除此之外,学校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方式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外出培训、实践考察或引进名师开设讲座等方式,帮助教师树立人文情怀的理念,提升这方面的文化修养[3]。同时,学校要将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要点之一,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搭建“123”人文情怀培育新机制。

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情怀水平,必须搭建“123”人文情怀培育新机制。即1个中心,2个载体,3个平台,也就是自我教育为中心,家校联合为载体,网站、微博、微信为平台。苏霍姆林斯基曾言:“真正的教育是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学生是人文情怀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主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教育,才能不被外界物化,实现人文情怀教育的内化[4]。研究表明:比缺乏知识更为麻烦的是没有监控自身知识的能力,及没有任何对自我进行监控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不仅仅依靠学校,家庭也至关重要。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希望家长在实际生活中,多为孩子做出好的表率,多肯定,少指责,多些包容,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已成为微博、微信最忠实的粉丝。面对良莠不齐信息轰炸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抢占先机,降低不良思想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技术,把握机遇,开展人文情怀的培育和宣传,传递人文文化,改变传统式的单一说理教育模式。高校可通过开发APP软件,或利用学校官网开辟人文教育专栏,定期推送人文文化,或利用学校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推出大学生关心的实事和校园动态,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与管理中,真正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要占有一席之地,继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那必须转换传统的单一说教模式,要把工作重心转向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上,这才能让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活力与生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126.

[2]姜月.人文情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呼唤[J].教师发展,2008,(1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126.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41.

[5]王媛,吴迪.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版),2008,(02):32-33.

猜你喜欢

人文情怀策略方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指导学生英语预习摭谈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立足听读说写,渗透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