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9-07-30李杰
李杰
摘要:本文针对财会专业专业课教学存在的的不足,从实践的角度,介绍了“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在《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实施的方法及收获,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做学教合一 ;教改实践 ;企业财务会计课程
近年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更加强调“完整性、适应性和职业性”的职业教育[1]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方兴未艾,但在财会专业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着教学方法传统、教学内容不真、教学评价单一和教学效益低下的问题,无法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导致中职财会专业“为中小型企业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无从实现。2017年以来,笔者结合课题研究,针对中职财会专业二年级学生,选取《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先做、后学、再教的“做学教合一”的教改实践,现将有关做法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出整理,以飨读者。
一、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改革的做法
江苏省教育厅在《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一文中,提出“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在中职《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实施“做学教合一”,就是要打破理实界限,通过真实的会计实务将财经法规、账务处理方法及专业理论有机整合,实现‘行知统一、‘理实一体、‘学做合一的融合与超越,从而于提升学生的会计执业能力,更好的服务就业[2]。
(一)教学案例真实化。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要求我们:建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并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教改实践中,教师根据不同的企业提供的真实发生的业务,整理出企业经营过程中相应的知识点和对应的教学案例,并以各种单据、票据形式呈现,最大限度的规避“理实分离”和“案例虚假”的问题,教学中按照“先做、后学、再教”的教学序列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如在“差旅费报销”的案例教学中,不仅要掌握其有关账务处理的方法,还要会根据不同公司财务制度的规定,作出相应的审核。
(二)教材校本化。
当前,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力量依据课程标准已经开发了许多国规、行规到省规《企业财务会计》教材,但绝大多数教材或脱胎于大学、学科体系明显,使得普通中职学生望而生畏;或主要以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分工过细,账务处理方法繁琐,不符合现实多类型、中小型企业财务人才的职业需求;或教学内容滞后,脱节于现行新的法规和制度......为此,笔者按照能用、实用的原则,将企业分成加工制造、建筑施工、物流服务及商品流通四种类型,分别选取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典型业务,把《成本会计》的有关内容融入本课程,并根据具体案例,嵌入税法等知识点,编撰教学内容重构的《企业财务会计》校本教学纲要及讲义,开展教学实践。
(三)教学场所公司化。
随着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日渐成熟,我校先后与俊燕理财、龙之啸财务公司签订了引企入校的校企合作协议,学校提供办公场所及人力资源,企业提供相关经济业务资源及相关平台,双方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与课程教学。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使得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教学场所对接工作场所、教学内容与工作实践相一致,师生身份转变成业务主管和员工角色,教学实习期间,师生更多的需要遵守相应公司的规章制度,参与公司的各项考核。
(四)教学资源网络化。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广泛运用,学会财务软件的操作是每个财会专业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改实践中,笔者首先将经过遴选的、不同类型企业的相关资料(包括公司的各项财务制度)以及该公司发生的投资、筹资、供产销、收支业务的票据分类整理、扫描(需隐去公司名称、税号等),按照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录入教学平台;教学过程中,分实验、模拟、实习三个步骤,开展教学流程,即学生先根据教学平台的各种单据分小组进行手工帐的账务处理(先做),同时学习实务中账务处理的具体方法(后学),再通过模拟记账系统进行验证,前两个步骤中,教师择机、适时针对出现的问题、主要知识点及财务软件操作系统进行讲解(再教),最后,再用集中实习的形式,运用真实的财务软件,进行真实的账务处理。教学平台与财务软件的使用,使得教学资源网络化成为可能,教学时间和进度也有了保证,提高了教学的效益。
(五)教学评价多元化。
传统的财会专业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试卷+成绩的形式,简单易行,在教学管理中,为了使试卷更近的贴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老师们还会有意识的加大相关制度、规定、概念、原理等专业理论的考核分值,或在考试时人为的设置障碍来考核专业理论,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考试难度、削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违背了“应用型财务人才”培养的初衷。在教改实践中,笔者根据中职财会专业明确职业定向的特点及发展性评价的需求,搭建了多元评价体系,即评价主体由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向教师、企业、师傅多元评价,评价内容由考试成绩转向工作规范、职业态度、工作业绩和终端考试的多元评价,评价方式由一张试卷为主转向工作绩效体系的多元评价。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更加符合现实企业的需要。
二、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改革的成效
“做学教合一”的职业教育能够使得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学习场所与工作场所一致,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产业升级、行业标准、企业需求相对接”的要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好的服务就业。
在《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实施“做学教合一”,让学生先通过实践,感受和体会职业氛围和特点,尽快融入学习;然后,在实践中产生“学然后知困”的体会,强化学习动机;最后还能促使学生明白理论学习的必要性 [3]。这样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实施整合,能够明显感知到学生学习的目标更加清晰、学习动机更加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目标更加具体、有用,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益。
“做学教合一”教改实践中采用多元课程评价方式,更加关注教师的“业务主管和教师的的双从身份”及学生的“受教育者和工作者的双从身份”,创设包含教师、同学及企业多主体和职业态度、工作绩效、职业礼仪等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教改实践中,更加关注教学内容的校本化、真实化及应用性,聚焦现实企业的会计实务,重视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及成果。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推动教师身份向会计师身份的转变。
三、实施“做学教合一”教改实践的思考
“做学教合一”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做,目的在于学,关键在于教。实践证明,教师的教是决定教改实践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改革对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教师不仅要明确“做”的目标、怎样做并把它做好,还要把做的过程与方法言传身教给学生,最后通过学生学的方法来修正自己教的方法。简言之,就是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具备作为教师的基本能力,还应该具备作为会计师或工程师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7-13
[2]张健.职业教育的追问与视界[M].蕪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4.
[3]张健.略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整合[M].《高等职业教育》,201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