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环刺螠与刺参工厂化立体生态混养试验

2019-07-30陈秀玲张丽敏徐晨曦尹向辉魏滨

河北渔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刺参工厂化苗种

陈秀玲 张丽敏 徐晨曦 尹向辉 魏滨

为了改变目前工厂化养殖品种单一,效益低下的现状,2018年4月-12月在秦皇岛龙鑫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一个废弃的工厂化养殖车间进行了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与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工厂化立体生态混养试验。

单环刺螠和刺参均属于底栖动物,二者的食性也比较接近,都具有滤水和净化水质的功能。但栖息空间有所不同。在养殖池中,刺参生活在水体底层的沙子上面,主要摄食水中的藻类、有机碎屑和腐殖质等;单环刺螠在水底潜沙生活,不仅摄食配合饲料,还摄食水中的有机碎屑和腐殖质。在养殖单环刺螠的池中混养刺参,不用专门投喂刺参,而且单环刺螠的排泄物经底部发酵分解,可为藻类增殖提供营养,促进藻类繁殖,为刺参提供一部分天然饵料,减少饲料投喂量。

试验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纯收入34.64万元,平均效益达到346.4元/m2,投入产出比1∶1.58,养殖池尾水排放降低50%以上。这一模式的推广应用将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渔业的健康发展,达到集约化、高效、生态、健康养殖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场址与水源

秦皇岛龙鑫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工厂化养殖示范场位于秦皇岛北戴河新区海岸500 m处,取水方便,水质各种理化指标均达到养殖标准,适宜进行多种海产品养殖。试验用养殖池25个, 40 m2/池,总面积1 000 m2。

1.2 苗种

从烟台海宝水产有限公司引进单环刺螠苗种20万头,平均规格1 600头/kg。从秦皇岛江鹏水产养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海参良种场引进刺参苗种,平均规格30头/kg。

1.3 构建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对1 000 m2工厂化养殖车间进行设施化改造。首先在养殖池底部铺设20 cm经过消毒的细沙,放入单环刺螠苗种,待其潜沙后,放入大规格的刺参苗,然后利用涨落潮提取外来海水,经过砂滤罐对大型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后,直接注入砂滤配水池经过曝气、砂滤沉淀后再进入养殖池进行养殖生产,养殖尾水通过排水管道进入生物滤池经微生态制剂调控达到水质要求标准后排到外部海区。

1.4 主要养殖技术

1.4.1 布池 4月5日放养单环刺螠,密度200头/m2。4月6日放养第一茬刺参苗种,分别按15头/m2、17头/m2、20头/m2、23头/m2和25头/m2密度放养,进行密度梯度试验,每种密度布5个池(总面积200 m2),第一茬共放养刺参20 000头。9月初第二茬刺参的放养密度按第一茬试验的最佳密度20头/m2投放,放养刺参20 000头。

1.4.2 饲料投喂 坚持“四定”原则,投喂单环刺螠专用配合饲料,根据摄食情况日投饲量为养殖存量体重的5%~10%,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

1.4.3 换水调控技术 采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每3天换水一次,边排边注,注排水量各占50%,排出的尾水经过曝气、沉淀降解,进入到生物滤池,经微生态制剂调控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

1.4.4 理化指标控制技术 大潮时提取自然海水进入室内沉淀池,抽取60米深的井水(盐度16‰~17‰)对水质进行调控,使水温控制在22~24 ℃,盐度控制在25‰~28‰,充气使溶解氧保持在5 mg/L以上,利用复合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降低三氮和硫化物含量,其它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养殖用水标准。

1.4.5 收获 刺参和单环刺螠的收获均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第一茬刺参在7月初开始采捕规格达到50头/kg的个体,第二茬刺参在11底开始陆续采捕。单环刺螠经过7~8个月的养成,从11月下旬开始陆续采捕达到商品规格的个体。

2 结果与分析

2.1 刺参密度梯度试验

第一茬刺参密度梯度对比试验发现,单环刺螠放养密度在200头/m2的情况下,混养20头/m2的刺参可以达到最佳搭配比例,实现最大效益。具体试验情况见表1。

2.2 养殖效果

2.1.1 刺参 第一茬刺参出池率60%,出售平均规格为7.77头/kg,单产2.44 kg/m2,共销售刺参2.44 t,平均市场价格120元/kg,产值29.28万元。第二茬刺参出售平均规格为7.14头/kg,单产2.75 kg/m2,到12月底已有95%以上刺参出池完毕,销售2.612 t,平均市场价格200元/kg,产值52.24万元。两茬刺参销售总量5.052 t,总产值81.52万元。

2.1.2 单环刺螠 单环刺螠在12月底出池率达到60%,出售平均规格为50头/kg,产量2.225 t,销售价格60元/kg,产值13.35萬元。未达到商品规格的放回池内继续养成,择机进行出池销售。

2.1.3 养殖总经济效益 单环刺螠和刺参生态混养试验总产值94.87万元,总成本60.23万元,总效益34.64万元,平均单位效益 346.4元/m2,投入产出比为1∶1.58。

2.1.4 生态效益 单环刺螠和刺参摄食水中的藻类、有机碎屑和腐殖质等,具有滤水和净化水质的作用,使养殖池尾水排放降低50%以上。

3 讨论与结论

单环刺螠和刺参工厂化立体生态混养技术的推广应用,可将闲置的工厂化养殖场进行综合利用, 一池双产,不仅增产增收,还丰富了当地水产品养殖的种类,有效保护天然的单环刺螠资源及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渔业的健康发展,达到高效、生态、健康养殖的目的,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双赢。

(收稿日期:2019-04-12;修回日期:2019-06-04)

猜你喜欢

刺参工厂化苗种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错季双茬高效养殖技术试验
夏眠的刺参
秋食刺参正当时
江苏:全面推行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电子出证”
简析稻田养殖小龙虾的苗种选购与放养技术
刺参饲料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一种袋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美国珍珠鳖工厂化养殖技术
杏鲍菇组织分离菌株工厂化栽培试验
河北省农业厅督导检查沿海三市水产苗种生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