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生 儿 脐 血 染 色 体 核 型 异 常 情 况 分 析
2019-07-30李军红梁小娟
李军红 冯 科 梁小娟 周 静
(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优生遗传门诊,柳州市 545001,电子邮箱:ljhong0725@sohu.com)
染色体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是由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可导致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和多发畸形,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逐渐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和出生人口素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本研究对1 460例新生儿脐血细胞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分娩的1 460例新生儿。纳入标准:(1)孕母年龄19~45岁,分娩孕周为35~42周;(2)在孕期未做产前筛查,或者孕期超声提示胎儿软指标异常,或有产前诊断指征(高龄、产前筛查高危、不良孕史、超声提示羊水过多或过少、孕早期接触过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的物质等)但拒绝产前诊断的高危孕妇。
1.2 方法 新生儿娩出后抽取脐带血2 mL,用肝素抗凝,取混合后的抗凝血0.5 mL注入淋巴细胞培养基(广州达辉生物技术公司生产)中,混匀后置37℃温箱中培养72 h。收获细胞时提前2 h加入50 μL秋水仙素,使细胞分裂停止,染色体处于分裂中期状态时转移至10 mL离心管,1 8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后,加入0.075 mol/L的氯化钾低渗液8 mL,混匀后置于37℃水浴箱中低渗30 min,然后加入甲醇和冰醋酸(3 ∶1)混合的固定液1 mL混匀,10 min后1 8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加入8 mL固定液混匀静置30 min,然后再1 8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再次加入8 mL固定液混匀后直接1 8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后加入0.5 mL固定液得到细胞悬液,最后把悬液滴到玻片上,在75℃烤箱里烤片3 h。第二天对制作好的玻片进行染色体G显带处理。每例新生儿分析5个以上核型,计数中期分裂相20个以上,如出现嵌合型细胞系则计数100个分裂象。
2结果
1 460例新生儿中,染色体核型异常28例,检出率为1.92%,其中常染色体异常19例,检出率为1.30%,性染色体异常9例,检出率为0.62%。19例常染色体异常中,数目异常8例,检出率为0.55%;结构异常11例,检出率为0.75%。染色体多态性变异54例,检出率3.70%。异常染色体核型检测情况见表1,染色体多态性核型检出情况见表2。
表1 28例染色体异常核型
注:*为标记染色体。
表2 54例染色体多态性核型
3 讨 论
本研究中1 460例新生儿的染色体异常率为1.92%,高于崔向英等[2]报告的0.6%,考虑为近年来人们不良生活方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各种物理、化学、生物感染,孕妇高龄导致染色体畸变所致。因此,应加强对高危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对于孕期未行产前诊断者,在其新生儿出生时应留取脐带血做染色体检测,这是对妊娠期未行产前诊断的有益补充,有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二级预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及时发现异常染色体患儿,可为优生优育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诊断依据,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3.1 染色体异常与唐氏综合征 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是人类第一个被确诊的染色体疾病,表现为智力障碍,生长发育迟缓,特殊面容和多发畸形等,其发生机理为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或受精卵在有丝分裂时,21号染色体不分离。该病群体发病率为0.125%~0.167%,且发病率随孕母年龄增加而升高[4],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中21三体综合征检出率为0.34%,较群体发生率升高,考虑为研究对象是高危妊娠孕妇所致。该病患者存活时间较长,但因出现智力障碍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因此预防和控制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是优生优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孕妇开展产前筛查及超声软指标(如颈项透明层)的筛查,对高风险的孕妇实施产前诊断,是降低和防止唐氏综合征的主要措施,尤其在国家开放“二孩”政策后,高龄孕妇数量增加,而高龄孕妇卵细胞有老化趋势,发生唐氏综合征的风险率升高,重视高龄孕妇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工作,可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3.2 性染色体异常与Turner综合征和卡尔曼综合征 本研究中,检出性染色体异常9例,其中45,X 3例,临床表现为Turner综合征(又称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其在活产女婴中的发生率为0.02%,99%的病例会在早期自发流产[5]。Turner综合征其最常见原因为性染色体不分离,主要发生于父方,与孕妇年龄无关。所有患儿均表现为身材矮小,与染色体有关的卵巢早衰多见,而其他脏器(包括骨骼、淋巴水肿、耳聋、心血管、甲状腺、泌尿生殖系统)异常情况较少,多数Turner综合征女性智力正常,但有可能存在发育迟缓、失语和行为问题。Turner综合征无法治愈,但可以通过合理的治疗来减轻症状:在性成熟期及成人期接受治疗,包括生长激素和低剂量的雄激素治疗,可明显增加身高,雌激素替代治疗常用于促进第二性征发育以及维持正常的骨密度和组织健康。另外,在1 460例新生儿中,共检出3例47,XXY,检出率为0.21%。47,XXY是人类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是由染色体增加而导致的第二大常见疾病,即卡尔曼综合征,又称性幼稚-失嗅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不育、睾丸小、身高高于平均身高、体毛稀疏、有女性化表现,一般无智力迟缓现象。虽然染色体异常不可逆转,但有多种方法可以治疗其相关症状。研究显示,于12岁左右开始采用雄激素替代治疗,可使多数男性拥有正常性生活[6]。本研究中检出性染色体异常9例,检出率为0.62%,高于既往研究报告的0.10%[7],考虑由本研究对象主要为高危孕妇所致。
3.3 染色体多态性 染色体多态性主要是异染色质的变异,结构异染色质集中分布在着丝粒、端粒区、随体、次缢痕和Y染色体长臂[8],主要包括D/G组染色体变异,1、9、16号染色体次缢痕增加或减少,9号染色体臂间到位,大Y和小Y染色质变异等。异染色质的变异有可能影响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时的染色体配对联合,甚至影响配子的形成,或者因为位置效应,使一些与生殖相关的基因沉默,从而引起生殖异常。目前染色体多态性与临床效应间的关联仍存在争议[9]。本研究检出新生儿染色体多态性54例,追踪其父母外周血染色体检测结果,其中42例为父母一方携带有相同的染色体多态性,考虑为遗传效应,表型无异常,建议随访这些染色体多态性新生儿长大后的生殖功能情况。男性染色体大Y是由于异染色质中的DNA过多重复造成,可能会导致女方流产、胚胎停育及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本研究共检出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28例,检出率为1.92%,高于何琳琳等[10]报告的0.9%。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主要取决于重复或缺失片段的长短及其所含基因的致死效应,其倒位片段越短,配子和合子正常发育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发生流产及死产的概率就越高。传统的观点认为,染色体多态性是属于正常的变异,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染色体多态性与不良的生殖功能相关[11]。
3.4 染色体平衡易位 染色体平衡易位指两条染色体发生断裂后相互交换,仅是位置改变,而无遗传物质的增加或减少。人群中平衡易位的发生率为0.167%~0.2%[12],平衡易位携带者智力、发育通常正常。本研究中检出染色体平衡易位的新生儿5例,表型均正常。染色体平衡易位者在生育年龄形成的配子中,仅有1/18为正常配子,1/18为不平衡配子但表型正常,16/18为不平衡配子,均有重复和缺失。而不平衡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后,常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如流产、胚胎停育、出生缺陷或染色体异常,且男性的易位染色体可干扰正常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配对或分离,产生杂合体,临床表现为严重的生精阻滞即无精症[13],往往需要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助孕。
综上所述,妊娠期未行产前诊断的高危孕妇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较高,应对其娩出的新生儿行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时发现异常染色体患儿,早期干预和治疗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提高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