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聚丙烯无纺布抗静电接枝工艺
2019-07-30王晓旭魏春艳
苗 苗,刘 超,王晓旭,王 迎,魏春艳
(1.大连工业大学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2.大连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
聚丙烯(PP)无纺布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广泛应用在纺织和医疗卫生等领域[1-3]。PP 分子不含亲水性基团且结晶度高,易产生静电且难以逸散[4-5],会造成火灾甚至爆炸等危害。因此,对PP 无纺布进行抗静电改性十分必要。
本实验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紫外光辐射接枝PP无纺布的工艺进行分析和预测。以摩擦电压为响应值,分析接枝单体质量分数、光引发剂浓度和紫外光照时间对摩擦电压的影响,确定最优工艺并验证该优化算法的可行性。
1 实验
1.1 材料与仪器
PP 无纺布(25 g/m2,大连瑞光无纺布集团有限公司),丙烯酸(AA,化学纯,天津市光复晶系化工研究所),二苯甲酮(分析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无水乙醇(分析纯,天津市光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去离子水(实验室自制)。PTT-A+200 电子天平(福州华志科学仪器有限公司),702-6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大连实验设备厂),UVA CUBE 100 紫外光固化箱(Honle UV Technology 公司),织物摩擦式静电测试仪(莱州市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用无水乙醇浸泡PP 无纺布并超声清洗30 min,去除生产、运输过程中的杂质和油污,80 ℃烘干至恒重,冷却并测量摩擦电压。在避光处将丙烯酸和二苯甲酮配制成溶液,将PP 无纺布浸泡其中一定时间,并在UV 灯下固化。取出后用去离子水清洗,80 ℃烘干至恒重,冷却并测量摩擦电压。
1.3 测试
试样准备:将丙纶无纺布放入50 ℃烘箱中烘干,随机取80 mm×40 mm 的试样16 块,在(20±2)℃、相对湿度(35±5)%的环境下放置24 h,不得污损。织物等级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摩擦带电电压技术要求
抗静电性能:GB/T 12703.5—2010《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5部分:摩擦带电电压》[6]进行测试。
1.4 响应面实验
运用Box-Behnken 设计原理,选取A丙烯酸质量分数5%~15%,B光引发剂浓度0.04~0.06 mol/L,C紫外光照时间15~25 min 为实验因素,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编码公式如下:
由编码公式可知,当A=5、10、15 时,X1=-1、0、1;同理,当B=0.04、0.05、0.06 时,X2=-1、0、1;当C=15、20、25时,X3=-1、0、1。本实验各因素水平如表2所示。
表2 实验因素水平
2 结果与讨论
2.1 响应面建模及实验结果
根据Box-Behnken 软件设计了3 因素3 水平共17组实验,以摩擦电压(Y)为响应值,其中5 次中心点实验用于估计实验误差。实验设计方案和结果见表3。
表3 实验设计方案和结果表
2.2 模型回归分析
利用Design-Expert V8.0.6 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Y=2 264.20-79.50X1-30.38X2-32.13X3+19.75X1X2-52.75X1X3+12.00X2X3+419.90X12+101.15X22+85.15X32。式中:正项系数代表该因素值增加会增大响应值,负项系数代表该因素值增加会降低响应值。
2.3 模型方差分析
从表4 可知:(1)模型F值(25.68)足够大,P值小于0.000 1,表明模型回归显著,预测公式可以准确反映变量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2)失拟项P=0.816 1,表示回归方程的失拟项检验不显著,说明未知因素对实验结果干扰很小,拟合检验显著,该方程的拟合度良好,能较好地反映丙烯酸质量分数、光引发剂浓度、光照时间与摩擦电压的关系,因此所得回归方程能较好地预测摩擦电压随参数的变化规律。(3)丙烯酸质量分数(X1)P=0.009 7 小于 0.05,对摩擦电压影响显著;X1X2、X1X3、X2X3的P值均较大,说明两两因素的交互作用相对较小;的P值均小于 0.05,说明实验因子与影响值不是呈单一的线性关系。(4)本回归模型R2=0.970 6,实测值与预测值相关性较高,说明用该模型对摩擦电压进行分析和预测合理。
表4 方差分析表
将编码公式带入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可得摩擦电压关于实验因素A、B、C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Y=16.80A2+1 011 500.00B2+3.41C2+395.00AB-2.11AC+240.00BC-329.37A-1 129.38B-133.57C+8 289.87。
2.4 模型残差分析
从图1 可知,响应值基本都附着在残差线上,说明模型符合正态分布。
图1 正态概率分布图
从图2、图3 可看出,内部、外部学生化残差均分布在±3 内,说明不存在非正常数据,无隐藏的影响响应值的因素,且数据点随机分布,没有任何趋势和异常数据点,进一步说明模型可靠。因此响应面多项式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各个变量对摩擦电压的影响。
图2 内部学生化残差分布图
图3 外部学生化残差分布图
2.5 响应面分析
从图4 等高线的陡缓程度可以得出影响摩擦电压的主次因素:单体质量分数、光照时间、光引发剂浓度,与方差分析结果一致;时间与光引发剂浓度的交互作用显著。
图4 响应曲面图和等高线图
2.6 模型优化
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再结合响应面模型,模拟出抗静电接枝改性的优化工艺:单体质量分数为10.48%,光引发剂浓度为0.051 mol/L,光照20.69 min,预测优化工艺条件下的摩擦电压Y为2 255.16 V。如图5 所示,实际值与预测值是十分接近的,基本在一条直线上。
图5 实际值与预测值比较图
实验验证此优化工艺,结果如图6 所示。原PP 无纺布的摩擦电压为2 869~3 122 V,改性后的PP-AA摩擦电压为2 200~2 475 V(明显变小),改性后PP 无纺布达到了C 级摩擦带电电压技术要求。说明响应面模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能够有效地预测实验各因素对摩擦电压的影响。
图6 改性前后PP 摩擦电压图
2.7 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由图7 可知,随着单体质量分数的增加,摩擦电压先减小后略微增大。这是因为单体质量分数增加,自由基反应增多,接枝率增大,PP 无纺布表面亲水基团增多,抗静电性增强,摩擦电压减小;当单体质量分数达到10.48%后继续增加时,单体之间发生均聚反应的概率增大,接枝率降低,导致抗静电性降低,摩擦电压增大[7]。随着光引发剂浓度的增加,产生的自由基增多,接枝率增大,PP 无纺布表面亲水基团增多,抗静电性增强,摩擦电压减小;当光引发剂浓度达到0.051 mol/L 后,继续增大浓度,自由基之间相互反应的概率增大,使反应提前终止,造成PP 无纺布的抗静电性降低,摩擦电压增大。光照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与光引发剂浓度的影响类似。
图7 各因素对摩擦电压的影响
3 结论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即非线性拟合方法,在正交实验最佳工艺的基础上高效优化实验工艺,确定出聚丙烯抗静电接枝工艺:单体质量分数10.48%,光引发剂浓度0.051 mol/L,光照20.69 min,此时摩擦电压为2 255.16 V。该模型的预测指导性很强,可靠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