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干预措施

2019-07-30林海燕蒋海仙潘疆疆陈娇娇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医护人员问卷

林海燕 蒋海仙 潘疆疆 陈娇娇

近年来,伴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对医疗质量及服务需求逐渐提高。医疗行业的持续性改革,医患矛盾依旧突出,增大了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医护人员长期处于高压力的应激状态,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与医疗服务水平。多篇报道指出,国内医护人员承受着更高水平的职业压力[1-2],也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3]。本调查旨在了解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现状,为相关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五所温州市综合性医院500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468份,其中男198名,女270名。

1.2 问卷工具 (1)一般问卷: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婚育情况、生理健康状况、工龄、职业总体满意度。自我评分采取0~10分,以5分为平均水平,0分为最低程度,10分为最高程度。(2)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用SCL-90,与全国常模[2]比较后评定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84份,其中有效问卷468份,其中男198名(40.17%),女270名(59.83%),平均年龄(37.02±8.32)岁。平均工龄(16±6.24)年。

2.2 医护人员工作时长及夜班频率 见表1。

表1 医护人员工作时长及夜班频率[n(%)]

2.3 医护人员身体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估 见表2。

表2 医护人员身体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估[分,(x±s)]

2.4 医护人员职业满意度评分医护人员整体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职业满意度,其中男性医护人员职业满意度更高,平均评分(6.32±0.82)分,女性医护工作者职业满意度平均评分(5.57±0.46)分。

2.5 临床医护人员SCL-90评分与全国常模[4]比较 SCL-90量表总分≥160分共123名,阳性检出率为26.28%,与2006年全国常模相比,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和敌对性4个因子得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临床医护人员SCL-90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分,(x±s)]

3 讨论

3.1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现状 本资料通过医护人员的SCL-90得分与常模比较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表现出显著高于常模的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和敌对性四方面因子的指标。其中,可能有医护工作性质本身带来的差异,重复性较强的操作,也可能有当前医患关系带来的紧张压力[5]。说明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3.2 原因分析 (1)本次调查进一步分析了医护人员工作时间长,夜班次数频繁,饮食、作息时间不规律,长期的超负荷工作状态,身心得不到舒展,导致躯体化因子高;(2)医疗工作的复杂性,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期望值的增强,工作性质迫使医护人员在工作岗位必须全身心集中注意力,严防医疗差错及事故的发生,给每位医护人员造成心理压力;(3)医疗工作场所负能量大,医院内充斥着患者的呻吟、痛苦、不满等,医护人员的付出辛苦与薪酬不相等,得不到患者的理解以及社会的支持,导致心理压力大;(4)医疗知识更新快,医护人员对自身要求高,严格的晋升制度和职称名额的激烈竞争,医护人员职业认同感不强;(5)本次调查者女性多于男性,面临家庭及职业的双重压力,同时医护人员要处理医患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多方面人际关系间存在的矛盾,社会和家庭责任大。(6)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众的健康需求与法制意识提高,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水平也越来越高,医务工作者心理压力越来越大[6]。

3.3 干预措施 (1)科学规划排班模式,合理安排夜班频率和时间。科学排班,在条件允许下增加人力的投入;强调人性化弹性排班,在排班时需要照顾有特殊需求的医护人员,加强规培生、进修生、实习生的带教及培训,帮忙分担医疗及护理工作。(2)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和谐的工作氛围:培养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可组织学习班或一对一谈话来学习,进一步处理好医护之间、护患之间、医患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获得家庭支持也是医护人员工作的动力[7],大多数医护工作者认为:和谐的工作氛围需要管理者的维持,特别是病房主任、护士长的有效管理及协调[8]。(3)积极正压疗法,提高自我价值感:Powell[9]认为,压力本身并无害,完全没有压力会让人感到无所事事,而适度的压力对人的健康和功能有促进作用。有研究指出,正念减压疗法[10]及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11]是改善心理状况的有效方法。(4)提升个人素养,提高专业水平:根据赫兹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12],成就感、受赏识感工作本身、责任感、晋升和学习的机会称激励因素。为医护人员提供再学习的机会提高医护人员对成功的体验和自我成就感的培养能力,增强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5)加强自我调节,树立正确生活方式:专家们指出[13],虽然职业倦怠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但是可通过合理方式避免,其中个人调节尤为重要。首先要建立科学、健康的工作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强化医护人员个体的自我保健。(6)聚焦职工健康,促进医护人员健康管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推进“健康服务过程”建设,开展员工支持计划(EAP);开设职工学堂;针对压力性身心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应用先进设备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根据工作量合理安排人力,简化流程,使医护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建立信息化健康管理。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医护人员问卷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