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9-07-30张金丽周秀月周优雅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康复心理护理

张金丽 周秀月 周优雅

脑卒中有发病急、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等特点,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1]。有研究[2-3]表明,我国脑卒中的复发率居世界之最,男女均高达27%。虽然脑卒中临床诊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由于损伤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多数患者会遗留感觉、认知、运动、语言及精神等障碍[4]。此外,发病前后生理功能的严重反差易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这不仅影响疾病康复进程,还可引起严重的心理疾病[5]。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集束化护理干预是基于循证医学而整合起来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在国外已普遍应用于各临床领域,尤其是急危重症的护理[6]。本资料中将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本院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6例为观察对象。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48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7年3月至8月48例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观察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55~82岁,平均(65.23±11.34)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50~80岁,平均(64.37±12.1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及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两组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4版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患者;(2)意识清楚,可配合各种检查、治疗及量表测定;(3)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4)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同意参加。排除标准:(1)既往有脑卒中病史或有痴呆、严重精神疾病病史;(2)各种原因所致不能配合检查及不能完成治疗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包括热情接待,了解患者基本情况,为患者提供良好诊疗环境,遵医嘱进行给药和监护,观测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积极开展宣教,配合医生进行康复治疗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组建集束化护理小组:成员包括神经科、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首先,对小组人员进行业务评估;再对患者进行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评估,根据患者情况展开具体分析。(2)选择适宜时机护理:选择患者精神状态较好时机实施相关护理,从而保证得到理想的护理工作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根据相关研究[7],上午十点,下午四点和晚上九点是脑卒中患者的最佳护理时间。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护理时间均在此范围实施。(3)向患者和其家属普及相关知识:内容包括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以及可能导致的后遗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及家属在康复过程中进行有意识的锻炼,从而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当患者或家属不能很好理解护理相关知识时,及时给予讲解和指导。(4)提供针对性的生理功能康复锻炼:如患者病情较稳定,发病48h内即可开展早期生理功能康复锻炼。主要包括舌部按摩、咽部冷刺激、口腔操、屏气发声等锻炼;并行早期摄食训练,以半流质为主,入口量由少渐多;进食后重复空吞咽,促进食物下咽,避免食物残留导致误咽。对失语和构音障碍患者,尽早的对其进行语言训练,鼓励患者进行龀牙、撅嘴、叩齿、鼓腮等练习;利用视频、一对一示范等手段进行早期语言训练;加强理解力训练,单字、单词开始,逐步过渡到句子和段落,重复多次练习。针对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对患侧肢体进行早期按摩并配合被动活动,进行各关节的伸屈和旋转等活动。并联合艾灸、针灸等中医药康复和治疗以提升康复效果。(5)实施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大多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需依赖他人照顾,易产生焦虑、抑郁和失落情绪,心理干预是康复过程中及其重要的环节。心理咨询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干预方案。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对其进行适宜的鼓励、指导以及必要的治疗,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邀请部分表达能力较好且取得良好疗效的患者进行经验分享,以增加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信心。

1.3 评价标准 (1)心理状态评分[8-9]: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2)生活质量[10]:采用诺丁汉健康调查表(NHP)对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睡眠、疼痛、精力、躯体和社交活动5个方面,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脑卒中患者护理1个月后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脑卒中患者根据既定方案予以相应护理1个月后心理状态比较,观察组患者的HAMA、HAMD、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见表1。

表1 脑卒中患者优质护理后1个月心理特征比较[分,(x±s)]

2.2 两组患者NHP评分比较 两组脑卒中患者NHP比较,观察组睡眠、疼痛、精力、躯体和社交活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40~5.96,P<0.01),表明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NHP评分比较[分,(x±s)]

3 讨论

3.1 脑卒中康复的特点 脑卒中患者以中老年多见,常具有不同程度意识和运动功能障碍,卧床时间长,肢体活动受限,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因此极易诱发便秘、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大多数患者伴有吞咽困难,饮食不调,免疫力下降也是各种并发症的重要诱导因素。患者发病前后生理功能的巨大落差,对治疗的迫切期望与康复过程的缓慢以及担心残疾在生活上和经济上带来的巨大负担,易引发悲观、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对康复过程不利。同时,患者家属面对长期高强度的照顾工作,如不能较快适应并作相应调整或寻求支持,也易引发心理问题,成为健康隐患,并反作用于患者,对预后和康复产生不良影响。

3.2 集束化护理干预 集束化护理由美国健康研究所提出,旨在针对某一问题,通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依据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并在实践中持续优化,最终对患者结局产生综合性影响,最早应用在危重症医疗,近年来被逐步推广应用于其他临床专业的护理中,该方法将政策和指南转化为具体的实施方案,将分散的方法系统化,使护理模式从传统经验主义向科学性、规范性方向发展,能有效提高护理效率,提升护理质量,最终促进患者满意度。

3.3 集束化护理在本研究中的应用体会及效果分析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特点,本研究制定了集束化护理策略,成立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小组,在合理时间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做好康复知识的普及,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和预后,科学锻炼,适时加强心理干预,为康复过程创造良好环境。

本资料结果表明,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精力、疼痛、睡眠、社交活动、躯体活动(P<0.01),降低脑卒中并发症发生率(P<0.01),表明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集束化护理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

集束化护理干预小组成员在护理策略实施前须经过规范化培训并通过考核,在实施过程中有效监督成员工作依从性和执行力,是每项措施完整、准确、持续实施的保证。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我国应用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尚存在较多不足,需不断完善,以便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康复心理护理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