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多体位智能康复训练机器人应用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下肢功能的影响情况

2019-07-30徐凯芳葛美慧张文香

关键词:偏瘫体位康复训练

徐凯芳,葛美慧,刘 野,张文香

(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山东 青岛 266034)

步行是一种对人体的运动功能、平衡力、负重能力有一定要求的多关节和肌肉群的运动[1]。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力大多不正常,转移重心的能力不足。很多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过常规复健训练,平衡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还不能完美协调。此研究通过采用多体位智能康复训练机器人进行治疗,调查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8年11月在本院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100例的对照组和100例的实验组)。准入标准:年龄31~60岁、多次发病、接收指令正常;单侧下肢偏瘫;只有一侧基底核区为梗死部位。排除标准: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或者肢体障碍的患者;不积极配合实验的患者;接受和执行能力有严重障碍的患者;心脏功能严重衰竭的患者[2]。

1.2 方法

两组都采取正常康复训练,对对照组患者采取10周的常规康复疗法(每周4次)。实验组患者以多体位智能康复训练机器人为主要训练方式,为期10周,每周4次,并同时采取常规康复治疗。

1.2.1 常规康复疗法

包括运用Rood技术、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等,进行膝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的运动诱发、控制训练;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的训练,根据相应时间进行训练。

1.2.2 多体位智能康复训练机器人训练法

利用多体位智能康复训练机器人训练患者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并辅以常规康复训练法的运动训练。准备工作[3]:按照患者的腿部弯曲情况对减重进行必要调整,初值大约为患者体重的59%;引导力的初值大约为25%,对患者的走步状态的影响较为显著。

1.3 评价方法

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观察与分析,比如走路状态、踝关节的活动情况、足部的稳定性和步速、步频等,还有站立支撑、重心转移等肢体运动方式,并对其进行标准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对相关数据通过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采用t检验。

2 结 果

在治疗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各方面的能力及评分均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在治疗后,患者的平衡能力、踝关节的活动情况、足部的稳定性和步速、步频、走路状态都有一定的提高,且实验组患者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s)

表1 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s)

组别 例数 平均年龄 性别(例) 偏瘫位置(例) 基底核区 神经功能分数男女左右左右对照组 100 50.6±9.5 56 44 49 51 59 41 11.25±0.86实验组 100 52.7±8.2 38 62 45 55 60 40 12.75±0.76

3 讨 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和平衡能力发生障碍,肢体功能受到破坏,造成行动障碍。本研究通过多体位智能康复训练机器人进行治疗,并以常规康复治疗为辅助,其本身具有一定优势:患者在早期患病状态下能以接近正常步态训练,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减重,使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肢体趋于稳定,从而使相应的肢体功能、运动参数等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大促进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恢复率。

因此,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中,多体位智能康复训练机器人的应用应被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偏瘫体位康复训练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