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我中心网络与创新绩效关系的文献综述
2019-07-29刘德昶
摘 要: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一直都是当前相关学者关注的重点领域,研究方法和理论也颇为丰富。而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大部分学者都是结合整体网络结构特征与节点位置进行相关研究,较少考察自我中心网络结构与关系对创新绩效的关系。因此,本文从个体网络视角出发,阐述企业自我中心网络的内涵,对相关关系的结论进行综述,最后进行总结和未来展望。
关键词:创新网络;自我中心网络;创新绩效;综述
一、引言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社会需求的有效保障,更是企业进行有力竞争的引擎。在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需要依赖创新打破竞争力不足的窘态。而随着当前市场产品推陈出新的速率加快,企业又无法依赖自身资源加快创新速率。因此,企业不得不将自己纳入合作创新的大关系网中寻求创新资源。企业自我中心网络作为大关系网的信息接收和资源整合终端,解决了自身整合能力不够和信息渠道少的问题。然而,自我网络结构的不合理和缺乏网络关系管理也会导致相互猜疑和关系冗余等问题不利于企业的合作创新活动。因此对企业自我中心网络结构进行深入探讨,既对补充相关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又对相关企业有效构建和管理自我网络具有实践意义。
二、企业自我中心网络内涵
网络一词最早属于社会学的研究范畴,原指个体与个体间进行互动和联系的社交关系集合。随后,相关学者将该领域知识延伸到企业间的商业交往和企业家的社会关系中。合作创新作为商业交往的最普遍形式,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随后便有了创新网络的概念。如Freemanc最早界定创新网络的内涵,认为创新网络是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进行合作创新而形成的一种系统的和基本的制度安排。美国学者Granovetter则提出企业所有创新活动囊括在社会网络中,企业嵌入网络的方式有结构性嵌入和关系性嵌入。此时,相关学者并没有对微观的自我网络和宏观的整体网络加以区分。而后随着研究的深入,相关学者对创新网络研究的视角进行了拓展,提出个体组织层面和网络层面的视角。个体组织层面主要关注个体与个体间相联结的关系程度,网络层面主要关注整体网络结构特征对个体的影响。如Arnaboldi等学者将研究的视角个体网络视角出发,并认为企业自我中心网络是指由焦点企业与有直接联系的其他行动者所构成的网络。
随着研究的继续深入,学者们得出自我中心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更甚于宏观整体网络的结论。
三、企业自我中心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自我中心网络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众多,本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发现相关学者的研究主要包括自我中心网络的结构特征、焦点企业的位置以及联结关系等因素的影响。结构特征主要包括自我中心网络的规模和密度,个体位置主要包括中心性和结构洞,联结关系主要有联系质量与关系的稳定程度。
(1)自我中心网络的结构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从资源依赖来看,个体所控制的资源有限,企业通过寻求与其他创新主体建立合作关系获取必要创新资源,从而克服自身资源短缺的劣势。因此,自我中心网络的规模能有效提升获取创新资源的机会,即企业直接联结的伙伴数量越多,越有可能接触到异质性和有价值的信息。局部自我网络一直被视为信息和知识接收的终端,一旦信息流入自我网络,企业就能凭借合作伙伴的整合能力和吸收能力对异质性知识进行显性化,从而帮助企业有效吸收知识。当自我中心网络规模增多,网络内的知识存量增加,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有利于焦点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然而部分学者认为自我中心网络不能无限扩大,当自我中心网络的规模增长到一定程度时,超过该焦点企业的承载和管理能力,从而导致网络内焦点企业降低维系成本并形成创新路径依赖,不利于组织创新绩效的提升。当网络规模过大,焦点企业合作伙伴越多,维持合作关系的成本上升将会抑制对获取知识的利用,并且焦点企业为控制成本将选择距离较近的合作者,致使异质性知识的来源减少。而从关系联结的数量来看,当自我中心网络保持适当的密度,企业可以利用合作伙伴对异质性知识的整合提高知识吸收的效率,如果各企业间都保持密切联系,不仅知识和信息同质化严重,企业维持合作关系成本还将会上升。
从相关学者的论述来看,一部分学者认为网络规模或密度的提升正向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过高的网络规模或密度会对创新绩效造成不利影响。即学者们关于自我中心网络规模和密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论不一,并没有达成统一共识。
(2)焦点企业的位置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从个体处于网络的位置看,相关学者主要关注结构洞与中心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在企业自我中心网络中,企业直接联结的两个合作伙伴间缺乏直接联系,这意味着焦点企业占据结构洞的位置。结构洞的存在意味着除中心节点外的其他节点之间缺乏联系,企业可以获得取相对异质性的资源和信息,接近非冗余知识,从而为企业带来创新优势。而结构洞过多,企业因自身吸收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吸收异质性知识。结构洞过少,又会妨碍网络内的知识协调,产生冗余关系,增加知识的同质性。
企业自我中心性是指一个企业在自我中心网络处于核心地位的程度,表现为对创新资源的控制程度。占据核心位置的企业能降低知识获取的成本,提高知识搜索的效率,并幫助企业获取本地创新网络中的关键信息。而相较于整体网络,自我中心网络的规模较小,当资源和信息从整体网络流入自我中心网络时,流动速度加快,网络中的核心企业能依靠核心地位快速获取创新资源。而当企业自我中心性太高会侵占网络内大部分创新资源从而受到网络内其他成员的抵触,致使创新资源获取的效率下降。
从相关研究来看,部分学者认为焦点企业的结构洞或中心性能正向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其他学者则认为焦点企业需要合适的结构洞数量和中心性。即相关学者关于结构洞和中心性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结论不一。进一步梳理还发现,大多学者探讨个体位置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缺乏对中介变量的研究。
(3)联结关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焦点企业与联结企业的关系直接决定了企业所获取创新资源的质量和效率,联结关系能够提升彼此的信任程度和资源共享效率。联系质量通过合作双方间行为的趋同性来体现相互间的信任程度,信任程度越高,双方信息交换的效率越快,交换关系又进一步提升双方互信程度,彼此间积极分享创新活动的管理经验,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关系的稳定程度则体现在以长期合作利益为导向的关系,该种联系有助于合作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减少个体在合作中的投机行为,增强企业间的互助,进而提高相互間的信任感和在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彼此能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形成高效的合作,从而提高双方的创新绩效{3}。
四、结论与未来展望
本文从自我中心网络的视角分别论述焦点企业的网络结构、位置以及联结关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梳理相关结论发现,相关学者对焦点企业的网络规模和密度对创新活动的作用并没有达成统一共识。学者们关于焦点企业在自我网络中的位置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结论也争论不止。通过进一步分析,本文还发现相关学者展开的视角都是基于静态的网络阐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缺乏动态研究。而在联结关系上,整体网络内各成员的互动也影响着企业间的合作关系,相关研究也处于空白。因此,本文对相关研究的不足提出展望:一是通过加入中介变量来深入探讨自我中心网络在创新网络的具体作用机制。二是从动态视角切入,分析焦点企业在自我网络中位置的动态变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三是相互合作企业的其他合作伙伴的退出与进入都会影响到彼此的联结关系,因此需要在合作关系上加入整体网络的调节机制。
参考文献
[1]Freemanc.Networks of Innovators: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J].Research Policy,1991.20(05):499-514.
[2]王贵平,余谦.企业自我中心网络的创新效应与最优结构特征[J].技术经济,2019.38(07):21-28.
[3]张悦,梁巧转,范培华.网络嵌入性与创新绩效的Meta分析[J].科研管理,2016.37(11):80-88.
作者简介:刘德昶(1995-),男,四川达州人,汉族,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知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