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头年画的保护与传承
2019-07-29欧阳秋子
欧阳秋子
〔摘 要〕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传统年画,是最具特色与最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自形成至今,作为民众的情感、愿望、思想、品性等精神的投射,既表现着民众的喜怒哀乐,寄寓着乐观向上的信念,讴歌着中华传统美德,抒发着爱国主义情怀、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又不失诙谐幽默,富有极高的创造性;其蕴含着满满的正能量,是难能可贵的民间艺术瑰宝,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与艺术价值。保护与传承好传统年画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文化自信的提升,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本文以湖南省隆回县滩头镇的滩头年画为切入点,梳理滩头年画的发展历史与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进滩头年画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在新时期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稳步前行。
〔关键词〕滩头年画 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诞生于明末清初的湖南省隆回县滩头镇的滩头年画,从选择造纸原料到制作完成一般需经二十多道工序,与滩头香粉纸、滩头色纸并称“滩头三绝”,是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四川绵竹等地年画齐名的传统年画。异彩纷呈的楚文化与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梅山文化,以及文化积淀深厚的湘中民风民俗与人文地理环境,孕育了滩头年画的特有风味和深厚内涵。与国内其他地方的年画相比,滩头年画较少受外界影响,充满生动自然、拙朴夸张、诙谐风趣的地域特色,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强烈的野性和原始生命力,以火辣的湘味而独放异彩。民国初年,滩头年画除了大批销往湖南各地和外省,还远销亚洲十多个国家与地区,年销量高达三千多万张,在全国年画产地中名列前茅。处山野之远的滩头小镇因年画而名声远扬,成为旧时宝庆府的一张响亮名片。2006年5月,国务院把滩头年画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①2018年5月,滩头年画绘制技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②
滩头年画经历了民国初年的鼎盛期,建国初期至“文革”的转折期,“文革”期间的沉寂期,改革开放初时的复苏期,以及当代受工业现代化冲击的濒危期。多年来,为了保护与传承滩头年画这一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曾经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比如1985年,成立以傅真忻为会长的滩头年画研究会,聚集三十多位有识之士为滩头年画的保护与传承倾心尽力。隆回县2010年成立湖南省第一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局的二级机构,副科级),在工作机制、财政投入、政策规范等方面对包括滩头年画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积极的保护与传承举措:每年对国家级和省級传承人分别每人发放2万元与1万元的政府补贴;2016年专门安排县检察院副科级干部钟建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与其兄钟石棉回家拜师学艺,使这门技艺不致失传,并将钟家布置成展厅,供来访者参观;投入专项经费将尹冬香的“福美祥”作坊确定为创新基地,并投入40万元予以支持;对桃林古纸投入60万元,用于修建年画所用的造纸作坊等。另外,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滩头建立年画技艺传习所(博物馆),国家发改委支持的建设资金640万元已经拨付到位,目前正在建设之中,等等。
虽然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力度以及各个作坊传承人的自我努力日益加大,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滩头年画与省外其他几个地方特别是年画水平高且从业人群大的天津杨柳青和四川绵竹的传统年画相比,仍然差距甚远、问题不少、困难很大、举步维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年画作坊数量与年画产量剧减,传承人队伍人才断档、后继乏人
鼎盛时期的滩头年画,作坊最多时达108家,工人超过二千人,产品畅销国内外。但是近几十年以来,由于20世纪五十年代的公私合营,20世纪60年代“文革”时期的破四旧,加之“金玉美”作坊的李咸陆,“大春元”作坊的李祐海等老作坊传承人的相继辞世导致的人才断层等种种原因,很多年画作坊销声匿迹。目前滩头镇仅存“高腊梅”“忠良美”“福美祥”“福顺昌”四家作坊,并且四家作坊因缺乏销售市场,年画产量一年不如一年。
滩头年画所有工序大都需要站着进行,往往一站一天,颜料弄得全身上下到处都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需高度专注,艺人一天难得有机会与人说上几句话。可以说,他们的工作环境是又脏又累又孤独。由于销售市场萎缩,滩头年画一年只能做几个月。由于收入太低,有的人宁愿去挖煤,也不愿意给传承人当帮手。“忠良美”作坊的两位年轻师傅,家里都是贫困户,在作坊工作收入很低,根本无法靠制作年画脱贫,完全是凭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勉强地坚持。目前,滩头年画仅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钟建桐和刘国利,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尹冬香,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邓子军四名传承人。即使是被认定的传承人,迫于生活压力或其他原因,也无法全身心投入年画的保护与传承。比如国家级传承人刘国利,家庭经济负担重,主要依靠送快递维持生活,工作十分艰辛,年画只能抽空来做。又如国家级传承人钟建桐,他是隆回县检察院的副科级干部,只能兼顾着做做年画。虽然“90后”钟星琳已于2017年6月正式拜师成为国家级滩头年画传承人钟建桐的家传弟子,2017年下半年,“95后”肖扬受母亲——省级滩头年画传承人尹冬香的影响,放弃省城工作,选择了回乡跟着母亲学习,挑起传承滩头年画的重担,但是不得不承认,热爱滩头年画保护与传承的新生代为数实在太少。因为市场前景不好,现在的年轻人觉得做年画只能勉强糊口,甚至入不敷出,到外地打工都比拜师学艺强,所以鲜有人愿意以年画的保护与传承为职业,特别是目前还没有政府认定的滩头年画新生代非遗传承人,后继乏人已经成为保护与传承滩头年画的最大障碍。
二、与滩头年画相关的传统手艺逐渐消失,年画环境衰落,年俗氛围淡薄
1、相关传统手艺逐渐消失
滩头年画从造纸到年画出品都在当地完成,制作涉及诸多流程,每一步流程都可以单独被视为一种传统手艺,这在全国年画制作工序中极为少见。特别是土纸的使用,更是让滩头年画比其他地方的年画呈现出色彩鲜艳而不失厚重、柔软润泽而不失光亮的独特魅力。滩头年画所使用的土纸历来都是当地生产,由于多家土纸厂倒闭,加上现存作坊制作的土纸质量远不如昔,使年画的制作陷入窘境。另外,精湛的抄纸竹簾制作、雕版、开脸等传统技艺也只被几位老辈掌握,同样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这些与年画息息相关的传统手艺的流失,势必使滩头年画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雪上加霜、困难更多。
2、年画环境衰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不断追求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逐步舍弃原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滩头年画也同样面临时代的变迁。滩头镇上原来的老街、老房子旧貌换新颜,目前仅仅留下一条老街,而且很少有人居住,这使得滩头年画在当地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良好环境。土生土长的原生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使滩头年画丧失元气,被动摇了保护与传承的根基。
3、年俗氛围淡薄
当今社会,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一些节日悄然走入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生活,抢尽风头。与之相反,中国的传统节日越来越不受关注,特别是对我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从意识淡薄到习俗变更,年味越来越淡。而滩头年画从来就与年俗密切相关,完全是一种伴随着春节祈福迎新活动而产生的,依附于年俗文化而存在的艺术形式,如果年画不回归到年俗文化,将会成为无本之木,终将自动消亡。因此,脱离年俗文化的发扬光大,孤立地保护与传承滩头年画是不切实际的。
三、相关产业开发与宣传传播缺乏变革创新
滩头镇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人流稀少,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年画的销售渠道和手段单一等问题十分突出,加之年画早已不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单靠年画销售,难以支撑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难以解决年画的保护与传承问题。纵观现今当地与滩头年画相关的产业,普遍缺乏变革创新意识,故步自封,再不下决心创新求变,就会渐渐地失去受众。无大众接受,市场注定萎缩。市场萎缩,必然导致走向衰落。
总之,如果不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改革和产业创新力度,滩头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很可能维持不了多久就会走向消亡。所以,如何整合力量,大力保护与传承滩头年画,是摆在眼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文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从政策与资金上进一步加大对滩头年画作坊建设及传承人的扶持
对滩头年画的保护与传承若单纯依靠滩头年画传承人自身的力量,根本无法走出困境。建议国家、省市县有关部门,特别是邵阳市、隆回县政府进一步重视滩头年画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1.政策上进一步扶持 滩头年画的作坊数量、从业人员数量与产值,比起外省一些年画产地,存在较大差距。建议制定发展规划,尽快恢复重建数家曾经具有代表性的年画作坊。人才是保护与传承滩头年画的关键要素,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适当扩大传承人队伍。对热爱年画工作,认真学艺,学有所成的年轻人,经过考核,按照其业务水平,确定为不同级别的传承人。对于想通过传统年画创业的年轻人,建议在政策上给予特别的鼓励与支持。
2.资金上进一步支持 对历史悠久,房屋陈旧不堪,亟待维修的滩头年画作坊,建议适当给予资金支持;建议政府部门筹集资金,多组织传承人到国内其他知名年画产地参观考察,到艺术院校培训学习,开拓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建议对有正式工作的传承人,如果自己有要求,允许其带薪留职,专门从事年画工作。对于没有正式工作的传承人,应提高补助额度,帮助购买养老保险等,解决其后顾之忧。这样做,将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年画传承人安心画画,并吸引一些年轻人加入进来。
二、明确滩头年画保护与传承理念,建立滩头年画保护与传承机制
滩头年画仅仅依靠民间自发的保护与传承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政府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以政府与民众共同发力合作的方式进行。建议首先明确保护与传承理念,然后建立切实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机制。
1.明确理念 在滩头年画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首先要有正确的理念,如果无正确理念指引,保护与传承也许会变成破坏甚至毁灭。一是要始终贯彻对滩头年画本真性的保护与传承,不能让其在一味追求市场竞争力与经济利益中变质变味;二是要重点关注对滩头年画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能只是注重年画技艺上的保护与传承;三是要充分挖掘滩头年画的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价值,不能光是强调其经济效益;四是要正确区分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不能混淆其责任分工;五是要对滩头年画实行活态化保护与传承,不能采取静态化保护,应该让其存活于民间,而不是简单地放进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起来。
2.建立机制 传承与保护滩头年画,必须建立双重保护机制,即非遗保护与传承机制、生产性保护与传承机制。首先要强调建立非遗保护与传承机制,即建立原生态、本真的活态保护与传承机制,让传承人把从古流传至今的滩头年画原汁原味地保护下来并传承下去,让其成为今人和后人认识古代文明、了解祖先历史的鲜活载体和文化资源库。另一方面,要实行生产性保护与传承机制,特别注意鼓励传承人以外的对滩头年画有兴趣的社会有识之士,將滩头年画文化资源库中的资源融入当代生活,加入现代元素,创造出系列性的滩头年画的衍生品。要使其面向市场,让悠久的传统艺术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创造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反哺滩头年画的传承与保护。
三、加强与滩头年画密切相关的传统手艺、生存环境、当地年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1.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 由于滩头年画制作工艺的特殊性,保护与传承工作势必牵涉当地相关的传统工艺,其中任何一环保护与传承的缺失,都会导致滩头年画面临失传或不再正宗,所以不能单纯只抓保护与传承年画,要一条龙开展保护与传承工作。除了保护与传承当地饱含技术诀窍的造纸工艺之外,还需保护与传承抄纸用的竹簾制作工艺、套印用的纯天然矿物和植物颜料生产工艺,以及用于雕刻年画画版的梨树的种植等相关产业。
2.生存环境的保护与传承 滩头年画的诞生和发展都源于生活实践,与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环境——老街相伴相生。狭义地说,只有张贴在滩头镇民居木门上的年画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滩头年画。所以,在保护滩头年画时,需树立并强化整体性保护意识,使保护与传承工作和滩头镇的发展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最好的保护不是将滩头年画装裱起来,置其于博物馆,或体验于传习馆。建议尽最大可能保留好滩头镇的老街老巷,老房子的外在形式,使滩头年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地得到完整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