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教育思想在学前专业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9-07-29管钰嫦李咏云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应用研究

管钰嫦 李咏云

【摘 要】本文论述奥尔夫教育思想在学前专业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从教育目标、教学组织特色、教育内容三方面分析奥尔夫教育思想与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的适配性,提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明晰音乐教育的评价侧重点等奥尔夫教育思想在学前专业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以及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应该遵循相应的教学大纲并采用适当的教材、不同的音乐课程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关注幼儿教师音乐素养的特殊性等注意事项。

【关键词】奥尔夫教育思想  学前专业音乐教育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C-0168-03

奥尔夫教育是面向儿童的音乐教育,旨在通过音乐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和个体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提倡通过轻松的、多样化的方式开展音乐教育,并且强调音乐教育内容具有综合性和生活性。学前专业音乐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音乐教育的实践能力,然而学前专业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基本没有接受过专门的音乐训练,因此,要在较短的几年时间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并帮助学生掌握组织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由于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的目标一方面是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另一方面是培养组织音乐活动的能力,这与奥尔夫教育思想在教育目标、教学组织特色、教育内容三方面具有天然的适配性,因此,借鉴奥尔夫教育思想开展学前专业的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二者又不是完全相同的,学前专业音乐教育还应该注意遵循相关教学大纲并采用适当的教材,探索不同音乐课程的教学方法,并且关注幼儿教师音乐素养的特殊性。

一、奥尔夫教育思想与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的适配性分析

学前专业音乐教育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即以幼儿音乐教育为导向,这与奥尔夫音乐教育拥有相同的教育对象,因此在教育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二者具有天然的适配性。

(一)教育目标的适配性

1.奥尔夫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儿童的音乐教育,而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的目标包括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促进每位幼儿音乐素养提升的能力。因此,奥尔夫教育思想与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的教育理念是匹配的:面向所有的孩子。

在奥尔夫看来,音乐具有两重含义,一是作为一种艺术,二是本能。奥尔夫秉持着人本主义的音乐教育价值观,坚信音乐是人的教育,并且是面向所有人无差别的教育。他曾指出,音乐教育不是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教学,而是最广泛基础的教学,哪怕是中等的和才能较差的儿童也能参加。

学前专业的学生具有双重的身份,一是当下的学生,二是未来的幼儿教师。面对当下的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学前专业音乐教育无可争辩的目标之一。面对未来的幼儿教师,学前专业音乐教育要培养他们面向所有幼儿的音乐教育理念,以及拥有开展幼儿音乐教育的能力。

2.奥尔夫教育思想和学前专业的音乐教育都致力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奥尔夫看来,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普通大众的音乐教育目的是让孩子在音乐中感受快乐,并且愿意通过音乐表现自己,并不是培养音乐家。因此不需要过度追求发展儿童高深的艺术技艺技巧,而是关注儿童节奏、动作、乐器等原本性、广泛的音乐素养的发展。

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的目标包括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以及音乐素养的提升,然而,一直以来,部分学校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目标不甚清晰,片面追求学生艺术技艺技巧的提升,忽视音乐素养的发展。笔者认为,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的目标应该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以及学前教育中艺术领域的目标相契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以及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的能力。《幼儿园工作规程》美育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目标: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从这一系列文件中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并不一定需要掌握高深、精湛的音乐技能技巧,而倾向于幼儿教师拥有较好的发现、感受、欣赏、表达美的感受以及引導幼儿喜爱音乐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组织特色的适配性

奥尔夫教学组织的特色包括四个方面。首先,奥尔夫强调音乐教育的原本性,是指学生不是仅仅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主动参与其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其次,强调音乐教育的综合性,认为各种艺术之间是相互关联的,音乐和运动、语言都是相互关联的,与节奏有共同的概念。再次,强调音乐教育的创造性,因为学校音乐教材课程的作业不在于熟练和演奏配好伴奏的旋律和歌曲,而在于不断地“创造艺术”。最后,强调音乐教育的民族性,每个国家或文化需要根据自己的音乐文化和文化传统来讲奥尔夫音乐民族化、本土化,而不是照搬照套别人的教材。在奥尔夫看来,奥尔夫音乐走向世界的,是观念而不是那套教材。

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与幼儿园音乐活动方式接轨,其教育特色也应取决于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特色与奥尔夫思想是相匹配的:鼓励让幼儿通过聆听、动作甚至是绘画等方式去感受音乐,鼓励歌曲、舞蹈、打击乐、角色扮演、游戏等多种活动类型的结合,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创造性,鼓励选用本土化的音乐素材。因此,学前专业的音乐教育也应该借鉴奥尔夫的思想,注重教学的综合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去感受和表达音乐,为学生的模仿、即兴表演以及创作提供空间,以及鼓励学生发掘本地、本民族的音乐与乐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提升学生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以及表达力,促进音乐素养的提升,也为今后组织幼儿园音乐活动提供借鉴,积累方法等。

(三)教育内容的适配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内容具有综合性、生活性、丰富性的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噪音造型,主要包括歌唱与节奏朗诵活动;动作造型,主要包括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及声势活动;声音造型,主要包括乐器演奏活动等。

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强调生活性、多样性、操作性,学前专业的音乐教育内容应当与之相适应。为了满足准教师今后开展音乐教育的需要,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的内容选择,应兼顾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需求,培养学生声乐、乐器、律动、表演等多方面广泛的能力。

二、奥尔夫教育思想在学前专业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音乐教学的活动化、游戲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达音乐,避免说教式及“填鸭式”的音乐教育。音乐素养是有学生自我体验、感受、沉淀而获得,并非通过教师的说教而获得,正如一些学者所说的:音乐教学不在于教师教会学生,而在于幼儿学生自身的乐感。然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努力营造一种“开放”的课堂氛围,打破学生对传统音乐教育的刻板认识,激发学生表达音乐感受的愿望和勇气。借鉴奥尔夫教育思想,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可以做一下尝试:第一,教师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变传统“板凳课桌”座位形式为自选位置、自选姿势的“自由”课堂。第二,通过节奏比赛、身体伴奏等游戏方式,达到节奏训练、节奏型练习的教育目标。第三,鼓励学生运用肢体动作、律动、乐器、绘画等方式即兴表达音乐感受。第四,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创编舞蹈、音乐伴奏等方式进行创作。第五,奥尔夫教师要有冒险精神,喜欢挑战新的方向与学生,为学生做出示范和表率,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

(二)提升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增强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学前专业的音乐教育根据音乐艺术的不同类型,将音乐教育的相关内容划分为不同课程,如声乐、钢琴、舞蹈等,本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这往往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艺术的相关性。奥尔夫主张通过与动作、与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节奏,以唤起几乎在一切人(特别是儿童)身上都潜存的音乐本能。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将其他艺术形式融入其中,并且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渗透,实现音乐素养的培养。

(三)明晰音乐教育的评价侧重点

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的评价侧重点应该是音乐基本要素的掌握和综合音乐素养的提升。首先,音乐教育的评价应该重视音乐基本要素的训练。音乐基本要素包括节奏、音高、力度、速度等,在奥尔夫看来,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感,是幼儿教师不可忽视的音乐教育任务。然而部分钢琴和歌曲弹唱等课程的考核,只关注学生是否能将乐曲、歌曲完整弹奏、演唱,忽视节奏的准确性,既不利于当前学生音乐技能的发展,也影响未来学生开展幼儿音乐教育的质量。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节奏游戏、强化细节训练的方式提升基本音乐要素的培养。其次,音乐教育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升。学前专业的音乐教育应重视音乐基础知识和理论、音乐审美、音乐价值观的渗透,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技术技巧的进步。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查阅作曲家生平、创作背景、音乐风格等资料,并且带领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乐曲的情感、风格等深层次的艺术内涵,让学生不仅感受到音乐的美,还学会赏析音乐的方法。

三、奥尔夫教育思想在学前专业音乐教育中应用应注意的事项

(一)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应该遵循相应的教学大纲并采用适当的教材

学前专业音乐教育不完全等同于奥尔夫音乐教育,应该遵循相应的教学大纲,并且采用适宜的教材。奥尔夫教育是面向儿童的音乐教育,每一次音乐并没有十分精确的教育目标,也没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教师可以采用本土化的、生活化的材料对儿童开展音乐教育。然而,学前专业的音乐教育是既定的教学大纲和教育目标,教师应遵循教学大纲,选择适当的教材开展音乐教育,帮助学生更好的达成学习目标。

(二)不同的音乐课程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

学前专业的音乐教育包括音乐活动设计与指导、声乐、钢琴、儿童歌曲弹唱等多门课程,尽管奥尔夫教育思想可以为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参考,但是教学方法并非一成不变的,不同课程的侧重点和教学方法不尽相同,需要教师探索适宜的教学方式。正如奥尔夫所说的“我的《学校音乐教材》仅仅是提供范例,绝不是样本”。音乐教育的教法与教材并没有固定模式,不应该一成不变,而他们应该根据时间、地理等条件的不同,而调整音乐教育的教法及教材。

(三)关注幼儿教师音乐素养的特殊性

由于幼儿音乐教育的需要,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不完全等同于一般意义的音乐素养。尹夏青指出,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理论、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及音乐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技能素养。这就要求学前专业的音乐教育重视音乐素养的同时,关注到幼儿教师音乐素养的特殊性,通过增强课堂的实践性、现场观摩、教学活动分析、模拟教学等方式提升准教师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

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和学前教育都不是为了培养出音乐家,而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素养,带着这种辨别美的能力,以正确的方式自娱,感受人生的每一处风景。正如维尔纳·托马斯所说,即使是以后不再奏乐的孩子,也应当带着有批判力的意识修养走过这一个领域。

【参考文献】

[1]王丽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曹青.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中国本土化进程初探[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7

[3]李坦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Zachopoulou,Evridiki;Derri Vassiliki;Chatzopoulos,Dimitris;Ellinoudis,Theodoros.Application of Orff and Dalcroze activities in preschool children:do they affect the level of rhythmic ability?[J]Physical Educator,Spring,2003,Vol.60(2)

[5]古尼尔特凯特曼.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初步[M].廖乃雄,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6]Shamrock M.Orff Schulwerk:An Integrated Foundation[J].Music Educators Journal,1986(6)

[7]秦文华.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探索[D].济南:山东大学,2013

[8]Shamrock M.Orff Schulwerk:An Integrated Foundation[J].Music Educators Journal,1986(6)

[9]廖乃雄.卡尔·奥尔夫及其儿童音乐教育体系[J].人民音乐,1983(1)

[10]尹爱青.音乐教育基本理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管钰嫦(1991— ),女,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幼儿园课程;李咏云(1984— ),女,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专业音乐教育。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应用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数码钢琴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的应用与研究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