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7-29夏云丹
夏云丹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海州院区心内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约9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1]。心律失常也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见死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种类较多,包括室上性、窦性、再灌注、交界性等,与心脏不同部位的梗死有关[2]。积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降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极为重要,而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我院将护理干预纳入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8例,年龄37~79岁,平均(55.83±4.57)岁;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36~78岁,平均(56.39±4.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卧床休息、病情监测、心电监护、饮食护理等。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1)病情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于发病后1~2周出现心律失常,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监测水电解质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出现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者,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2)病因控制: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控制人员流动,减少探视人数和时间,嘱咐患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的发生。(3)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举办讲座、面对面讲解等形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的认识,以及对相关风险因素的识别,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作。根据患者病情情况,指导其早期行康复锻炼。(4)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患者及家属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严重,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真实的想法和心理状态,指导其进行情绪发泄,通过心理暗示、鼓励等方法帮助其纠正负性心理,克服心理障碍。组织患者之间互相交流,分享应对不良事件的技巧,提高对对治疗的配合。(5)用药指导: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多发生于早上5点到中午12点[3],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调整用药时间,可在早上5点给药,每日需要多次用药的患者及时与医生协调。输液时注意控制输液速度,严格用药禁忌症。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改善情况分为显效(症状消失、心功能提高1~2级)、有效(症状消失、心功能提高1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P<0.05)。见表1。
2.2 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
观察组心功能Ⅰ级、Ⅱ级的比例为92.00%、对照组为6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
表2 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n(%)]
2.3 两组心律失常发作率、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心律失常发作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律失常发作率、住院时间比较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50%的患者在心律失常发病1 h内死亡[5]。心律失常的种类较多,病情复杂,给治疗和护理增加了难度,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影像学检查、用药护理等常规措施已不能满足护理需要,应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策略。
针对性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性格特点、对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强化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认识,提高其对病情症状和危险因素的识别能力,从而避免风险因素的发生,减少并发症。同时护理人员加强对病情观察和监测,由于每个患者体质不同,疾病特点也各异,而同一患者在不同疾病阶段护理需求也不同[5],应根据不同患者、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及时调整护理策略,满足患者需求;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加强用药后观察,预见性发现患者可能存在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患者发病后负性情绪严重,而负性情绪势必影响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影响治疗效果。针对性心理疏导可稳定患者情绪,提高其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高发阶段强化病情监测,以早期发现心律失常的征兆早期采取措施,从而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本组资料中,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心功能Ⅰ级、Ⅱ级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律失常发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分析证明护理干预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发作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