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中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收入调节效应—基于城乡差距视角与山东省的实证分析

2019-07-29陈景帅张东玲范伟丽

关键词:测度差距山东省

陈景帅,张东玲,范伟丽

(青岛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发展质量不高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滞后成为制约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政府“城市偏向型”政策导致农业农村发展缓慢,城乡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差距是新时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典型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对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产生了抑制作用,阻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结合城乡发展状况和农业农村发展所存在的弊端,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融合为目的,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期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系统性工程,其赋予了农业农村建设新的内涵和目标,从农村产业、生态环境、组织治理和城乡融合等维度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由此,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质量系统评价及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成为当前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地理位置和农业发展特点较为复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区域异质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是未来城乡发展规划制定须考察的现实问题。基于此,对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质量水平测度及其异质性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城乡收入调节效应进行探究,能够为城乡互动融合发展和化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相关文献综述

随着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提出,国外学者对于农业现代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其对贫困减缓的探讨[1-2]。依据各时期的发展政策不同,国内学者对于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及其评价指标的研究存在不同的特点。第一,针对农业现代化的研究在已有文献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如周迪、钟水映、宾津佑都从农业投入水平、产出水平、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等维度出发构建了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3-5]。第二,随着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提出,学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衡量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如李立清[6]结合部分省市的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5个目标出发,构建了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王富喜[7]以山东省为例从经济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社会发展和环境状况5个维度,对山东省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水平进行分类研究。第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业农村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部分学者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所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尝试构建了乡村振兴测度指标体系[8-9]。

国内对于农业农村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关系的研究大多从单一指标出发进行分析。刘魏[10]从“离土”和“离乡”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部分学者探究了农业机械化[11]、财政支农支出[12]、农村金融排斥[13]、农业技术进步[14]和农业劳动生产率[15]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王震[16]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入手,探究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收入再分配政策对农村居民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新农村建设的收入再分配政策能够改善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梳理已有文献发现,学界对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及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农业现代化建设逐渐向农业农村现代化拓展,已有文献中对于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较少。同时,多数文献从单一因素出发探讨农业现代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从农业农村现代化整体出发的研究较少。基于此,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所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维度的发展目标,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不同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研究。

山东省作为我国北方的经济和农业大省,其在经济发展和地理格局分布上与全国整体状况极为相似。山东省辖区内存在临沂、枣庄等革命老区以及菏泽等边缘贫困地区,包含了影响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大部分因素。近年来,山东省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的试点区域,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进能够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较好的示范作用。因此,选取山东省17地市为样本,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内涵,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熵权TOPSIS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利用聚类分析和面板模型,对不同农业农村发展质量水平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及其区域差异分析

(一)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其赋予了农业农村发展更多的内涵①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http://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已有文献中对于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发展质量的测度指标体系大多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中心,但单纯的以经济因素测度农业现代化水平已不再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生态环境、精神文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城乡融合等指标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17-18]。依据科学性、普适性、数据可得性及农业农村建设的延续性原则,参照新农村建设[19-21]和农业现代化[22]的已有成果,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以及生活富裕5个维度出发[8-9],选取16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构建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二)测度与评价方法

为避免主观赋权方法和单一测度方法带来的偏差,分别采用熵值法和熵权TOPSIS两种方法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测度,并将测度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1.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与熵值法测度

评价指标标准化和基于熵值法对指标权重计算及结果测度已被广泛应用于系统评价实践中,具体参照黄亚芬[23],并将熵值法测度结果记为Zi。

2.基于熵权TOPSIS方法的指标评价

熵权TOPSIS主要是依据各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确定正、负理想值,并依据熵权法所得出的指标权重,计算评价对象与正、理想值之间的加权欧式距离,得出各评价对象与最佳状态的接近程度,具体参照杨秀玉[24]的算法,将测度结果记为Ci。

表1 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3.基于熵值法与熵权TOPSIS方法的综合评价

综合熵值法和熵权TOPSIS的测度结果,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权重各取0.5计算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最终得分,具体如公式(1)所示:

式中,Zi和Ci分别为熵值法和熵权TOPSIS的测度结果,Ai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综合评价得分。

(三)山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测度结果及市域差异分析

1.样本和数据来源

选取山东省17地市为样本,基于2007—2017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测度。其中,主要数据来源于2008—2018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各地市统计年鉴和各地市国民经济发展公告,“生态宜居”中的相关指标数据来源于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对于个别年份缺失数据,采用差值法、均值法进行补齐。

2.山东省各地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测度

依据前文步骤,针对样本数据对山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各地市测度结果如表2所示。

进一步根据样本期间内山东各地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均值,利用SPSS 19.0对其市域差异进行聚类分析,具体如图1所示。

结合表2和图1的分析结果,按照各地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得分和聚类分析结果,大体可将山东省17地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分为三类,具体如表3所示。

由分类结果来看,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水平地区大多集中于省会、半岛沿海地区,这些地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科技、资金和人才等资源明显优于其余地市,农业农村发展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和人才支持。农业农村低水平地区大多集中于革命老区、边缘落后地区,这些地市农业农村建设缺少足够的要素支持,村域资源短缺,地理位置偏僻,政府和城市辐射作用减弱,造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

三、基于山东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1.被解释变量

在已有文献中,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是最直观的、应用较多的测度方法,但其忽略了城乡人口比重所带来的影响。借鉴宋建[25]的研究思路,采用泰尔指数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衡量:

式中,Ui表示第i个地市的城乡收入差距,Ii和Pi分别表示第i个地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总人口数,Iij和Pij分别表示第i个地市城镇或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城镇或农村人口数。

表2 山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测度结果

图1 山东省各地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聚类分析

表3 山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分类

2.核心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

为避免遗漏变量影响回归结果的有效性,参照李政、刘赛红的研究思路[26-27],选取以下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如表4所示。

3.模型构建

为探讨不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下,农业农村现代化质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本研究对山东省整体、高水平、中等水平和低水平地区进行回归分析,结合所选取的变量,构建基准回归模型:

表4 变量设置及含义

式中,α为截距项,βi为核心解释变量和各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εit为误差项。

(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实证分析数据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依据山东省17地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得分,各变量数据均来源于2008—2018年《山东省统计年鉴》,部分年份科技创新水平数据来源于山东省各地市统计年鉴。其中,为消除量纲影响,对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对数处理,并以2007年为基期利用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处理,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三)整体与分区域相关检验

1.单位根检验

为避免面板回归分析出现伪回归现象,对各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采用LLC检验、ADF-F检验和PP-F检验,分别对整体和分区域变量的平稳性进行分析,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限于篇幅,分区域结果可向作者索取。

在山东省整体区域样本中,除变量F表现为原序列平稳外,其余变量均表现为一阶差分序列平稳。具体来看,整体区域样本中,各变量一阶差分序列的LLC检验、ADF-F检验和PP-F检验结果的p值均小于0.05,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各变量一阶差分序列平稳,不存在伪回归现象。在高水平、中等水平和低水平农业农村现代化地区,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的检验结果p值均小于0.05,拒绝原假设,各变量一阶差分序列平稳,不存在伪回归现象。

表6 整体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结果†

2.协整检验和Hausman检验

进行面板模型回归前,需对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检验。结合山东省面板数据特点,采用Pedroni检验和KAO检验对整体和分区域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结果显示,除Panel v、Panel rho和Group rho检验的p值大于0.05之外,其余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拒绝原假设,表明整体和各区域变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协整关系。由于山东省17地市的面板数据样本容量较少,适用于Panel ADF和Group PP两种检验,其p值均小于0.05,拒绝原假设,表明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在面板模型回归形式的选择上,通过Hausman检验发现整体和各区域的p值均小于0.05,利用固定效应进行回归分析。

(四)整体与分区域回归分析

1.整体与分区域回归结果

进一步利用Eviews 8.0软件,参照公式(3)对山东省整体和分区域进行回归分析,如表8所示。

表8显示,整体和分区域回归结果中R2及Adj-R2均在0.90以上,这表明实证回归结果的拟合度较好。整体和各区域F统计量均大于临界值,说明实证结果显著性较强,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2.回归结果分析

从整体和分区域回归结果来看,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A)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U),但在不同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下,其缩小作用存在明显的差距。由表8可知,整体、高水平、中等水平和低水平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回归系数分别为-6.159、-1.030、-6.106和-9.079,且高水平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不显著。总体来说,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其对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逐渐减弱,主要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较高地区大多为沿海和省会地市,致力于现代化城市建设,对农业农村建设有所忽视,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提升较为缓慢,对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不明显。

表7 整体与分区域协整检验结果†

表8 整体及分区域回归结果†

经济发展水平(E)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U),但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不显著。依据回归结果,整体、高水平、中等水平和低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回归系数分别为-1.309、-0.160、-0.550和-1.324,高水平地区结果不显著。这主要是在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较低时,经济水平上升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较高时,经济发展水平对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减弱,增收效应下降。

政府干预程度(G)对于城乡收入差距(U)影响的显著性较差。由表8可知,除低水平地区回归系数为负外,其余地区回归系数均为正。其中,在高水平地区表现为扩大作用,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这主要是由于现阶段城乡公共服务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偏向型”政策依然存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低水平地区的回归系数为-0.754,但并不显著。由于低水平地区大多为革命老区和边缘地市,政府对其支持力度较大,但作用的显著性较差,还需进一步调整。

产业结构升级(D)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U),但在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水平地区和整体区域下不显著。由表8可知,低水平和中等水平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回归系数为-1.185和-2.234,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主要是由于低水平和中等水平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能够吸收大量农村劳动力,有助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高水平地区大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结构逐渐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对农村劳动力需求减少,缩小作用不显著。

金融发展(F)和科技创新水平(R)对城乡收入差距(U)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逐渐加大,显著性有所提高。由表8可知,整体、高水平、中等水平和低水平地区,金融发展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057、-1.387、-1.141和-1.110,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上升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回归系数分别为-0.543、-0.549、-0.356和-0.064,显著性水平也不断提高。可以看出,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水平是未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测度指标体系,以山东省为例,利用熵值法和熵权TOPSIS对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其城乡收入调节效应进行探究,并对其发展的异质性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第一,在样本期间内,山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特点,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水平地区大多集中于沿海和省会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革命老区和边缘地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较低。

第二,农业农村现代化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随着其自身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有所减弱;在不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促进作用,但在高水平地区的作用并不显著。

第三,政府干预程度的回归系数仅在低水平区域表现为负,但显著性较差,其余地区表现为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且在高水平地区最为显著,整体和中等水平回归结果不显著。产业结构升级在低水平和中等水平地区对收入差距的缩小表现为促进作用,其余地区促进作用不显著。

第四,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对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越明显,是未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工具。

(二)对策建议

山东省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地区,应结合自身农业农村发展特点,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措施。

第一,以革命老区和边缘地区作为乡村振兴实施的重点区域,推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山东省未来应以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为重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开展红色旅游业、休闲业。同时,根据地区农业经营特点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开展农产品深加工。边缘地区则要根据自身地理区位优势,建立跨区域物流园区和农产品交流基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政府则应该改变原有的“城市偏向型”政策,加大农村社会保障支出,提高农民隐性收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

第二,结合经济发展现状,注重培育农村人力资本,合理应对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都具有促进作用,但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知识技能要求提高,对农村劳动力需求不足。未来山东省应注重培育农村人力资本,调整教育支出结构,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提高农村居民知识技能。同时,从农村产业发展入手,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内部”消化,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第三,坚持金融业服务农业发展不动摇,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水平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与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加快农业核心技术突破”“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相吻合。未来山东省应坚持金融服务农业农村发展不动摇,加大普惠金融发展力度,加快农业保险发展进程,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应由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和符合条件的地方企业牵头,积极研发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培育农产品良种。同时,制定鼓励政策,使科研人员享有成果分配权益,吸引人才加盟农业农村建设。

猜你喜欢

测度差距山东省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Rn上的测度双K-框架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平面上两个数字集生成的一类Moran测度的谱性
我国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测度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几何概型中的测度
山东省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