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康复治疗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研究

2019-07-29钟卫权陈炳霖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治疗学康复科江苏省

钟卫权,程 晶,陈炳霖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4)

目前,全国设有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已经多达140余所。自2001年南京医科大学率先开设康复治疗学本科以来,江苏省现有7所高校培养康复治疗学本科生,分别是南京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南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体育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通过2012年和2015年对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康复科设置情况的调研发现,康复科设置比例逐年增加[1-2]。此外,社区医院和康复养老机构康复治疗的开展日益深入。本研究目的是为了解目前江苏省内康复治疗学本科生就业的现状和特点,查找存在的问题;探讨当前社会对康复治疗学人才的需求,以推进和完善江苏省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康复治疗学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为《“健康江苏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构建“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提供优秀的康复治疗学人才。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调查问卷(通过派发、邮寄和电子邮件)、用人单位访谈和毕业生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在江苏省内(13个地级市)二级以上医院康复科、部分社区医院、康复专科医院、民营康复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共发放问卷285份,回收问卷262份,有效问卷258份,有效率达到98.5%。有效问卷中男生123人,女生135人。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研对象毕业的学校(见表1)

表1 调研对象毕业的学校(人)

2.2 调研对象的单位

调研对象在三级综合医院的142人,占55.0%;二级综合医院42人,占16.3%;康复专科医院27人,占10.5%;妇幼保健院19人,占 7.4%;民营康复医院 15人,占 5.8%;社区医院 8人,占3.1%。其他5人工作单位在企业和非医疗事业单位,占1.9%。

2.3 调研对象从事的工作情况

康复治疗学本科毕业生从事工作情况见图1。调查表明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满意的占89.5%,不满意的人数占8.0%,一般的占2.5%。其中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资待遇、福利保险和发展前景三个方面。

图1 毕业生从事的工作情况

2.4 收入调查

工作年限与收入的关系见表2。可见,在收入方面,不同学校毕业的本科毕业生,相同工作年限的收入无明显差别。三级综合医院的平均收入比社区和民营康复医院的收入要高。

表2 工作年限与收入的分布(人)

2.5 毕业生个人能力及发展方面

调查显示,95%的毕业生表示完全能够胜任工作,5%的毕业生基本胜任。98%的毕业生平时会参加科室或者行业的实践技能培训和英语学习;2%的毕业生由于时间和工作环境的原因,无法参加学习。在参与调研的毕业生中有12%表示会在近两年准备考研。

2.6 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反馈

在学校期间的收获首选的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与其他院校毕业生的存在差距的主要集中在外语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两个方面,希望学校在教学方面增加的课程内容及占比为:增加技能实训,占90%;增加作业治疗课程,占88%;增加言语治疗课程,占85%;增加儿童康复训练,占80%;增加社区康复知识,占70%。在对母校教师能力调研方面,80%学生认为教师能够胜任专业教学,10%的学生反映教师的知识面狭窄,上课只讲书本内容,7%的学生认为教师知识更新不够,3%的学生认为有的教师不胜任专业教学。

3 调查结果分析和建议

3.1 康复治疗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及需求

江苏省目前省内每年康复治疗学本科毕业生大概有560人。2015年陈正权等[2]通过对江苏省176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调研发现,有75%的三级医院和55%的二甲医院建立了康复科,对本科康复治疗师的需求只有62名。通过本次调研发现,近三年毕业的本科生学生,进入三级综合医院就业的比例减少,进入二级医院、康复专科医院和民营医院比例增加。根据林爱翠等[3]对江苏省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就业取向的研究,由于工资待遇和更多的发展空间等因素,更多的毕业生还是愿意留在三级医院。而在对省内三级医院康复科主任的访谈中了解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省内大多数的三级综合医院对康复治疗学人才需求是研究生以上学历。2017年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健康江苏2030”规划纲要》指出,鼓励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未来这些机构将承担民众重要的康复任务,有利于基层康复治疗事业的开展。基层的康复人才目前还是紧缺状态,这也要求学校应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4],帮助学生认清形势,从实际出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合理定位[5],面向二级医院、民营医院和社区医院,扩大就业渠道。

3.2 调整课程内容,适应社会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与老年人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神经损伤以后的康复治疗增加;同时,“二孩”政策的放开,带来了儿童康复治疗的需求。调研中有88%的受调查对象要求在校期间增加作业治疗的知识、80%要求增加儿童康复知识。随着康复需求的增加,康复科开展项目也越来越细化为肌骨康复、神经康复、慢病康复、语言康复等。作为人才培养的高校应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推进康复治疗学的专业分化。在国外,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教育已经发展近百年,具有成熟的课程设置和经验,这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技能训练的课程和作业以及言语、儿童康复治疗和社区康复的课程知识,适时推进专业方向分化[6]。

3.3 加强师资队伍培养

师资队伍的素质是本科生培养的质量保证。调研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能够胜任专业教学工作,但同时也认为有17%左右的教师知识面狭窄,知识陈旧,还有3%的教师在专业教学中的表现差强人意。根据调研发现,省内高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师基本来自临床一线,有的是康复科医生在上治疗学课程,也有治疗师在上课。康复科医生虽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没有接受过康复治疗学系统的教育,属于在做中学,必然影响教学效果。还有的治疗师从业时间比较长,但是缺乏理论基础,教学中不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目前,国内康复治疗学相关培训项目开展比较多,但是大多数培训项目比较单一,对于师资水平的提高帮助有限。康复治疗学专业作为医学技术学科,应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师资队伍应以“双师型”教师为主[7],把教师的培养纳入学校的教师发展规划设计中,制定教师的培养计划,通过定期培训或者派遣专业骨干教师前往国内外一流大学进修,强化实践技能,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根据江苏省民政厅、省老龄办发布的《江苏省2017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截至2017年年底,江苏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 756.21万,占户籍人口的22.51%,比全国高5.21个百分点,老龄化率仅次于上海、北京。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对养老服务的供给提出了要求,同时对康复治疗学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扩大康复医学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目前解决社会需求的唯一途径。

猜你喜欢

治疗学康复科江苏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龙湖
长白山之行
优质护理应用于康复科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分析康复科护理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康复科护理
ICU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康复科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护理
桃红四物汤加减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