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儿童放飞梦想

2019-07-27蔡怡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6期
关键词:童真德育儿童

蔡怡

海虞中心小学坐落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常熟市海虞镇,是一所百年老校。自1906年办学至今,秉承“崇真弘毅”的校训,致力培养求真务实、抱负远大、勇敢果毅的学子。实施新课改以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提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童真,积极打造充满童真、童趣、童心的和谐校园,为生命成长奠基。

一、童真校园,育人环境精致

学校积极创设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把校风、学风、教风、校徽、校歌和校训等特定的文化内涵与自身特点相融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有限的空间生发无限的教育资源。学校大厅定期展出反映学校主题活动的展板;电子屏、橱窗等阵地宣传办学成果、师生风采;走廊、楼道等空间张贴“八礼四仪”宣传画、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等,力求让墙体“说话”,使角落“传情”,体现全面育人的理念。学校每层教学楼都有共享大厅,一楼开辟名为“悦读之家”的开放式阅览区;二楼展示体现学校“画信”特色活动的“悦画世界”,三楼开设学生体育活动的“悦动空间”。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锻炼身体,读读有益的书籍,画画心中的美景,让课余生活快乐而有意义。布置好教室文化,各班进行个性化、人文性设计,利用主题墙展示学生优秀作业、画信作品,公布小家务分工,展示班集体、学生荣誉,激发学生为集体争光的热情。

二、童心教师,专业素养扎實

海小有一支具有童心的教师队伍。他们坚持“以生为本”,爱岗爱生、求真务实,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他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教学特色鲜明。学校积极营造教师拼搏进取、自主发展的氛围,大力实施“师表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并贯彻新修订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法律法规,人人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广泛开展学生评议教师、家长评议学校的活动。教师节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表彰优秀师徒、从教30周年的老教师,进行新教师入职宣誓,向全体教师赠送教育教学专著。定期开展“师德标兵”评选,邀请教育专家来校作讲座,组织教育教学故事演讲,宣讲优秀教师用心塑造美好心灵的教育故事,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学校基于“为每位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最优服务”,认真组织校本培训。年初制定培训计划,集体备课、校级展示课研讨、论文宣讲、微课制作等,人人参与。同时创设机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培养骨干教师。定期聘请专家名师来校讲学,德育管理、专业发展,着力提升教师素养;有计划地把骨干教师送往上海、南京、苏州等地观摩示范课,倾听讲座,与大师“零距离”接触。努力为青年骨干教师成长创设机会,推荐参加协作区、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评优课活动,到外校借班上课等,锤炼教学能力和基本功,激励并鞭策广大青年教师脱颖而出,骨干教师数量逐年增加。

三、童真德育,实践体验熏陶

在“童真教育”引领下,全体教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站在儿童立场,研究儿童真实的发展需求,善待个性差异;面向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遵循儿童成长规律,推进德育心育的融合,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立德树人,让海小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

抓好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学好、用好校本德育教材,规范升旗仪式,深化仪式激励作用。一年级“入学仪式”“入队仪式”、三年级“成长仪式”以及六年级的毕业典礼都让孩子们备受鼓舞。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坚持一月一主题,“安全”“感恩”“爱国主义”“法制宣传”“环保”等,内容丰富,成果显著。结合传统节日,开展重阳慰问孤老、春节写春联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熏染节庆里面的传统道德文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任课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做好学生心理疏导,进行个别访谈;重视心理咨询室、团辅室的建设,安排有资质的辅导老师定期开放,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办好“小海燕”乡村少年宫,开设画信、器乐、武术、田径、篮球、软排、书画等40多个课外社团。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做到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学生参与率达90%以上,有效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办好校运会和校园文化节,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4月的读书节,11月的校园文化节均已连续举办22届。阅读、英语、艺术、体育、科技等多项活动,丰富了师生的校园生活。文化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以“高扬爱国旗帜争做四好少年”“学习十九大精神做新时代好少年”等为主题,既切合学校实际,又具有时代气息。组织开展“小海燕”志愿者行动,200多名少先队员光荣加入服务队,本着“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志愿者精神,开展了少先队值日岗、文明用餐管理、敬老爱老、环境保护等活动,让学生融入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爱心。

四、童真课堂,能力全面提升

我校从未停止对课堂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探索,从“有效课堂”到“高效课堂”,从“智慧课堂”到“童真课堂”,一步一个脚印,三年一个台阶,不断变革课堂教学手段和行为,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全体教师以“拥有一颗童心,站在儿童的立场”为原则,精心组织课堂,以“童”为本,以“真”为先,努力做到“激发学习兴趣,倡导自主体验,采用小组合作,加强思维对话,重视情感熏陶”。从儿童角度出发,创设适合儿童学习的环境,倾心营造与儿童心灵相通的情景,努力构建以学生主动学习、真正参与学习为主要特质的课堂教学体系,让学生掌握多样化、个性化的面向未来生活的学习方式,让以儿童为中心、促进生命成长的理念落实在课堂。

学校开展全员实践课、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借班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开展“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形式的研究活动,努力探索“童真课堂”范型。教师们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引,进一步更新观念,改革教学行为,开发基于儿童、基于网络、基于生活情境、基于学科整合的学习,让学习更加有效、更加适应未来的发展。积极探索“先学后导”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科核心知识点、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规划,基于本学科特点的课型与单元教学建议,设计行之有效的导学案、探究单,针对学情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力求把童真课堂落到实处。

五、童真课程,画信亮点凸显

画信是我校办学特色中靓丽的名片。画信,其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画信,传承中国传统笔墨文化,弘扬博爱思想。我们将这种“爱”的思想贯穿于学校管理及日常教育教学之中,尊重儿童、研究儿童、信任儿童。早在十一·五期间,学校就申报了常熟市级课题《画信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十二·五期间,又完成了省级课题《依托画信特色活动推进生态德育的实践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学校申报了苏州市十三五课题《基于情感教育的画信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本课题研究的是如何把画信所体现“尊重个性、自由挥洒,注重体验,轻松交流”的思想理念,渗透到学校管理、学科教学和德育活动的方方面面,构建以“情感教育”为主线的“童真”特色课程体系。

学校成立了“童真”课程开发小组,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由教导处、德育处、教科室、艺术组及班主任等组成。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级画信培训交流活动,通过校本培训方式向本校教师进行二级培训,以点带面,引领全校师生参与画信。在主课题引领下,依据二级子课题的分工开展研究,将画信与德育活动结合,与艺术、品德、语文、综合实践等课程融合,做到“一月一主题”,利用校本、校园文化活动等广泛开展画信活动。老师们都能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目前,已设计编印了两本画信校本教材,印制了画信作业本,编辑出版了十三期画信作品集《信天游》,结集出刊了《情浓画信》《停云小憩》等校本课程方案、随笔集等。学校设立了“小海燕”邮局,招募了一批“小海燕”邮递员,定期投送师生画信作品,有效沟通了师生、生生之间浓浓的情谊。在长达十七年的探索中,画信已经深深扎根于海小每一位师生心中,学校也在这方寸之间创出了一条特色之路。从特色项目做起,做优做强,打造学校“画信”的特色名片,形成学校特色;进而转型特色教育,让画信与德育、美育、课堂教学紧密联系,成功创建成常熟市二星级特色学校。目前正大踏步向“三星级特色学校”和“特色文化建设先进学校”迈进。

六、童真呵护,关爱特殊儿童

海小有一个特殊的班级——特教班。关心和尊重特殊儿童,让每一个孩子获得平等教育的权利,甚至享受到比普通学生更优越的教育资源,让他们也能健康成长,是全面实施教育均衡化和优质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学校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设了特教班。近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民政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改善了班级环境,安装了空调、多媒体教学设备,添置了为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感统器材,為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提供了保障。在20多平米的康复训练室,我们安装了空调,摆设了颜色清新的小桌椅,且墙面与地面的装饰以软包为主,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蹦跳、滚动、踩高跷、抖空竹的训练,有效地锻炼了孩子们的手脑协调及平衡能力。各类组合积木,有效训练孩子们的感统能力及手指的功能。特教班的老师对各年级的教材根据实际进行合理选择、整合,打破常规的按部就班教学,课堂多采用板块式结构,体现教学流程,动静搭配,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2018年9月,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正式挂牌,教学辅导区、课外阅览区、康复训练区、音乐欣赏区、档案材料区等给每一位特殊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让他们能和身边的小伙伴一样快乐成长。

守护童真,放飞梦想,愿海小的每一位孩子都拥有一个值得回忆的多彩童年!

猜你喜欢

童真德育儿童
华丽追梦者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萌趣圣诞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回归童真季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童心童乐童真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