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理想目标与中国发展目标的内在契合研究

2019-07-26张兆涵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9期
关键词:契合

摘 要 长久以来,社会及学界对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目标与我国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都存在不同的声音,“共产主义遥遥无期”“共产主义缥缈”等论调一直不断。本文主要在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目标和我国发展目标之间的内在关系,论证二者的内在契合,具有统一性,不能割裂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联系。要从真正意义上把握共产主义的含义,坚持正确认识和把握共产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现阶段发展的目标这二者之间的内在本质关系,得出后者是中华民族实现前者之目标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想目标 中国发展目标 契合

作者简介:张兆涵,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114

一、馬克思主义的理想目标

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日激烈,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经济条件、社会条件,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据此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信仰。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并非共产主义的首创者,最初共产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形成于以康帕内拉《太阳城》和莫尔《乌托邦》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后经梅叶、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发展和传播。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历史地从资本主义中发展出来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内部所产生的社会力量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吸收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根据对人类社会的研究所构想和科学论证的;更是一种现实的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运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西方等国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也即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为之奋斗终身的最高命题,同样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追求的最高理想和最终价值目标,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和具体理论之中。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一般特征和发展阶段。是马克思恩格斯创作和思考的思想主线。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共产主义社会将是全人类理想的最终社会形态。将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产品极大丰富、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及就得社会分工和一切社会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与人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

理想是人奋斗的目标,它规定了人的道路和前进的方向。包括生活、社会、职业、道德四个方面的理想。在这四个方面的理想中,社会理想最为重要和最为根本的,在四类理想中充当总枢纽之角色。是理想结构中发展的高级阶段和最高层次,指的是对未来社会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和向往。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对未来社会面貌和社会制度的英明预见,是最为先进的社会理想,是合目的性与和规律性的统一。列宁指出,马克思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了解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会走向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理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的。要实现共产主义并非一蹴而就,正如列宁所言,理想只能是现实的某种反映。 共产主义是客观规律下必然的运动趋势,也就是说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是无产阶级自觉实践和追求的结果。

要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走向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转变也需要长期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社会主义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存在。共产主义则是作为社会经济形态更为成熟的阶段,只有社会发展到了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能更加充分的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二、中国的发展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成立之初,共产党就自觉的将民主、独立、统一、自由、富强等作为党不断前进和奋斗的价值目标。在对国情的精确把握上,毛泽东同志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确立实现“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价值目标。在文革时期,我国的发展遇到一些挫折。之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拨乱反正,提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需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明确解决该矛盾作为我们的中心任务,同时邓小平还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还会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上就始终站得住。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景涛同志为代表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和发展。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目标,具体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等的发展要求,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新中国已建立七十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全面的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站到了新的起点。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的同时,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正在以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系统阐释了“中国梦”,“中国梦”已成为凝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梦已然成为13亿中国人民奋斗的目标,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三、中国发展目标与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的阶段性和一致性

(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学说,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适性。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为全世界和人类美好未来指明了道路。故而,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理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涵。堅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守护共产主义信仰,唯于此,以共产主义信仰为指导。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不惧各方面风险,瓦解各层面的助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鞠躬尽瘁、英勇奋斗。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作为共产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历史阶段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过程与目标的统一,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漫长的社会形态演进中逐步实现的。共产主义必然最终会取代资本主义。但是这是一个社会逐步发展的过程,从资本主义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需要经过一定的阶段方可实现。也即过渡时期和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1849-1850年,如马克思在伦敦德意志教育协会举办的《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主义要经过许多年之后才能确定,而且要经过几个阶段。”列宁在俄国共产主义实践中,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阶段,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最初级形式”“低级阶段”“中级阶段”等理论及论断。社会的发展目标是阶段性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每个发展阶段,具有各自的阶段性特征,是量变质变、渐进突变的逐步上升过程。这是新时代我国价值目标确定的逻辑起点。我国国家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在于不断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大程度上的满足该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现实需求,是在“物质依赖”发展阶段为“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提供、创造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更好的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

一百多年前,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给积贫积弱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由此而诞生,带领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中不断前行,精神化被动为主动,从此中国人民前行的道路上便有了主心骨。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的。 九十余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之后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一直在孜孜不倦的践行着共产主义实践,为着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砥砺前行,不曾停歇。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内一个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立身之本、力量源泉。恰逢建国七十周年,在中国共产党人为自己定下的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下,努力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生动的努力和实践,把中国的国家发展目标,融入到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每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和基本纲领的实现,都意味着向共产主义这个大的理想目标向前迈进了关键的一步,我国现阶段的设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是阶段性的从我国的基本国情状况出发,本质上并没有脱离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我们党一直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努力,一直是充当并胜任《共产党宣言》践行者。

四、马克思主义理想与中国的发展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如果脱离了现实的、具体的实践,理想再伟大,也可能沦为空想。实践和理论是辩证统一的,理想离不开实践的推进,实践离不开理想的指引。我们应采用现实运动与终极理想相统一的思维方式对待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结果,是人类对于未来最美的构想。现阶段来看,在世界范围内,“资强社弱”的低潮短期不会改变,社会主义运动短时间内将不会改变。但,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无论是上世纪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21世纪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社会主义”、朝鲜、古巴等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等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无论哪个国家,哪种模式,只有和本国的有关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资格称得上是马克思主义。这一经验总结经过诸多事实证明。

共产主义,不是简单的教义,而是运动的,共产主义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情出发。没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便不可能累积起现实中的因素,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发展实践是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为中国的发展这一共产主义的实践运动提供制度基础,而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则是为该制度下的共产主义运动提供方向指引。毛泽东同志说过,“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要犯错误。”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指出“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就讳言甚至丢掉远大理想”。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理想目标——共产主义与现阶段目标,也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辩证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多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终生奋斗,同时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它依赖于每一个历史阶段具体任务的实现。

五、中国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想目标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经济全球化等趋勢和现象,与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表述的情景并无二致。毫不犹豫的说,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的预测之精确性令人叹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必须充分认识到要实现共产主义就必须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从时间维度来看,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将来进行时;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则是现在进行时。马克思主义理想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渐近性和阶段性。这就要求共产主义实践过程中,要最终意义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就必须先一步实现社会主义。这就需要共产党人一代一代的不懈奋斗和努力,脱离现实空谈理想,容易脱离实际;只顾眼前而忘记理想,在前进中容易丧失方向。为共产主义事业扎扎实实的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为马克思主义理想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马克思主义理想目标指引中国发展和共产党人的行动方向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创立了一种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追求人类的解放,致力于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

马克思主义,不是理想的、空洞的。而是关于实践的理论,不仅仅是文本,更是实践、是运动。全部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不同于书斋里面的学究式理论探索,而是在追求解放的实践中,随着实践变化而丰富发展,与时俱进的。凡属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首要条件,应该是立足实践、面对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共产党人之所以对马克思主义应该有坚定的信念,这绝不是固执和盲从,而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理论上的高度清醒和实践上的高度自觉。因为共产主义揭示的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是坚持解放人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共产主义大道体现的是共产党人对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关怀。”同时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远大理想。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七、保持理想追求、坚持努力奋斗的内在要求

一个具有先进品质的政党,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一个具有崇高追求的政党,方显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就是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远大理想的政党。这份远大理想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磨炼中不断奋起,将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向前推进。始终做到将理想追求内化为实践的动力,并坚持努力奋斗。

没有远大的理想,绝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正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检验一名党员共产主义理想之有无的标准就是“忠诚、干净、担当”。新的时代,党员干部仍然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漫漫“长征路”,要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以习近平新时代的理论体系作为自己坚信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提供行动指南和科学指引。

八、结语

综上,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目标与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就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层次方面而言,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关系,应着力于我国当下的实际情况,以最近的目标开始。范围方面,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是全人类理想和全体中国人理想之关系;时间方面而言,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是最终理想和阶段性理想之关系,通过阶段性理想的逐个实现最终实现远大理想。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理解和把握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和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目标的一致性问题。自觉地做到坚定地信仰和忠诚地实践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深入学习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共产主义是规律性和主体性的统一,是在人民创造历史活动和社会生产运动规律性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创造性等统一,是在一代代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接力奋斗中创造未来。党员同志们要积极投身党和人民在新时代的伟大社会主义实践中努力奋斗,发挥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普通的群众,也要进一步坚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奋斗信念,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通过全体党员同志和人民的努力,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向前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胜利。

注释:

马克思,等.共青团中央团校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青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153.

列宁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93.

节选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材编写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0-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6.

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一局.入党教材(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修订)[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4:1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毛泽东文集:第 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3):36.

猜你喜欢

契合
论教育目标如何契合社会需要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途径研究
短剧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管理的契合
生态建筑理念和“包豪斯”理念漫谈
探究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契合研究
剪纸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契合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融合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