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2019-07-26达珍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9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校学生新媒体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逐渐普及和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中,促进了信息化时代的加速发展,新媒体盛行已成为现阶段主要的社会特征。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不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制约了高校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将新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工具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探究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新媒体的显著优势,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学生 思政教育

作者简介:达珍,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088

随着各类新媒体平台的稳步发展,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迈向全新的改革阶段,通过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教学手段,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互动传播为导向、具有创新形态的内容载体,有助于传递积极、健康的文化知识,并能够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途径与教学内容。但是目前高校借助新媒体技术来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结合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提高新媒体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地位趋向边缘化,减弱了思政教育可控性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日益平等,更侧重于双方沟通和互动的实效性,但在实际情况中,在对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采集、利用和分析方面,教师还缺乏良好的新媒介素养,从而长期位于被动状态。此外,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者反而能够更加自主地进行信息化内容的获取和认知,促进其呈现多样化发展,从而导致教师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可控性与引导性被进一步削减。

(二)教育内容缺乏创新,降低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在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难以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发展需求,而且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无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无法获得提高 。

(三)教育方式僵化,难以开展前沿思政教育

不少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单一地偏重于学生的学习行为规范以及遵守规则等内容,且教育模式和方法较为僵化,从而导致思政教育工作失去了积极的人文性与塑造性,使整体的教育活动缺乏趣味性,教育效果过于被动,因此难以有效开展前沿的思政教育工作。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面临的机遇

(一)新媒体有助于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在新媒體时代环境下,高校师生可以借助多元化途径来体现自身的观点与想法 。且教师若要积极拓展自身在高校内的影响作用,取得良好的话语权,则需要转变和丰富自身的教育观念,不断与时俱进,以新媒体中的互联网视角去进行思政教育,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并有助于将以往单向输出的教育形式转化为双向沟通的教育形式。只有借助新媒体的功能,教师才能获取学生的信任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序展开。

(二)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形式

在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常以课堂灌输、书籍报刊、主题宣讲、广播电视推广等线下模式实施思政教育。但以往的教育模式较为滞后,且形式单一,不利于展开双向互动,且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要求。而新媒体内容多样、互动性高、传播速度快,能够使学生随时随地就能了解大量的思想政治内容。在微信、QQ、平台软件、网站等新媒体技术的深入渗透下,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多种内容载体,帮助高校展开更加高效的思政教育活动。

(三)新媒体能够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模式

在以往思想政治工作中,其单向灌输模式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高校学生不再是信息的接收者,还是信息的传递者、参与者。新媒体工具能够让学生突破传统教育中的时空局限,帮助他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而高校思政教师则可以借助新媒体工具拓展自身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权,促进学生更加客观、深入地理解思政内容。

(四)新媒体提高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积极性

学生与教师之间会由于主客体的差异性而存在一定的距离感,因此在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中,有不少学生还处于自我闭塞的状态,以致教师无法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而新媒体的产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公平的学习交流平台,学生不再作为被教育的角色,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推进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获得更丰富的自主权,提高学生参与思政教育活动的兴趣。

三、应用新媒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思政教师的新媒体素养

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了教学工作的质量,在目前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所灌输的知识重点不管是从新颖程度或是时效性中,都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而且一般在教学开展前,学生早已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取有效的资源,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中,教师不是唯一的知识传递渠道,而学生也有了更丰富的资源获取途径。因此,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教师应当积极提高自己的思政素质及教学水平,进一步加强自身对新媒体的应用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科学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二)搭建师生双向交流的新媒体平台

一是高校要充分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建设,科学、规范地实施管理工作,避免盲目跟风注册,有效防止后期的内容更新以及功能升级无法有效展开。同时,高校应当注重挖掘新媒体的潜在价值,并将其应用到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体现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构建一个帮助学生实时交流和互动的媒体平台。

二是针对组织内部职能部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高校应当鼓励他们利用新媒体开展教育工作,教师可以设置专属的个人新媒体账号,通过上传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内容来引导他们学习健康的思政内容,在无形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是应用名人效应来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名人是学生群体中特殊的社会代表,容易获得学生的崇拜和喜爱,名人具备良好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可以充分借助与名人有关的正面事迹进行教育宣传,充分体现名人的积极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思政专家学者的新媒体账号,鼓励学生进行关注,进一步拓宽思政教育的途径,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及形式。而学生也可以通过浏览他们的优秀文章,开拓自身的知识视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三)积极建设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体系,既要结合高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还要适应高校的管理结构,充分体现高校的管理特色,这要求高校综合考量各类因素,并合理构建新媒体思政教育体系,将新媒体应用与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需求进行有机整合 。此外,通过打造一支具有新媒体素养的专业教师队伍,在岗前、岗中实施专业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新媒体技术的认知、判断与应用能力,并促进他们充分发挥新媒体思政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实现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四)完善监督机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是在高校中打造新媒体引导机制,从高校管理层到基层教师都应当注重新媒体网络建设,将新媒体引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鼓励高校中的不同部门自主参与,并实行权责分明的工作分工,通过合理协作,在高校内营造积极向上的新媒体发展氛围。

二是在高校中建立与新媒体教育相关的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具有人性化和合理化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教师的思政教育工作,并将高校自身的管理体制与新媒体特征进行融合,强化新媒体教育的效果。

三是新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介手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突发状况,因此需要高校将各类事件进行预警,并根据紧急情况设置相关的应对方案,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高校需要深刻了解现阶段社会流行思想对学生的影响,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思政教育引导。

(五)改进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估与考核制度

高校应当及时更新思想政治的教育目标,教师则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将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不仅要考核学生对思政知识的认知程度,同时要检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核心价值观。由于长期受到以往教育方式的影响,有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評估考核体系尚不完善,在课程考核中依旧使用落后的测试方法进行评估。在新媒体时代中,单一的教育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从而促进高校不断创新和拓展思政课堂教育模式,而高校应当积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评估及考核机制,教师在进行思政考核时可以适度减少卷面成绩的占比,可以根据社会热点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增添新的知识内容,比如学生对网络暴力现象的解决能力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新媒体应用习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实现综合性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思想问题,他们通常具备一定的自我观念意识,对外部思想有着一些抵触和抗拒的心态。因此,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实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及社会责任感。而新媒体的产生以及普及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不仅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更是一次重要的挑战。而教师作为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掌握新媒体的发展特征,充分认识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并将其优点体现到高校思政教育中,通过不断创新思政教育的模式和内容,积极探究新的思政教育实施渠道,切实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水平,促进学生在应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增强积极的思想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型人才。

注释:

艾尔西丁·热孜克.新媒体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青年时代,2018(26):150-151.

陶锋,张露莹.新媒体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6(3):24-25.

邓妙卿,刘联军.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J].传媒论坛,2018,1(12):157-158.

滕湉.校园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2.

孙千然.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冲击及对策研究[J].赤子,2019(11):123.

杨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1):32-33.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高校学生新媒体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