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门神画艺术的功能嬗变

2019-07-26赵铃

艺术评鉴 2019年12期
关键词:门神

赵铃

摘要:门神画作为中国民间美术中的一门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它与人民大众的生活、与社会历史的变迁密切结合,反映民风民俗、社会生活和群众的精神世界,随着人们生活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门神   门神画   功能嬗变

中图分类号:J2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2-0021-03

中国民间信奉门神,由来已久。起初是人们为了防虫兽侵害、敌人侵入,期盼借助神的灵威来保卫身家性命和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便臆造出一个门神来看家护院,以“桃人饰门”“画虎于门”“户贴画鸡”等非人格化的神来守卫门户。彼时,门神没有具体的形貌,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秦汉时期,出现了中国第一代有形门神“神荼、郁垒”。首见于王充《论衡·订鬼篇》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神荼、郁垒在民间传说中是神界万鬼的监督者,善治恶鬼,于是人们便把他们画作门神张贴或是用桃木刻出二人模样放在门口,保佑家宅平安。汉代的门神画因建筑物的消失已不能传世,目前只能从埋藏于地下的画像石上窥探到神荼、郁垒的门神形象。

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文化的发展,神荼、郁垒两位门神的位置渐渐被秦叔宝和尉迟恭所取代。秦叔宝和尉迟恭历史上实有其人,是唐太宗时期的两位大将军。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门神二将军”记载:李世民创立大唐江山杀人无数,登基后,每晚睡觉都做噩梦,经常听见寝宫内外鬼魅呼号,叫声凄惨,夜不能寐。唐太宗十分害怕,遂告之群臣,大将秦叔宝主动请缨,愿同尉迟恭一起镇守。当夜二人全副武装,威风凛凛地伫立在宫门两侧,果然无鬼来扰。一连几天,平安无事,邪祟未侵。唐太宗便命画工画二人黑白面,披盔甲执鞭锏的图像于宫门,祛除邪魅。“后来民间也模仿宫中的做法,年年除夕贴在门上,来驱鬼辟邪,保一歲安宁”①。在传世的门神画里,秦叔宝、尉迟恭两人的样式为数最多,在民间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沿用时代也十分久远。自唐宋时期起,人们俗信钟馗能捉鬼吃鬼,家中悬挂钟馗像可以镇宅辟邪,祛恶纳福。有关钟馗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述,生前应殿试因貌丑未中,愤而自尽,死后誓除妖魔并为唐玄宗捉鬼的终南山进士钟值。钟馗的门神形象大都是怒目圆睁,相貌狰狞,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②后来,由于时代的推移,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对于事物的发展有了更高层次的审美追求,贴在日常居宅前门上的钟馗画像亦须考虑人们对其形象的可接受性,因此,形象恐怖的钟馗只好被派去守后门。

宋元明以后,中国老百姓门神信仰的心态日趋世俗化,门神的功能也渐渐由辟邪禳灾向祈福纳祥的愿望转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城市经济的繁荣,商业的发达,促进了门神等年画的买卖;另一方面是印刷术的发展,可以大批量地印制门神画,促进了贴门神习俗的普及。人们已不满足于单就秦叔宝尉迟恭、神荼郁垒这两对门神了,大量地历史功臣名将、小说人物纷纷登上门神行列。马武与铫期都是东汉开国名将,他们英勇善战、武艺高强。民间小说《东汉演义传》中马武嫉恶如仇,重情重义,与初唐名将尉迟恭颇为相似;铫期勇猛刚烈,智慧超常。二人是因为都是良将忠臣,英雄好汉,被民间奉为门神,受到后人的敬重。赵公明与燃灯道人这对门神画取材于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门神中的赵公明与燃灯道人的形象大多根据封神故事的描写:燃灯道人骑鹿,两手分别持如意、乾坤尺;赵公明骑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翘宝。燃灯道人头上双凤戏月,他二人斗法时所用定海珠、金文剪也表现在门神画上”③。赵公明和燃灯道人是冤家对头,后人把他们画作一对门神乃是因为二人斗法能镇邪护宅,祛病禳灾。宋代绘制的门神画,今已不存。目前所能见到的只是墓室或寺庙残留之门神画。较为完整而艺术水平相当高的墓室门神画是甘肃临洮宋墓出土的门画砖刻:画面人物一共六品三对,除了一对头戴金盔,身披铠甲,豹头环眼,气势凛然的武将门神外;其中一对形似老者,一个双手捧一圆形的食盒,另一个两手举至胸前相握;另一对是侍女形象,一人左手托镜边、右手抱铜镜,另一人右手举圆盘、左手托手腕。“临洮出土的这组门神画砖刻,衣纹简练而可体,形貌不一而真切。它是当时贵族庭院大门、厅堂和内室各门上的三种不同装饰画”④。袁纲《枫窗小牍》中记载:“门神多番样,戴虎头盔;而王公之门,至以浑金饰之”。自此,武将门神褪去了原始意义上的门神崇拜,向饶有审美意味的装饰性门神形式发展。南宋画家李嵩的《岁朝图》:大门上贴了一对将军门神,堂屋门上则贴了一对在宋代以前未见过的带着乌纱帽的文官门神样式,可知宋代门神画题材又拓展了“文官门神”。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加深,鬼神观念的日渐淡化,门神画也在不断发展演变。驱鬼辟邪的武将门神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人们还祈望从门神那里获取功名利禄。为了满足人们升官发财、多子多福、益寿延年等丰富性的需求,又相继创造出文官门神和祈福门神。文官门神以赐福天官居多,大都贴在正厅堂屋门上或者书房上。每到岁末年初,人们就把《天官赐福》请到家里门上,以表达自己对纳福迎祥的祈求和期盼。《月令广义·十二月令》记述:“后世画将军朝官诸式,复加爵、鹿、蝠、喜、马、宝、瓶、鞍等状,皆取美名,以迎祥祉”。人们将自己的功能需要灌注在某一客观事物上,运用表现手法来寄托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愿望,并诉诸视觉表现形式,附加在门神画面上。“张道一先生将吉祥艺术常用的表现手法分为以下几种,即象征、寓意、谐音、表号、文字等”⑤。它们经常综合使用,极大地丰富了门神的画面性。旧时读本《三字经》中有这样的四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具扬”。说的是窦燕山教子义方,五个儿子连科及第,故此门神画称作“五子登科”。传说窦燕山一生良善,勤俭修德,终得善果。山东潍坊县杨家埠《五子登科》门神画:文官面部被绘以红色,被五个童子簇拥,童子手中持有的物件都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一个持灯笼代表连登,一个持牡丹代表富贵。另外三个嬉戏于文官膝前,左边的手里抱着一个瓶子,瓶中插有三叉戟,代表平升三级;中间的手捧莲花代表喜事连连;右边的手托元宝代表财源广进。凡为父母者咸望子孙能读书进取,状元及第。

文官门神多与升官发财有关,祈福门神则寄托了人们祈愿福运满门、吉祥如意的理想。门神画发展至此,已从驱鬼辟邪的滞重主题逐渐演化为迎祥纳吉的审美追求,新春张贴祈福门神,既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又能迎来喜庆祥和的瑞气。“民间常把寿星与福、禄二星凑成一伙,合称福禄寿。他们代表着福运、官禄、长寿,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三位神仙。有时画中出现一个儿童,为‘喜童,表示福禄寿禧”⑥。《福禄寿三星》门神画多贴于厅堂里或老人居住的房门上,寓意福降家门,生活美好。相传,一代圣贤孔子是麒麟送子的结果。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灵异瑞兽,民间俗信虔诚求拜麒麟可以得子,麒麟送来的童子必然是颖聪目明,仁德兼备之人。河南开封朱仙镇门神画《麒麟送子》,图绘送子娘娘一手怀抱一手持莲蓬的童子,一手举笙,骑着麒麟自天而降,旁侧还有一侍女撑孔雀羽彩屏。画面完整喜庆,色彩绚丽,形象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此图一般都贴于新婚夫妇的房门上,希冀婚嫁之后早生贵子、如意幸福。

门神画艺术的起源、发展及衍变的过程,与人们的现实社会、世俗生活、审美需要等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再贴门神已不具原始的观念意义了,更多的是一种审美旨趣,愉悦人的身心,从而获得精神上美的享受。

注释:

①殷伟:《图说门神》,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47页。

②周燕玲:《略伦中国门神的演绎》,《艺术·生活(传统·现代)》,2007年第2期。

③沈泓:《门上春秋:民间年画中的门神护佑》,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第126页。

④王树村:《中国门神艺术史话》,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68页。

⑤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82页。

⑥刘魁立,张旭:《门神》,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第49页。

猜你喜欢

门神
门神想吃立夏饭
清代宫廷门神述略
门神
门神门神贴出来
请门神
门神
贴在门上守住家
门神年画展
门神
与“门神”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