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肠癌术后应用伊立替康治疗对患者CD3+T、CD4+T、CD8+T水平的影响以及对腹胀治疗的观察

2019-07-26李俊青林武华黄前堂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伊立结肠癌化疗

李俊青 林武华 黄前堂

结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且临床常见,其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伊立替康属于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在体内伊立替康可代谢成具有活性的SN-38,两者均可与拓扑异构酶I-DNA复合物结合,从而导致DNA的合成受阻[1]。在人淋巴细胞亚群中,CD3+T、CD4+T和CD8+T是常用于监测细胞免疫状态的指标[2]。由于开腹或手术腹内操作的创伤,腹腔植物神经受到一定的刺激,进而增加了腹腔交感性分泌,间接影响胃肠道蠕动的节律性、强度大小及方向变化,正常推进动力受抑制,使肠内容物瘀滞[3]。本研究观察伊立替康化疗前后患者血清中CD3+T、CD4+T和CD8+T水平变化,并观察患者腹胀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60例结肠癌术后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为(46.30±3.55)岁。依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标准[4]:0期10例,Ⅰ期17例,Ⅱ期20例,Ⅲ期13例。

1.2 治疗方法

术后无腹胀结肠癌患者48例,均接受伊立替康单药化疗,1 000 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21天1个治疗周期。另外术后出现腹胀患者12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伊立替康组和安慰剂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6例;治疗周期同为21天。

1.3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选取年龄范围在18~80岁的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未发现远处转移,择期行结肠癌切除手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肠癌,术前未行放化疗。

排除标准:排除年龄<18岁或>80岁的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腹腔内多发转移或肝脏转移的患者;手术切除无法完成根治性切除的患者;随访时间不足3个月的患者。

1.4 免疫指标观察

观察治疗前后CD3+T、CD4+T和CD8+T值,其中免疫指标正常范围百分数分别为:CD3+T:57%~94%;CD4+T:27%~60%;CD8+T:12%~38%。

1.5 不良反应评价

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规毒性判定标准 NCICTC3.0对服用伊立替康的54例结肠癌术后患者中的不良反应开展评价,包括急性胆碱能综合征,骨髓抑制等。

1.6 腹胀评价指标[5]

根据患者腹部体征和自诉情况,将腹胀程度分为4级,如表1。

表1 患者腹胀程度

1.7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法开展相关性分析。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伊立替康化疗前后患者CD3+T、CD4+T和CD8+T的水平比较

结肠癌手术患者化疗前与治疗后血清中CD3+T、CD4+T、CD8+T的水平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患者血清CD3+T、CD4+T和CD8+T的水平明显降低,CD4+T/CD8+T比值升高。见表2。

表2 伊立替康化疗前后患者CD3+T、CD4+T和CD8+T的水平比较

2.2 伊立替康化疗疗效与患者CD3+T、CD4+T和CD8+T的水平的关系

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伊立替康化疗疗效与患者CD3+T、CD4+T、CD8+T及CD4+T/CD8+T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伊立替康治疗结肠癌术后患者腹胀的效果

60例患者手术后有12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腹胀,其发生率为20.00%。针对术后腹胀治疗,伊立替康组与安慰剂组平均肠鸣音出现时间、平均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平均排气时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立替康治疗组患者平均肠鸣音出现时间、平均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平均排气时间缩短。见表4。

表4 2组治疗结肠癌术后患者腹胀的效果比较

2.4 不良反应

服用伊立替康的54例结肠癌术后患者中,发生骨髓抑制的患者有30例,发生率为55.56%;发生急性胆碱能综合征患者有9例,发生率为16.67%;发生呕吐的患者有40例,发生率为74.07%。

3 讨论

结肠癌治疗的最重要手段仍然是手术切除,但是,手术导致的腹胀以及术后复发转移是影响结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6]。因此采取术后化学药物辅助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结肠癌的预后。此外,采用一些中医药学方法干预结肠癌术后,也能够产生很好的作用[7]。

机体血清中CD3+T、CD4+T和CD8+T水平下降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接受放疗、化疗或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等[8]。因此,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是恶性肿瘤患者重要的临床特征,人为地监测免疫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能够有效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并且对恶性肿瘤患者做出正确的预后判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9]。伊立替康作为一种影响核酸合成的抗肿瘤药物,对晚期结肠癌或复发结肠癌均有一定的疗效,且抗耐药性良好,被中国抗癌协会推荐为晚期结肠癌单药化疗或联合化疗的一线化疗药物[1]。本研究结果表明结肠癌患者应用伊立替康化疗前后,患者CD3+T、CD4+T和CD8+T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伊立替康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结肠癌疾病情况,临床效果良好。同时将患者CD3+T、CD4+T和CD8+T水平与伊立替康化疗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应用伊立替康的化疗疗效与CD3+T、CD4+T和CD8+T均具有相关性(P<0.05),说明CD3+T、CD4+T和CD8+T水平可以作为结肠癌患者应用伊立替康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结肠癌患者术后,临床上多采用保守治疗,恰当的保守治疗多能有效地缓解腹胀[10]。但现代医学在临床上多采用禁食、水,减少腹腔内消化液分泌、抵抗炎症反应等方法治疗,病程较长,且并发症较多,对患者造成不可避免的身心伤害[11]。针对术后腹胀治疗,伊立替康组与安慰剂组平均肠鸣音出现时间、平均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平均排气时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立替康治疗组患者平均肠鸣音出现时间、平均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平均排气时间缩短。

综上所述,患者CD3+T、CD4+T和CD8+T水平检测可以对结肠癌术后化疗预后进行预测,且伊立替康可做为结肠癌术后腹胀替代疗法,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伊立结肠癌化疗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伊立替康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跟踪导练(二)(3)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