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及MRI检查在纵隔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07-26黄启标

关键词:受检者积液淋巴结

黄启标

单县中心医院CT室,山东 菏泽 274300

纵隔型肺癌是临床常见的特殊型肺癌,主要发生于支气管、叶支气管以及肺段支气管,位于纵隔位,临床表现十分复杂[1-2]。在早期,纵隔型肺癌的症状十分轻微,大多数患者并不会出现不适,可见纵隔型肺癌的症状或体征并不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因此在临床诊断中极易混淆进而造成误诊率升高[3-4],CT是临床常用诊断方法,具有无创、扫描速度快且能够直观显示支气管情况[5-6];MRI具有多参数、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无辐射以及多方位性等优点,也是临床常用诊断手段。二者各具不同特点,临床需要考虑不同优势,针对性选择合理、有效的诊断方法,为纵隔型肺癌提供准确诊断,本探讨选择本院收治的190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比较CT与MRI的检出情况,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90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纵隔型肺癌;②术前均给予入组者MRI以及CT检查且资料完整;③均出现咳嗽、发热、胸痛等不同的临床症状;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具有严重的心肺疾病史;③肝肾以及其他重要器官功能不全;190例患者中,男100例,女90例,年龄为36~78岁,平均年龄(52.88±8.46)岁,病程为4个月~6年,平均(25.67±2.33)个月,所有入组者均接受病理学穿刺检查、术后组织学检查等,主要临床表现:咳嗽171例,咳痰109例,痰中带血或者咯血122例,胸痛90例,入组者对本次研究均具有知情权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观察与研究符合伦理学委员会的相关要求且获得审批。

1.2方法

CT检查,仪器选择:使用256层多层螺旋CT机(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Brilliance ICT),取受检者平卧位,设置扫描矩阵为512×512,管电压与管电流分别为120 kV、250 mAs,显示野与螺距分别为350mm、2.0,横断位平扫患者胸部,经皮试无过敏,可使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经患者肘正中静脉注射并设置3.0 ml/s的流速,在注射后30 s予以动脉期扫描,扫描50 s后予以静脉期扫描,注意在0.5 ms下切换高低双能管电压并甚至自动毫安,收集原始数据予以横断面重建后输入EBW工作站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于不同相位窗的矢状与冠状位予以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MRI检测,仪器:选用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德国西门子公司,Magnetom Avantol.5T),取受检者仰卧位,在行检查前对受检者进行呼吸以及屏气训练,使用呼吸门控、心电以及8通道体部线圈予以冠状面及横断面扫描,其中部位受检者需要予以矢状位扫描或者MR电影成像等,取快速自旋回波T2WI、T1WI,所用序列分别为FSE FEFSE、FSPGR,扫描参数分别为TE=85.3 ms、4.2 ms;TR=7056 ms、150 ms,对受检者行平扫然后再予以动态增强扫描。此外通过FIESTA序列观察病变、纵隔大血管的关系并设置扫描参数为TE=3.5 ms、TR=1.6 ms,所有获取的图像交由经验丰富的2位医师予以评估。

1.3观察指标

观察的项目包括淋巴结状况、积液、肿瘤转移以及病灶的具体检出个数等,纵隔型肺癌的主要特征结构包括毛刺征、分叶征、棘突征以及血管集束征。

1.4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CT、MRI对纵隔型肺癌患者积液、淋巴结、肿瘤转移情况的检出比较

结果显示MRI检查对纵隔型肺癌患者的积液、淋巴结以及肿瘤转移检出情况显著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MRI对纵隔型肺癌患者积液、淋巴结、肿瘤转移情况的检出比较

表2 CT、MRI对纵隔型肺癌患者肿瘤周围特征的 检出情况比较

2.2CT、MRI对纵隔型肺癌患者肿瘤周围特征的检出情况比较

纵隔型肺癌患者肿瘤周围特征主要分为分叶征、毛刺征、棘突征以及血管集束征,结果表明,对于≤5cm的肿瘤,CT对于周围特征的检出情况要明显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5cm的肿瘤,CT检查与MRI检查的肿瘤特征检出情况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近年,纵隔型肺癌的发病率显著提升,进一步导致死亡率也有所升高,纵隔型肺癌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及生命安全,目前对于纵隔型肺癌的诊断主要依据于临床的影像学检查,但纵隔型肺癌较为隐匿[7-8],在早期也无特异性,症状十分不明显,仅会在临床表现为咳嗽、低热、咳痰、气闷以及胸痛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直至晚期会出现气促、颈部、面部水肿以及声嘶等症状,一旦发生转移可出现视朦、头痛等,甚至可能会导致意识障碍[9-10],在临床,对于纵隔型肺癌的诊断,除了常规予以病史调查、症状以及体征等检查外,主要是通过各种影像学技术的分析与诊断,例如采取X光片检查、CT或者MRI检查等[11-12],临床上,X线平片检查价格低、操作十分简捷,具有诸多的优点,但X光片的分辨率较差进而会增加漏诊以及误诊率,而CT与MRI在诊断纵隔型肺癌过程中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其中MRI具有多序列、多方位成像的特点,能够予以软组织对比分析,可以直观地显示血管[13-14],在纵隔型肺癌的诊断与分期中,予以MRI检查能够更好地评估肺上沟瘤的具体范围,显示出纵隔的具体受累情况,能够较为准确地进行癌症分期,有利于区分肺门肿瘤以及纵隔肿瘤等,但MRI的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如肺内信噪比、空间分辨率均较低,钙化分析中敏感度较低[15-16],对于肿瘤周边特征、肿瘤的位置以及内部结构的检出要稍弱于CT,同时MRI的扫描时间长,使用费用高于CT。

在本次分析中共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90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以其为观察对象,入组者均行CT以及MRI检查,观察比较CT、MRI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MRI对于纵隔型肺癌患者的积液情况、肿瘤转移以及淋巴结个数的检出均显著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肿瘤≤5cm的肿瘤,CT肿瘤周围特征检出情况要显著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CT检查可以更好地显示出机体肺内的小病变,同时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出肿瘤周围特征的细节变化,MRI在肿瘤的侵犯、淋巴结以及积液的检出方面要显著优于CT。对于CT检查,其自身具备有肺部的成像优势,CT的空间分辨率也较高,可以更好地显示出细微结构,而MRI较低的质子密度,导致MRI在显示细微征象方面相对较差。

综上所述,在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诊断中,MRI检查、CT检查这两种不同方法均各具特点,可以首选CT作为纵隔型肺癌的诊断方法,但在出现不明确或者发现与临床研究结果不相符的情况时,可选择MRI予以进一步检查分析,从而确保纵隔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此外,医师也能够有效结合患者的症状以及相关体征,并联合MRI、CT检查提高诊断率,在临床上最大程度运用CT与MRI这两种方法,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猜你喜欢

受检者积液淋巴结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探讨体检受检者采血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腹水、胸水、心包积液,都是什么病?
产水凝析气井积液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