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强化三医联动 持续推进创新

2019-07-26

中国卫生 2019年7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公立医院全省

作为国家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的决策部署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结合推广福建三明经验,聚焦体制机制,强化三医联动,持续把综合医改推向深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

强化推进机制从人才建设到综合监管

在医改过程中,始终坚持一把手挂帅,省、市、县均建立了由党委主要领导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的领导推进机制,为持续深化医改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全省各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均进入实质性运作,将原分散在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的相关权限归拢到医管委平台,探索管办分开有效实现形式;如近年来的省医管委在统筹协调省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省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挂钩联系制度,建成省医改效果监测管理平台,定期督导、分析各地改革进展、促进任务落实。

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建设力度,通过持续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和为乡镇卫生院培养“本土化、直通车”大专学历医学人员等项目,重点保障基层人才队伍的充实与稳定;2018年,全省千人均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2.31 人、2.77 人,分别比2014年增加0.33 人、0.52 人。

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化进程,卫生健康政务专网全省覆盖,基层卫生等信息系统实施改造提升,医疗卫生领域信息服务逐步改善,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落地福建,全民健康信息“五大平台”建设启动实施。

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医,至2018年年底,全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占全省医疗机构的62.3%,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占全省医疗机构床位20.6%,多元化办医格局逐步形。

出台《福建省疾控中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启动省疾控中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着力破解公共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体制机制不活、职工积极性不高、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职能发挥不足等问题,切实筑牢维护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防线。

强化医药综合监管,推动构建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2018年共查处违法违规涉案金额6574 万元并全部追回;有16 家违规药企被列入不诚信企业黑名单。

发挥龙头作用从药品采购到绩效考核

在总结三明三医联动实践基础上,出台深化三医联动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以党政为主导、以医药改革为切口、以基本医保为引擎、以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三医联动原则路径与评价机制,为三医更好的联与动提供制度依据。

以质优价实为原则,深化医药改革。建立全省药品、耗材阳光限价采购平台,实行价格信息共享;建立全省药品统一结算平台,有效解决原来医保、医院、供应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建立药品“两票制”追溯制度,进一步加大对药品价格的监管力度。尤其是积极推动厦门市开展国家“4+7”试点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数据显示,中选药品平均降幅52%。

以医保资金使用效率为重点,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去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调研考察福建医改,希望福建探索医保基金全省统筹,以便为全国积累经验。对此,本着积极稳妥、分步推进原则,出台了《福建省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全省统筹调剂实施意见》,2019年按照各地当年实际征收的30%筹集省级调剂基金,以逐步缩小医保待遇差距。如第一季度已集中全省职工医保统筹调剂金25.63 亿元,调剂受益统筹区7 个,调剂结果反响良好。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2018年全省各统筹区公立医院按病种收付费病种达700 个以上;其中三明市实施C-DRG 组达796 个、覆盖出院人数占比67.24%。畅通医保异地结算,全省已有417 家医疗机构纳入全国联网结算范围。实施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制度,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从2017年的23.75%降至15.87%,13 种大病从13.42%降至2.48%。

以腾笼换鸟为抓手,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原则,在药品、耗材零差率、完成医疗服务价格平移的基础上,利用药品招标、医院控费所腾出的空间进行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理顺工作,以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近年来,全省各地共调整医疗服务价格21 次,其中省属公立医院进行了4 次价格调整,金额达6.81 亿元,医务人员劳务技术价值逐步得到体现。

以医疗质量和水平为核心,深化医疗改革。重点是发挥各级医管委统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作用,加强现代医院管理。省、市、县公立医院全面实施了以院长目标年薪制为切入点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省属公立医院进一步修订完善工资总额、总会计师等管理办法,制订实施全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三明市已实现了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遴选了44 家医院分别作为国家和省级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探索现代医院制度建设路径和模式。积极推进医疗“创双高”和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的创建,落实省立、协和、附一等3 家医院与国家级医院“一对一”合作共建协议,加强21 个临床医学中心、90 个临床重点专科的人才队伍、临床技术以及科研能力建设,发挥省市龙头带动作用,力争疑难重病不出省。积极推动县域综合医改,结合世行贷款医改促进项目的实施,重点在41 个县域开展医共体建设试点,以县级医院为龙头,逐步整合县乡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益性村卫生所,构建县域医共体(总医院)。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医联体,全省各地积极探索组建医疗集团、专科联盟等医联体,目前,全省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上级医院在学科建设、技术帮扶等方面发挥领头雁作用。

福建省武平县医院开出第一张国家“4+7”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目录内药品处方。

医改成效初显从群众满意到医院满意

通过努力,福建省医改成效持续显现。群众健康获得感逐步增强。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人均期望寿命77.84岁,孕产妇死亡率(11.91/10万)、婴儿死亡率(3.76‰)等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保持全国较好水平。卫生健康服务可及性不断改善,2018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达9308所,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达5.10张,比2014年增加0.55 张;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全科医生2.2 名,比2017年多0.46 名。患者就医获得感逐步增强,据第三方评价,2018年群众对公立医院总体满意度较上年提高了1.6分,处于比较满意水平。

医院收入结构逐步优化。数据显示,全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由2014年 的19.98%上 升 到2018年的30.5%,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由2014年 的25.58%提 高 至2018年的39.30%、2014年~2018年医务人员人均工资性收入年均增幅约12.5%。三是分级诊疗格局加快形成。从门急诊量看,近5年来县区级医院门急诊量平均增长率4.73%,比省市级医院高1.74 个百分点,门诊患者流向出现积极变化;如尤溪县2018年基层门急诊同比增长34.29%、县外转诊同比下降35.64%。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公立医院全省
北京某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与控制的实践探索
湖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评审与分析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在医改大背景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人员如何适应发展需求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试析公立医院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