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医共体由“强县级”转向“强县域”

2019-07-26文丨浙江省卫生健康委

中国卫生 2019年7期
关键词:医共体县域医疗

文丨浙江省卫生健康委

巡视员 马伟杭

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需要医疗服务体系重构,近年来,浙江省通过扎实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探索建立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由“强县级”向“强县域”转变。

一次集约利用

自2017年9月起,浙江省在11个地市开展了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11个试点县(市、区)把39家县级医院和170 家乡镇医疗机构优化整合成27个医共体。试点工作明确了“三统一、三统筹、三强化”的建设原则,包括统一机构设置、人员招聘、资源配置,统筹财务管理、医保支付、信息共享,强化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和公共卫生服务。

落实医共体建设试点,有3 项重点任务:包括改革治理体制,明晰管办职责;规划机构整合,重构服务体系;深化三医联动,激发机构活力。

在机构整合上,通过合理设置县域内若干个医共体,保留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单位法人,建立总院与分院关系,规定所有机构法定代表人由总院院长担任,建立扁平化管理体系,实现县乡机构“一家人”;通过由医共体统一招聘、培训和调配人员,实行全员岗位管理,统一岗位配置和薪酬分配制度,在医共体内自主开展职称评聘,分院院长由医共体提名任免,实现人员使用“一盘棋”;通过设立医共体财务管理中心,统一负责医共体内财务预算、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由医共体统筹使用财政拨款,各成员单位财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统筹运营,实现财务管理“一本账”。

此外,浙江省还逐步开展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实现一个账户的药品耗材统一采购和支付,实施医保“总额预算、结余留用、超支分担”机制并探索DRG等支付改革,建立分级诊疗疾病目录和转诊流程,探索岗位管理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改善医疗健康服务,强化分院急救、康复、老年病以及中医等服务功能建设,通过上述举措,深化三医联动,激发机构活力。

通过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浙江省的医疗资源实现了集约利用,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得到了较快提升,群众对基层医疗服务更加信赖,试点县市区医保基金支出改善,改革收获良好口碑。2018年与2017年相比,基层门急诊人次同比上涨了11.96%,基层出院人次同比增长22.34%,职工医保基金支出增幅13%,比全省低5.17%,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支出增幅9%,比全省低5.09%。

一次系统重建

浙江省在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中提出6个新:县域医疗服务新体系、管理新体制、运行新机制、制度新优势、卫生新发展、能力新提升。在全面推开中,70 个县(市、区)将218 家县级医院和1100 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成161个医共体。

医共体建设,是一次体制机制的创新,需要在思想认识、政策供给、系统内部关系梳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开展系统重建。

在思想认识层面,医共体建设是中央医改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医联动的重要抓手和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基础,也是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有效举措。在政策供给层面,需要配合机构整合、医保总额预算管理、财政投入、人事薪酬、医疗价格调整等。在系统内部关系层面,需要重新梳理行政部门放权、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之间的关系,考虑好如何提升牵头医院积极性,明确成员单位发展定位问题。在运行机制方面,需要明确绩效分配和岗位设置、人员招聘和统筹使用、财务统筹和制度创新等,落实健康政策。在基层能力建设层面,需要解决基层在编率低、新招聘难、留人难等问题,做好基层人才培养,通过开展住院和手术,实现基层能力提升。在信息化建设上,需要推动县域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医共体内部信息融合和医共体间信息互联互通。在规划布局层面,要做好医共体设置的规划,兼顾中医院、民营医院发展。在满意度层面,需要提升医务人员、医疗机构、老百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医共体建设进程,可以分为政策研究供给阶段、运行体制机制转换阶段和完善提高巩固成效阶段。推进医共体建设,重点要厘清“三张清单”,明晰各级职责。医共体管委会与卫生健康部门之间,要厘清职责清单,明确政府与部门职责;卫生健康部门和医共体之间,要厘清权责清单,实现政事与管办分开;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之间,要厘清功能定位清单,解决医共体内部层级功能定位问题。

推进医共体建设,要强化“三一”刚性:医共体总院和分院必须是一个法人代表,医共体药耗集采必须是一个采购账户,医共体医保支付必须是一个协议单位。还要探索“三池建设”,形成调价增加资金与腾空间对接的资金“缓冲池”,合理弥补,防止“两头翘”;按照统筹医共体业务收入和财政补助资金的一定比例,建立分配资金“平衡池”;建立基层队伍“人才池”,将医共体新招人员全部纳入“人才池”,落户在县城,统一管理、培训、使用。

推进医共体建设,要聚焦“三个难点”,理顺全员岗位管理和绩效分配机制,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和结余留用、超支分担机制,同时鼓励民营医院参与,促进多元办医发展。

推进医共体建设,还要制定基层首诊疾病清单、县级医院首诊疾病清单、县域不轻易外转疾病清单等三大“病种清单”,畅通双向转诊。通过推进功能分级,强化基层网底作用,持续强化资源下沉,提升县级能力,加强信息互联共享,畅通转诊渠道,解决医共体内、间、外规范转诊的问题。

医共体是服务利益责任发展和文化的共同体。浙江明确,要在推进医共体中保障县要强、乡要活、村要稳、模式要新。通过改革增强公共卫生的能力,通过医共体建设来打造新型的中国医改深化版,打造医疗资源下沉的升级版,落实大健康理念。

猜你喜欢

医共体县域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2019年宁波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县域医共体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
探讨医共体财务管理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