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

2019-07-26文丨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

中国卫生 2019年7期
关键词:医共体医疗卫生卫生

文丨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

副巡视员 刘利群

今年以来,全国基层卫生工作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推进基层卫生发展与改革,努力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

推进医共体 开展基层行

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年底,在500 个县(含县级市、市辖区)初步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

在总结山西、浙江、安徽等地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将大力推进医共体建设,重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每个县组建1个~3个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疗集团。加强医共体牵头医院能力建设,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试点地区要同时推进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落实财政投入经费。医共体不仅局限于医疗共同体,还是医疗卫生共同体,要将目前正在推进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相关工作纳入医共体建设,统筹推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018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同时配套印发《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18年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2018年版)》,明确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标准。为增强操作性,2019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19年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19年版)》。要求各地卫生健康委要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照服务能力标准和服务能力评价指南,进行自评自建、整改提升,力争通过3年~5年建设,普遍达到基本标准,部分能力强的达到推荐标准。

“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核心内容在于通过制定、推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标准,逐步建立起一套质量持续改进制度和长效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基本健康服务需求,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奠定基础。

启动社区医院 做实家医签约

2019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今年在河北、山西等20 个省(区、市)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试点。试点机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鼓励在条件具备的乡镇卫生院开展试点。

社区医院建设试点不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翻牌”,而是医疗服务能力的“提档升级”。要坚持试点起步、稳步推开的原则,严格试点机构遴选条件,成熟一个设置一个,数量服从质量。要坚持社区医院防治结合的功能定位和公益性质,加挂社区医院牌子后,经营性质不变,现有财政补偿水平和优惠政策不降低不缩水。

2019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在保证服务质量基础上,稳步扩大签约服务覆盖面。根据基层服务能力和签约服务保障政策落实情况,确定年度工作目标,避免“一刀切”,力戒形式主义和超越实际的指标要求。

今年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任务指标不做硬性要求,重点依然是在做实做细上下工夫,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要在提升老百姓获得感上多做文章,加强医疗团队与老百姓之间的互动,解决老百姓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比如,要大力推广长期处方服务,在安全、合理、有效的前提下,为患有慢性病的签约居民开具4 周~8 周的长期处方,减少其往返医疗机构的次数;要畅通转诊渠道,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为签约居民开通转诊绿色通道,在专家号源、住院床位、检查检验等方面提供便利;要积极推进上门服务,有条件的地区要完善相关政策,为失能半失能高龄老人、残疾人、终末期患者等确有需求的人群提供上门医疗卫生服务,将签约服务从机构延伸至社区和家庭。

加强人才培养 深化综合改革

2019年,要继续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形成“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继续做好基层人才培训项目。拓展基层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如职称评审等),提高收入待遇。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组织好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个“短板”中的“短板”。无论是规范化的院校培养、在岗人员的培训,还是优质资源的下沉、评审制度的改进,都已经对基层卫生人才的能力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通过持续推进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今年,我们上线了国家在岗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平台,希望通过平台,让基层卫生人员、让广大乡村医生,能够更加方便地学习基本的知识技能、最新的诊疗用药指南等。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两个允许”,即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在深化基层综合医改中,要按照“两个允许”要求,合理核定基层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扩大内部分配自主权,允许基层自主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

要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的经验做法。一类保障是要落实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各项投入责任;二类管理是要完善人事分配制度,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能力提升获得的收益能够用于分配,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目前,该项工作在全国十几个省份出台了相关政策,相信在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要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健全长效补偿机制,提升医保的调控和支撑作用,完善医疗服务价格等相关政策。

猜你喜欢

医共体医疗卫生卫生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2019年宁波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县域医共体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
保护环境卫生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探讨医共体财务管理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卫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