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9-07-25韩玉超

中国市场 2019年23期
关键词: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随着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和人们投保理财观念的转变,金融保险行业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发展,各民营保险公司、外资、合资保险公司遍地开花,且各家公司之间的角逐之势日益激烈,对此,保险行业要实现繁荣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具备专业性强且市场前瞻性强、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来对保险业务进行运营管理。鉴于此,文章将就现阶段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阐述,了解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不足,并进行人才培养创新的探索。

[关键词]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9.23.053

随着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人才逐渐在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核心力量。近年来,金融保险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风险和弊端,继续优秀的专业人才对症下药,解决保险市场中发展中的沉疴。对此,高职院校需要从保险行业经济的宏观形势着手,建立人才培养与保险市场进入的有效衔接,提高毕业生对市场经济形势的准确预估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保险市场与毕业生的对接,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1 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可行性依据

1.1 市场环境的良好发展为金融保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使得市场经济与国外多种经济成分有了更深层次的融合,吸引了众多外国资本涌入中国进行投资。这样,一方面吸纳了更多的资本用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合作双方共创互利共赢;另一方面也将国外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组织管理和经营策略上的重要转变。而就保险市场而言,整个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为金融业和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健康的生态保护场,这就意味着控制了整个保险行业的经济脉络。而外国资本和保险类企业的引入,则无疑是为我国的保险市场引入了更多的能量,以实现国内保险行业的标志性变革。

1.2 人们理财和保险观念的改变提升了金融保险的发展空间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也逐渐增多,对于理财和保险的观念也有了日新月异的突出进步。所谓“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人们在理财时也意识到多元化理财的道理,因此,人们逐渐倾向于将自己的收入分化到银行、债券、股票、基金、保险等多项金融业务中。其中,保险的性质较为特殊,它不仅仅是人们获取收益的手段,同时也是人们对身体、健康、财务投入的一种保障措施,避免或最大程度上降低自己的损失。因此,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参与保险这项金融业务的人数有逐渐递增的趋势,而保险的种类和收益分成也在不断地优化。

2 现阶段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人才培养重视理论,学生实践能力偏弱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行保险专业相关知识学习时,都是先理论、后实践。而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也会偏重于向学生传授当今世界较为先进的理论,学生在没有接受过具体操作和实践的前提下,贸然接受理论知识难免感觉到吃力,而在学校后半期进行实践时又会将之前学过的知识忘记,造成学生实践与理论学习失衡,影响了学生对理论、实践的全盘掌握。另外,由于大部分学校内部都缺乏實践基地,而与当地保险企业也没有形成合作办学的机制,造成了学生实践基地紧缺,学生在实践中也缺乏系统的指导,导致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偏弱。

2.2 人才培养方案脱离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地方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应该立足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情,根据地方保险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培养计划,然后根据计划再进行保险专业课程设计,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当地的保险行业实情,尽快投入业务工作中。然而,在很多地方院校中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他们根据课程大纲要求进行课程设计,没有将本地区的保险行业的基础情况纳入课程设计标准中,导致学生的理论性知识高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应用。此外,还有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基础性课程,而保险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却少有涉猎,造成学生学习专而不精,不能成为高精尖的综合型人才。

2.3 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缺乏准确定位

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都需要制订培养的目标,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对培养的目标阐述都较为空洞,缺乏对目标的实施标准,这就造成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培养计划的教师对人才的定位认识不清,在培养过程中也无法对学生进行培养目的灌输,造成学生对自身学习规划的目的不清,未来发展方向也较为迷茫。

3 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

3.1 以素质培养为基础,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

金融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涵括了专业技能培养、综合素质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其中,应以综合素质为人才培养作为基础。首先,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较多会选择去保险公司或者证券、信贷、互联网金融等金融性服务企业,这些公司往往都有较高的收益,但是要知道付出与获得应是呈正比的,从事金融领域的工作,必然要付出相当大的精力和努力,有时候甚至还要承受更多的负面情绪。面对这种严酷的工作挑战,要求学校学生必须具备极强的心理素质,能够承受住多种压力,并要学会释放压力,不让压力成为自己向上发展的绊脚石。其次,人才培养还需要注重身体素质培养,金融保险业的职场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学生也需要一个好的身体才能应对各种繁重的工作负担。

3.2 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培养跨专业领域的金融人才

近几年来,为了促进自身金融业务的发展,一些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开始尝试区域内跨领域合作和融合的模式,这种合作模式尤其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和企业中较为常见,部分规模较大且具有一定实力的金融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内部业务的细分,同时开展不同的金融业务。这种金融业务的融合意味着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已不能仅满足于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还必须要学习相关金融专业的内容,成为跨金融专业领域的尖端人才。基于此种现状,在课程的设置上,学校还需要开设相关金融领域的课程,平衡学生对不同金融领域知识的学习。

3.3 加强院校师资力量,提升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

师资力量建设是人才培养中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保险行业的与时俱进同样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由此,教师可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学习、交流,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业务能力。首先,教师可积极参加由各学校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主动去学习更新的保险专业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其次,教师也可以到其他高级院校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其他院校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规划,以此来增长对人才培养的见识,并应用于本校的人才培养规划中去。

3.4 加强与实践基地的合作,加强校企联合办学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能够通过最快的速度将自身所学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催化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储备。因此,在保险专业的教学中,学校应尽力寻找发展较为成熟的保险公司和金融服务公司,双方建立互惠合作机制。由相关公司在本部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学校可组织学生到该公司进行实习,帮助学生积累从业经验。而学校也可以优先推荐优秀的毕业生到该公司学习、工作,为该公司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先进的理论知识,这样,校企联合办学,集理论教学与实践于一体,更有利于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

4 结 论

综上所述,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保险行业已出现一体化和多元化发展的迹象,因此,要求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必须要纵观全局,分清重点、主次,有计划、有目的地建立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冲破传统保险专业的教学思路,从金融行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培养多重专业领域齐头并进的综合型金融人才。同时,还需要从人才实践的角度加强与行业领军企业、优秀保险企业进行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办学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其提供实践机会,共同助力金融保险专业人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皇甫红琴.关于改进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商情,2018(25):219.

[2]邹扬虎.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7(12):7-9.

[作者简介]韩玉超(1985—),男,山东日照人,毕业于西安财经学院,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保险。

猜你喜欢

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金融保险精算与风险控制策略的探讨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浅议高校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构建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如何打造工程咨询业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