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工业园产城融合研究

2019-07-25陈佶玲梅童甘小文

中国市场 2019年23期
关键词:产城融合

陈佶玲 梅童 甘小文

[摘 要]产城融合是一种重要发展理念,产业和城市的有机结合,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和整体水平的提升。现如今,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如何完善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工业园的产城融合就越来越重要了。文章通过相关数据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产城融合现状,进而分析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工业园;产城融合

[DOI]10.13939/j.cnki.zgsc.2019.23.003

为了加快长江流域经济增长、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以及新型城镇化升级转型,《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顺利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组合,所以又称“中三角”,是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平衡发展的重要平台。工业园区有产业特色突出、空间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中等特点,是各个地区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地理环境因素规划出来的一块区域。工业园区的高效发展带动了周边区域迅速发展,县域工业园更是县域发展的强大动力。产城融合顾名思义就是产業和城市的融合发展,城市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动力,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产业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无法满足人口就业,容易造成“空城”现象,没有城市这个平台,优秀人才的缺失,产业就无法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人才在两者融合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工业园产城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中部地区的综合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深城市之间的合作,促使产业更加专业化,推动人才素质的提升,实现“产、城、人”持续不断向上发展,三者互相促进、互相成就。因此,如何完善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工业园产业和城市的良性发展,更进一步地拉动中部地区的经济,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中三角”产城融合现状

近几年,长江中部地区发展迅速,势头不容小觑,这得益于长江中游城市群产城融合发展。根据张建清等所分析出的关于“中三角”产城融合度(见表1)可知,从整体水平上来说,武汉城市圈的产城融合度是在这三个城市群中最高的,普遍高于平均水平;环长株潭城市群的产城融合度与武汉城市圈相近,但在2014年拉开了一些差距;环鄱阳湖城市群的产城融合度是最低的,且低于平均水平。根据相关数据表明,武汉、长沙、南昌的产城融合度依次降低,且对于各自城市群的综合影响力也依次降低,这说明环鄱阳湖城市群的产城融合度不高可能是由于省会城市南昌自身发展不足,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导致的。根据表1绘制的图1可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产城融合度逐年升高,到2013年为止,三个城市群的产城融合度差别不是很大,但到了2014年,武汉城市圈的产城融合度就略高于其他两个城市群,近几年的情况也类似,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优势逐渐显示出来。从总体上来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产城融合度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的产城融合度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从产业发展水平方面看,三座省会城市与其他大城市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比如2016年,武汉、长沙、南昌的生产总值分别为11912.61亿元、9323.70亿元、4354.99亿元,而“京津冀”城市群的北京和天津的生产总值分别为24899.3亿元和17885.39亿元,总和为42784.69亿元,是三座城市总和的1.67倍,这表明“中三角”的三座省会城市对于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拉动作用不足,没能高效地利用资源优势,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2 产城融合问题分析

2.1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就会影响城市的全面发展。高科技技术产业的缺乏,就会导致城市的发展动力不足、速度缓慢。对于一个地区是否发达、发达程度如何可以根据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来判断。比如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三座省会城市,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武汉、长沙、南昌的生产总值分别为11912.61亿元、9323.70亿元、4354.99亿元,各产业比重如图2所示,由此可以看出,只有武汉市的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50%,而且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比重呈现出递增现象,生产总值也突破万亿元,整体情况相对较好。而同样作为省会城市的南昌,第三产业比重为42.8%,比重不高,说明该地区的发展动力不足,活力不够,那么发展潜力就比较大。同样的,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其他城市地区的潜力也是巨大的。虽然武汉市的产业结构相对较好,但是城市群的其他地区还需要不断升级产业结构,深入研究,拉动经济快速发展。

2.2 城市功能不足

许多城市在生活配套设施方面还不够完善,不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在质量上,教育、医疗、娱乐休闲等公共服务方面都还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那对于城镇县域就更是如此了。就比如医疗服务方面,2016年武汉、长沙、南昌的常住人口分别为1076.62万、764.52万、537.14万,而三甲医院数量分别为35个、23个、18个,相较于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19.70万,61个三甲医院来说,不仅医疗设施数量不够,整体医疗水平也不够高,其他县域情况就更是如此,许多居民为了看病都要前往上海等一线城市,这就说明城市没有给居民提供足够的便捷。对于教育和娱乐休闲等也有同样的问题,公共服务质量整体不够高,城市功能不健全,这就导致城市难以满足居民的总体需求,进而影响产业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2.3 人才资源限制技术创新

一个地区的高生产力与人的创造力是分不开的,人才这一要素在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重要战略,而不再是仅仅依赖扩大生产规模、加大投入力度等传统模式来发展经济,更多的是依靠技术的进步、管理方式的进步和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等方面来创新发展经济。一个城市创新的源泉有高校、科研机构、技术研发者以及管理者等,这些都为产城融合的发展带来强大的力量。长江中游城市群中,武汉的高校数量国内排名第二,有7所211工程大学,2所985工程大学;长沙有4所211工程大学,3所985工程大学;而南昌仅有1所211工程大学,并无985工程大学。由此大致可以看出环鄱阳湖城市群的人才资源优势没有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的优势大,那么留在县域工业园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就更少了,这就无法为该地区的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保障。就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来说,不管是在人才质量上,还是引进优秀人才的数量上都不如“京津冀”等其他城市群。而且,据有关研究表明,轻松、有吸引力的环境更易激发人的创新思想,同时也容易吸引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然而就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工业园的产城融合发展情况来看,这一方面还显得尤为不足。

3 相关政策建议

3.1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整体来说相对落后,为进一步深化产城融合发展,应重点推进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优先发展高技术产业,在产业制造方面,要不断创新,往高端方向发展,着重发展有一定基础的高技术产业。在重科技、重信息的时代,要紧跟时代潮流,抓住发展机会,重点关注IT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化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打造出一个个智能化城市、智能化工业园区。同时,在已具备优势的领域也不能松懈,比如南昌的桑海开发区,生物制药产业就是其一大优势产业,南昌市在大力发展其他产业的同时,也将该工业园区作为重点培养的支柱产业之一。配套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本身就有推动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的作用。长江中游城市群应在原有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推动传统服务业的升级转变。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信息技术、娱乐休闲、文化、医疗、环保等服务业,建设有特色、有创意的工业园区。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来说有着天然的地理环境优势,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武汉、长沙、南昌及周边一些城市都是红色革命纪念地,南昌是一座“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城市,长沙的橘子洲更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武汉是一座拥有“最美大学”称号的城市,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往游玩等,这些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各市城镇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规划出不同的旅游风景线。

3.2 提升城市整体建设

长江中游城市群目前正处于迅速发展,新型城镇化转型过程中,人口的聚集不仅考验着城市整体发展水平,也考验着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显然,“中三角”整体规划建设水平与一线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也代表着发展的潜力巨大,如何规划好,激发潜力就显得异常重要了。首先,在城市规划方面,应针对不同的区域制定不同的产城融合策略。对于人口密度高、产业主要以商贸业等服务业为主的地区,应做好交通道路方面的规划,避免交通拥堵;对过于集中的产业做好有序合理的转移,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其次,在空间布局方面,要提升整体能力,不能只注重局部的发展。特别是在县域工业园方面,应该明确各个工业园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哪个工业园重点发展航空、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方面,哪个工业园负责食品饮料、服装等方面,根据工业园区的目标以及所在城市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配置合理的配套设施,规划合理的工业用地,尽量避免工业生产影响到与居民生活相关的片区。最后,在公共服务方面,要根据对各个地区的人口数量预测,来提升公共服务整体能力。特别是在居住、交通、教育、医疗和娱乐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提升建设水平,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城市基础设施的提高。比如对于城镇县地区的人们来说,医疗设施水平普遍比较落后,大病往往去省会城市的医院治疗,甚至是去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就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所以应该在公共服务领域加快建设步伐,提升城市整体质量。

3.3 注重人才效应

在这个科技引领潮流的时代,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说产城融合发展注重的是产业和城市的协调发展,但最终归于以人为本的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注重经济整体效益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人才的培养,优秀人才是发展的强劲动力,随着产业不断深入发展,就需要更多的高科技人才。长江中游城市群应该对人才效应高度重视,比如武汉,该市所拥有的高等院校数量排中国第二,在校大学生数量排中国第一,多达107.26万,占武汉现有人口的10%,但历年大学毕业生大部分会选择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发展,特别是从事IT等行业人员。就在2017年6月,出台了《关于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的若干政策》,对大学毕业生的落户、住房和收入问题给予大力扶持,就是为了吸引全国各地人才,留住人才。该政策的出台也很快就有了成效,据统计,截至2017年9月底,大学毕业生选择在武汉落户的人数比去年增长311%。“中三角”其他城市也可以借鑒武汉的相关举措,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特别是长沙市和南昌市,人口相对聚集,在校大学生数量也不少,应该高度重视人才这一资源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企业之间的竞争、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留住人才就是留住了企业发展的新鲜血液。对于各县域来说,更应该注重人才的引进,相关的优惠政策必不可少,不遗余力地让优秀人才心甘情愿留下来,让他们有归属感、有干劲,为产城融合持续不断深入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3.4 加强政府职能作用

在推进产城融合过程中,政府充当一个宏观调控者,引导各地区县域良性、有效率地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各个市政府应该根据各自发展程度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并适时调整,特别是武汉、长沙、南昌三座省会城市,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起到带头作用。第一,作为政策制定者,应努力为产业和城市协调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激励企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可以结合财政收入情况,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根据各地区县域的土地情况,制定土地价格优惠政策;也可以吸收借鉴其他城市群关于产城融合的优惠政策,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第二,作为社会协调者,应努力塑造一个和谐的文化环境。产业和城市能携手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互信和合作,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文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促进企业之间良性竞争。第三,作为信息资讯者,应积极提供相关信息,为产城融合发展做好服务。充分利用政府机构的资源,组织举办相关业务培训,提高管理者的能力和素养,及时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重大战略举措,为产业、城市发展提供帮助。第四,作为创新倡导者,应多鼓励、支持优秀人才的创新研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完善相关政策,提高福利保障,留住人才。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创新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建清,沈姊文. 长江中游城市群产城融合度评价[J].上海经济研究,2017(3):109-114.

[2]张政. 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产城融合发展[N].经济日报,2017-02-24(14).

[3]豆振江,肖体梅,史智才,等. 从产城融合看娄底城市发展[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6,33(2):31-34.

[4]陶宇. 合肥市产城融合发展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7.

[5]花晨. 南昌市产城融合发展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6.

[6]毛小明,李波,方丽. 江西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度评价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6(1):101-104.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工业园产城融合研究”(项目编号:JJ17221);2016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赣江新区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研究”(项目编号:JJ161007)。

[作者简介]陈佶玲(1986—),女,汉族,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梅童(1983—),女,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甘小文(1970—),男,汉族,江西余干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现象的统计与计量。

猜你喜欢

产城融合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怎么样
兰州新区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以潍坊滨海区为例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产城融合背景下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驱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