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解码
2019-07-25
罗贯中的小说《三遂平妖传》里,写包公派人捉拿妖僧,追到一个庙里,看见里面有哪吒的塑像,非常高大而狰狞。妖僧作法使哪吒说话,只见“三颗头中间这颗头张开口,血泼泼地露出四个獠牙”,看来更是恐怖。
这是明代初年的人,心目中的哪吒形象。
这个形象,有很古老的渊源。唐、宋时代的书里,都有哪吒相貌凶恶的描写。“恶哪吒”其实是主流。
《西游记》《封神演义》里,哪吒才被妙手整容,长得可爱起来。但即使如此,《封神演义》写到哪吒现三头八臂的时候,仍然“面如蓝靛,发似朱砂”,“甚是凶恶”。
所以,现代人熟悉的那个变身之后还是美少年的哪吒形象,其实没多少年历史。
“魔童降世”这个设定,也可以说是特别符合《封神演义》原著的。按照小说里太乙真人的说法,哪吒出生,“正犯了一千七百杀戒”。读过《封神演义》的朋友,当然也大都会同意,小说里哪吒就是熊孩子。
说这些,当然不是赞美电影忠于原著,事实上,忠于原著很多时候是个非常低级的标准。后来者能创造性使用原著的资源,对原著、对新作都是好事。四十年前的经典动画《哪吒闹海》就是这样,所以在一代人心目中,实际上取代了原著;今天的《魔童降世》,至少也在往这个方向上努力。
于是想说说李靖这个角色。新版哪吒和1979年相比,总兵成了英雄,人民成了群氓,这是最大的变化。
当然,《封神演义》里李靖的原型,是唐代的卫国公李靖和佛教的毗沙门天王,本来就是英雄。但这个新版李靖身上,确实有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东西。
那就是父爱。
这一层,很多朋友是不满的。因为哪吒身上原本最动人心魄的地方,就是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决绝。现在父母之爱感化熊孩子的情节一出,叛逆不孝的哪吒的冲击力,自然就被削弱了。
但有朋友因此感叹,这是价值观的倒退,父权的回归,这就有点不太了解什么叫“父权”了。
京剧《四郎探母》里,萧太后要杀杨四郎,铁镜公主求情求不下来。于是两位国舅出主意:太后疼外孙,您可以在她跟前摔孩子。
公主担心,摔坏了孩子怎么办?于是大国舅说:“舍不得小的,你可救不来老的。”二国舅又补一句:“救得了老的,您又何愁没有小的?”
演到这里,往往台上、台下,都是猥琐的笑。
这才是父权,孩子只是父亲的附属物而已。类似的如《圣经·约伯记》里,因为上帝和魔鬼的一个赌约,约伯失去了财产,死掉了儿女。当然,约伯这样的义人,最终不会不幸:财产可以失而复得,儿女怎么办?结果不是复活,而是再生几个。这也分明是说,儿女和财产是一样的。
电影里,李靖正是壮盛之年,再生几个孩子绝没有问题。在传统的父权体制下,要他替儿子去死,一丢丢可能也没有。
现代社会里,要尊重孩子,孩子也是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要把孩子培养好,离不开父亲的付出……种种观念,都越来越深入人心。随便打开朋友圈,都会看见妈妈们在抱怨自己是丧偶式育儿;“父爱如山体滑坡!”“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当父母竟然不需要资格考试!”这样的抨击批判更是随处可见。
所以这些现代道理也意味着一件事:相比父权时代,当爸爸的付出要多得多,但回报率可真是太低了:你不指望孩子养老;“有事弟子服其劳”?日常生活中基本不存在的;像贾政那样平时不管孩子,隔段时间就去骂贾宝玉一顿刷下父亲的权威?现在会被唾沫星子淹死。
所以很多男人是当父亲的意愿如山体滑坡。我达不到那么崇高的标准,这个爹我不当了还不成吗?结果众所周知:现代化抑制出生率,成了世界性难题。
这种情况下,文艺作品里当然要给父爱加道德光环——当父亲的实际好处少了,情怀上的加持,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一点无问东西:好莱坞电影里,身为正面人物的男性,别的毛病可以有,但绝对要最终证明自己是个好爸爸。
所以,《魔童降世》里那个父爱深沉的李靖,你可以认为这样改没劲,掉进了俗套里。但这个俗套,是现代化的俗套,和老传统真没啥关系。
(作者系大学教师、历史学者)
刘勃
那个父爱深沉的李靖是现代化的俗套
在传统的父权体制下,要他替儿子去死,一丢丢可能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