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瑞安小说中的诗情画意
2019-07-25丁倩
丁倩
【摘 要】温瑞安被誉为新武侠四大宗师之一,温瑞安是超新派武侠小说的倡导和奠基之人。他的代表作《逆水寒》《四大名捕》《神州奇侠》等更是更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漫画作品。全文通过对温巨侠笔下的人物名字和对战的描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找到温瑞安自成一派的独特风格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武侠小说;诗意;独特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8-0222-02
温瑞安和金庸、古龙、梁羽生三人共称为四大武侠小说家,是中国近现代武侠小说的扛鼎代表人物。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金庸封笔古龙逝世,梁羽生也隐退之后,风光无限的新派武侠小说开始进入低潮期,只剩温瑞安一人独撑大局,扛起了武侠大业。有人说他在武侠小说上的造诣不比金庸差,也有人说他和金庸的地位还有一定差距,但不得不说他是继古龙、金庸、梁羽生后影响甚巨的超一流武侠小说作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温巨侠的《说英雄谁是英雄》《逆水寒》等小说,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大多数温迷都觉得他的作品极富有诗情画意。
自从读了《温瑞安》的作品后,一直惊艳于他构思的许多人名。大多数读者朋友都认为温瑞安笔下的人物的名字十分诗意,与人物性格非常契合。他塑造出的人物的姓名令人拍案叫绝,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中的人物组合——六合青龙,是四大名捕的师叔元十三限的六个徒弟。他们分别是:鲁书一、燕诗二、顾铁三、赵画四、叶棋五、齐文六。其构思来自明代三才子之一的徐渭,他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由此可以看出温巨侠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先,谈一谈《神州奇侠》中的几位人物。例如,萧秋水的“秋水”二字,不由让人联想到《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顿觉气吞万里之势。反观萧秋水的毕生,正是从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通过一番可歌可泣的磨难成长为一代大侠,所以他的名字里就蕴藏着十分深刻的含义。另外则不得不提到温瑞安笔下的另一位枭雄李沉舟,“权利帮”的帮主,则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自比为“病树”“沉舟”,感叹自己屡遭贬谪,不过同时用“千帆过”“万木春”来慰勉友人以及自励,沉郁中见豪放,非常有气势。
其次我们来分析下《四大名捕》系列人物的名字。比如从相见恨晚到反目成仇的“戚少商”和“顾惜朝”二人。在文中的前期算是配角,到了后期,忽然成为京师武林中的“九现神龙”,再到金风细雨楼楼主的戚少商。很多读者觉得很突然,但仔细想想,你会发现温巨侠在戚少商的名字里已经埋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伏笔。少商二字,经穴名,属于太阴肺经,它位于大拇指内侧的指甲旁。喜欢武侠小说的朋友们或多或少都看过这样一个情节,武侠小说中的武林盟主都喜爱戴一个玉扳指,而玉扳指正好套住少商穴。由此可以看出温瑞安对这位英雄身份的暗示。而谈到顾惜朝这个人物,则是让广大温迷又爱又恨的一位反派。有句流传甚广的话“一顾惜朝误终身,不顾惜朝终身误”。无数温迷都谈到,顾惜朝这个角色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好听又蕴含深意的名字。
不得不说,这些人物的名字已经极尽描摹地展示出温瑞安的才华。那么为什么他能够构想到如此诗意的名字呢?我们从温瑞安的生平经历中寻找到了起因。温瑞安于1954年1月1日出生于马来西亚。5岁时,还没有入学,他就已经把家中的藏书读了个遍,他的第一部作品也在此时诞生——《三只驴》的故事。由于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并且从小就十分聪慧,对文学有着十分敏锐的观察力,也非常好学,这些都为他未来在文坛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8岁时,他的第一首诗《月亮》刊登于《世界儿童》上,初一时就创办了绿洲文社。等到他高中时,已经屡次在《交锋》等新马文坛刊物上发表诗歌以及散文等。这些青年时期宝贵的经历愈发加深了温瑞安对诗歌的兴趣,除了写作阅读外,从小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他对武功也有十分浓厚的兴趣,习武的经历更加加深了他对武侠小说的理解。温瑞安17岁时创立了天狼星诗社,拥有135名社员,这在当时十分具有影响力。同时他的武术变得愈加精湛,这为他以后武侠小说的写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不可置否,正是他的家庭和青年时期的经历对他的影响,才能在新派武侠小说界形成一种独特的、鲜明的风格,深受读者欢迎。
温瑞安以他的武侠小说著称,但他同时也是个诗人。无论是人物的刻画还是场景的勾勒,他的文字都极富诗情画意。他曾在一次采访中说:“事实上,我最自豪的作品是我的诗。”或许正是由于他心中对诗歌的这份热爱,他的文字透露出一种诗意,颇多意象,极尽绚丽之能事,色彩渲染力极强。这些都和他爱诗不无关系。
“青衣文士冷哼一声:‘好,再看看这个。他一面长吟,手底下却没闲着,‘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实,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这写文章的六大诀要,而今却成了天衣无缝、丝丝入扣、无瑕可袭、绵延不绝的六记剑招。
“他一口气使出‘踏、破、贺、兰、山、缺六刀。 六刀一出,仍冲不开剑网,逃不过剑韧。 他立即又使六剑。 ‘满、座、衣、冠、似、雪。随却,他右手使:‘梦、断、故、国、山、川六刀,左手施:‘细、看、涛、生、云、灭六剑。二十四式刚刚使过,刀剑合运,运出‘今、古、几、人、曾、会和‘一、时、多、少、豪、杰!”。[1]
温瑞安笔下的齐文六所处的剑招,出自《神思篇》,写文章的六大秘诀却与武功剑法完美结合在一起,变成了惊艳绝伦的剑招,让人拍案叫绝。在这一战中,王小石六六三十六刀的精彩描写,实在是构思巧妙。这六句剑诀分别出自抗金名将岳飞、辛弃疾、陆游、文天祥、陈亮和苏轼六位宋代名将的词,将诗词曲赋与武学招式结合在一起,看似毫不相干的两种事物,读来却没有丝毫违和之感,直让人大呼畅快。他的小说将诗的意境和侠的豪情相结合,在武侠小说发展史上,形成一种独特的、鲜明的风格。
此外,温瑞安是这样描写有“袖里日月”之称的柳随风:
“我姓柳,排行第五,人称柳五。
“柳随风的声音轻如羽毛,软如雪花,像是怕吓着别人一样。可是他一出场就杀了太禅守阙,这样重磅的消息浑然炸起一声惊雷,为柳五的出场做了最完美的铺垫。这个让无数人心惊胆颤,战栗不已的名字,就这样从他口中轻描淡写的说出。
“他说完了那句后,便轻轻叹了一声,一挥袖就飘然而去,再也不回头。”
这样短短的一小段,已然淋漓尽致地勾勒出柳随风温文尔雅的公子形象。他好似一片云,一阵风,来去自如。再看柳随云和尚大师的对战描写:
“她侧过头去,只见柳随风在笑。杨柳在飞。云在飘。水流。柳五恨不得化作流水,长长流去。但是人生里有些战役,是迫不得已的。也是不可逃避的。逃,纵逃出重天,但也没了信心,缺了勇气,毁了声誉。
“柳五笑。他齿白如贝。眼光温柔若春水。忽然闪电般连点萧雪鱼身上三处穴道,一扳一推,已推至莫艳霞那一头。
“柳随风敛袖向和尚大师一拱道:‘感谢大师不吝赐教。随而云停岳峙,又错开几步,走到下首,完全是以后辈请前辈赐正之礼数。”[2]
一位翩翩公子在寥寥数笔之下跃然纸上。他在對战开始之前,从容自若,仿佛不是在与人对战,丝毫没有一触即发之势,而是彬彬有礼地向和尚大师请教武功。这样一个深色自如的英秀公子,迷人到了极点。
在我看来,温瑞安写小说的能力或许不是最强的。但是在金庸封笔古龙逝世后,仍然没有人能撼动温巨侠“武林盟主”的地位分毫。每每读他的作品都为它的热血和豪情震撼,宛如猛然出鞘的刀,流畅而自然地挥舞,丝毫不拖泥带水,直让人大呼畅快。
参考文献:
[1]温瑞安.说英雄谁是英雄[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5.
[2]温瑞安.《神州奇侠》系列[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