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小提琴专业教学模式革新初探
2019-07-25米磊
米磊
【摘 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开设了小提琴专业,为发展我国的音乐事业培养更多人才。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实施的方法和程序,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学生接受和理解小提琴知识的效果。从高校小提琴专业的发展方向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達到较为理想的教学质量,甚至还对学生实现创新发展以及全面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这就使得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的重要性被凸显出来。本文就高校小提琴专业教学模式革新的相关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初探。
【关键词】高校;小提琴专业;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8-0158-02
创新理念是现代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为高校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思路。当前,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很多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得到运用,并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当然也包括高校小提琴专业。因此,高校小提琴教师应该认识到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重要性,结合该专业的发展方向、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小提琴教育。
一、当前高校小提琴专业教学模式的分析
从艺术来源的角度来看,小提琴这种乐器是由西方传入到我国的。小提琴演奏体现了较强的技能性。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音乐教育专业在设立初期,前苏联的音乐文化教育在我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将“师傅带徒弟”这种教学模式传入到我国。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原理就是一位教师对若干名学生进行教学,主要是一对一,每周只上一次或者两次课。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后练习的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指导,为其分配新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课下继续练习。一直按照这样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是利弊参半的。有利的方面在于教师能从整体性控制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向,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但是有弊的方面在于对教学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高校扩大招生量之后,教学资源出现短缺的现象。
另外,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相对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需求被忽略,很难达到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目标。近几年,包括小提琴专业在内的很多高校音乐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所能选择的就业岗位较少。高校扩大招生量的政策提高了生源的数量,促进了小提琴专业的发展,但是也使得学生在专业素养和能力方面的差异性有所增加,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造成了一定的难度。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小提琴专业毕业生并不能完全符合社会岗位的要求。在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不足之处已经逐渐凸显出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所以,高校应该将革新教学模式作为着手点,融入创新理念推动高校小提琴专业的发展和变革。
二、高校小提琴专业中的创新教学模式
(一)团系合一
团系合一教学模式是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中所取得的成果,其实施路径在于以音乐表演类的不同专业的学生为对象,将合唱团或者乐团作为教学方式。先将学生组合成合唱团或者乐团,在开展合唱或者演奏活动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音乐理论知识或者技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目标。高校小提琴专业的教师可以尝试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1]。可以发挥教师的组织作用,将学生组建成不同的乐团,将每个乐团作为教学单位,在活动中教学,使学生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实际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着重注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层面。团系合一在很大的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演奏者对其进行培养,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课程结构、教学评价等,这就需要相关的教学领导者和教师共同商量制定优化方案,保证这种教学模式的正常运行;第二,课程设置。如何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成了一个工作重点。从实际情况的角度来看,可以将年级作为组团的范围,这样能实现教学进度保持在相同的水平。在此基础上,以集体的形式学习乐理、配器等课程。另外,构建团系的实践课程体系也是一项关键任务;其三,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学习的场地和设备,加大这个方面的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演奏的机会等。
(二)小组合作
要想从根本上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之处,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作用下,教师可以尝试将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实际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对小提琴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能力以及教学需要等条件,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作为一个学习单位。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的人数在6-8人左右。这种教学模式既体现了集体授课的优势,还能对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进行优化[2]。对于一些在学生演奏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统一讲解,对于一些出在个别学生身上的问题,教师仍然可以沿用一对一的方法。这样既解决了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还能使学生在练习中彼此合作,得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同在一个小组中的学生能对彼此形成一定的压力,表现出一定的竞争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这种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使学生能在小组互助和合作的条件下,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教师还可以重视这种模式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不仅能在演奏水平方面得到提升,还能使个人素质得到优化。
(三)工作室模式
工作室模式起源于德国,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的小提琴教学领域得到普遍应用。一个方面,小提琴这门艺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另一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了大多数高校在教学中所体现的不足之处[3]。因此,将工作室模式实际融入高校小提琴专业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首先,筹建工作室。每个小提琴教师可以带领多名学生组成一个工作室,对外可以承接一些演出活动。其次,工作室运行。工作室模式的成立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将活动和项目作为主要的教学载体。在校内和校外,工作室都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演奏小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由教师主要负责指挥,但是具体的工作都由学生独立完成。
(四)校企合作
当前,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应用较为普遍的教学方法。近几年,在各种类型的高校中,都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就难。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已经成为所有高校共同的目标。将这种教学模式实际应用于高校小提琴专业教学当中,为该专业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思路[4]。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在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能真正参与到企业的一些相关工作当中,或者聘请企业的相关专业人员到学校为学生上课,担任教师或者就业指导。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针对一些音乐项目进行深入研究。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还能使学校按照企业对小提琴人才的实际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企业对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比较满意,可以直接与学生商量毕业进入企业工作的事情。
三、结论
综上所述,近几年,我国高校在小提琴专业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逐渐成为为社会输送小提琴人才的主要平台。当然,在现在社会发展背景下,社会也在逐渐提高对小提琴人才的要求,特别是在毕业生就业较为困难的今天。因此,高校应该将社会对小提琴人才的实际需求作为培养依据,以就业导向为目的,通过运用团系合一、小组合作、工作室、校企合作的模式对小提琴专业进行改革。通过本文对高校小提琴专业教学模式革新的相关内容展开的一系列初探,希望能为促进我国高校小提琴专业教学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露璐.高校小提琴教学的现状及改善方法研究[J].艺术教育,2018(17):98-99.
[2]庹缤洁.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12):246.
[3]尹达.高校小提琴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研究[J].当代音乐,2018(05):40-42.
[4]张天虹.与时俱进、因材施教——高校小提琴教学改革之我见[J].艺术教育,2017(Z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