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社会工作视角看待“校园网贷”
2019-07-25杨钰婷
摘 要 作为互联网电子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网络贷款层出不穷。“校园贷”作为网贷的一种,随之而来的是各种问题乃至恶性案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网贷平台通过过度宣传和诱导学生进行超前消费,部分学生陷入“高利贷”中难以自救,给其个人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乃至不可挽回的伤害,值得整个社会加以关注。本文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对校园贷问题进行分析,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建立和谐高校。
关键词 校园贷 学校社会工作 风险 介入策略
近年来,“校园贷”作为一种新兴的借贷方式活跃在各个高校中,作为互联网电子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顺应了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经济需求。但随着“校园贷”的出现,各种恶性事件也随之到来。这些极端事件和问题产生,引起了我们对于“校园贷”的反思和警惕。如何规范“校园贷”,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关于校园贷及现状
目前,校园贷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通过P2P(个人对个人)方式的贷款平台,如名校贷、我来贷等,平台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创业和助学;二是大学生购物分期平台,如分期乐等,除了分期购物和提前消费之外,还提供了小额现金提现服务;三是我们所熟知的一些电商如京东、淘宝等所提供的信贷业务。普通的电商信贷只需要在注册时填写身份信息和银行卡就可以下款。这种贷款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方便及时,只需要动动手指,钱便到账了,简直比跟父母要钱还来得方便。
准确地说,校园贷是针对在校大学生提供信用额度消费,只需提供身份证明和银行卡,即可在相应网站上获得分期购买商品和现金贷款的服务。这样以大学生为核心的网贷消费模式被称为“校园贷”。
二、校园贷生长“土壤”
早期的校园贷款服务主要是学生信用卡,办理手续繁多且操作不便,后期由于坏账过多被银行管理部门停止审批,校园信用卡就此夭折。但大学生潜在的贷款市场并没有随之消失。上述调查数据显示,60%的学生倾向于分期贷款消费。
校園贷的形成基础就是当代大学生日益旺盛的消费需求与其微薄且不独立的经济实力之间的断层。
三、校园贷存在的风险及问题
(一)校园贷存在的问题
1.金融知识匮乏导致对借贷条款认识不清。从校园贷的对象来看多为在校大学生。该群体大多数处于金融知识匮乏的状态,易受借贷机构蒙蔽蛊惑,将注意力放在了“极低利息”四个字上。一般学生不了解的是,在他们接触的网贷服务中,除去本有的“贷款利息”之外,还有服务费、手续费等含糊不清的其他费用。学生在使用网贷服务时,往往会忽视网贷协议中的相关借款成本,掉入贷款陷阱,哑口无言。
2.逾期还款。除了高昂的手续费等之外,逾期还款是目前大学生借贷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不了解信用借贷和冲动消费的影响下非常容易欠债。并且大学生一般收入来源单一、不稳定,生活费以父母支持为主。如果没有按合约及时还款,那么将产生一定的违约金、滞纳金。长此以往,就是一笔不堪重负的巨额费用。除此之外,不少家庭在欠债行为发生后都竭尽所能为自己的儿女还债,给家庭及学生个人造成严重的经济压力,易引发恶性社会问题。
3.非法追债。正常情况下,对待超时的借款者,通常采取法律诉讼手段强制追回,并不会对借款人的人身自由和安全造成威胁。但目前的一些网络借贷机构勾结社会黑恶势力,采用各种非法手段追债,借款者被迫拆东墙补西墙甚至继续选择其他平台借贷,陷入恶性循环,对借款者的人身自由和安全产生威胁。
(二)校园贷存在的风险
1.奇葩的接待条件。为了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借贷平台以宣传自身借贷条件的“低门槛”为主,如十秒下款等等。但是这种所谓的借贷“低门槛”背后是更高的法律风险,触碰了公众的道德底线。
2.隐晦模糊的借贷利率。调查显示,在对所有借贷机构进行调查时,只有1/3的平台有较为明确的费率,剩下2/3平台的费率较不明确,隐晦模糊的借贷利率带来的是较大的不确定性,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3.个人及家庭信息信用安全。部分借贷机构进行放款时需要学生填写有关父母及其学校辅导员等身份信息作为借贷担保,如果贷款者故意拖欠还款,上述信息就有可能泄露出去。更有甚者会将借贷人的全部信息公开在网络论坛等公共场域。此外,部分借贷平台的借款及还款记录会纳入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逾期还款则会成为有信用污点的人。这不仅影响了借贷人之后的生活,还可能造成其他严重的后果。
四、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学校社会工作在对待“校园贷”问题上将其分为两类:未陷入“网贷”困境和已经陷入“网贷”困境。
(一)预防
对于潜在“校园贷”的高校大学生来说,学校社会工作采取的策略以预防为主。主要措施如下:
1.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心理。大学生进入独立的校园生活后,由于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在消费心理及习惯层面尚存不足。个别学生会出现虚荣心、攀比心作祟,选择通过“校园贷”购买高价的电子产品以及其他奢侈品等现象。对于这种现象,学校社工可以联系高校,对他们进行小组工作并邀请有关人士参与讲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及同辈心理,接受差异,杜绝攀比。
2.教育学生从实例中吸取教训。学校社工与高校辅导员进行统一合作,可以通过一些实例对学生进行说明,特别是一些重大恶劣事件,学校及学院组织观看防范金融风险宣传片,加强学生对网贷金融的了解,并强化信息安全、网贷安全的警惕意识,协助学生辨别网贷陷阱。
3.协同家长进行教育工作。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学生除了学校以及师生系统之外,学生所在家庭系统也是影响学生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防范意识,对于五花八门的金融产品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社工需要提前与家庭进行交流,并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制订监管计划,如定期询问消费开支情况以及具体开支内容,以便学生和家长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对于那些不合理的消费行为予以引导。
4.要加强对非法借贷平台广告的监管。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非法借贷平台的情况,通过告知学校等方式要求学校相关保卫部门及宿管部门加大巡查力度,禁止有关人员发布不良借贷广告,努力维护校园这一方净土。
(二)治疗
对于已经陷入“校园贷”漩涡中的高校大学生,学校社会工作者应结合家庭、学校,形成三位一体机制。在治疗过程中,社工作为支持者和资源协调者,必须密切注意该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学习情况,针对学生需求而提供的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和危机处理,联系家庭获取家长支持。此外,学校社工必须与学校相关人员合作,形成跨专业治疗小组,联系法律人员和心理专家,尽可能地减少家庭的损失,稳定学生的心理状态。
具体过程如下:
1.接案——建立专业关系。与案主进行接洽,了解案主具体信息,如具体借贷数额、借贷目的和后期还款情况,联系家长获取支持,从而帮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走出对校园贷的过度依赖,通过自身的调节在一定程度减轻或者转移压力,使学生能够得到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2.预估——收集相关资料。资料收集主要在案主、家庭、学校三方面进行,通过简单的交谈了解案主的具体情况及借贷目的,为今后的治疗打好基础。再从家庭入手,了解案主的生活费来源及家庭把控和监督情况。最后通过联系同伴好友,了解案主所处环境给其带来的心理影响,如攀比风重等。
3.计划——制定目标及介入行动计划。第一,目的。帮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生活中减轻与摆脱案主对校园贷的过度依赖,将其作为一种工具合理利用,通过自身的调节和社工的介入帮助,案主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第二,工作目标。一是解决校园贷的基本还款问题,如家长帮助等;二是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同辈压力,并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三是介入学校和家庭系统,让学生的家长和老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适当调整学生的生活费,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第三,行动计划。计划与案主进行四次会面,在一个月内完成,目的在于共同寻求所确立目标的实现。合理利用各类资源,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妥善地处理压力,健康积极地成长。
具体计划步骤:
第一次会面:通过與案主进行初步接触,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使案主充分表达并帮助其减轻压力。
第二次会面: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帮助案主正确认识同辈压力,帮助他们形成正面的心态,通过自身的努力面对压力而不是一味地攀比。
第三次会面:通过相关的互动活动,联系案主的家庭系统和学校系统,获得家庭的支持并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摒弃不良消费观念,理智消费、适度消费。
第四次会面:总结和巩固案主在服务过程中的成长,并对未来的学习、生活进行展望与计划。
4.实施——具体的实施过程视案主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5.评估——了解社工具体工作表现及效果。一是基线测量法。运用基线测量法对案主的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介入中和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二是对服务对象影响的评估。要对服务对象影响进行评估,就要对服务对象满意度进行测量。采用问卷调查、口头阐述或书面信、电话访谈来测量个案案主及家长对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的评价。三是工作者的自评。在这个个案中,工作者充当着资源链接者、小组活动组织者、参与者等,采取工作者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估。
五、结语
校园贷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值得学校社会工作联合家长、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帮助学生认识校园贷的本质属性,倡导学生树立正确且健康的消费观。除此之外,还要同学校及家庭一起帮助学生强化风险意识和辨别意识,这也是社会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学校社会工作者的链接下家庭、学校、学生以及政府相关部门都应及时应对,主动采取措施,纠正校园贷现存的不良现象,使其成为对大学生有利,对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工具。
(作者单位为西北大学哲学学院)
[作者简介:杨钰婷(1996—),女,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陈鹏.校园借贷:馅饼还是陷阱[N].光明日报,2016-03-29.
[2] 顾海亮.杜绝“校园贷”陷阱构建高校和谐校园[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9).
[3] 王亚军.高校校园贷特征性研究[J].中国培训,2017(4).
[4] 张政.浅述大学生与校园贷[J].科学与展望,2017(2).
[5] 汪荣晖,李铁峰.浅谈高职校园里“校园贷”的问题现状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6(34).
[6] 叶岩.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6).
[7] 赵永峰.信息化时代引导大学生远离“校园贷”的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