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芳华》的叙事特征分析
2019-07-25刘婷
刘婷
【摘 要】电影《芳华》根据严歌苓的小说《芳华》改编,电影不是为了叙事去讲述故事,或许是一代人的青春年华,或许是导演和作者的情感寄托。导演转变了之前电影的拍摄风格,以一种新的叙事方式去讲述故事,电影上映之后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以及高票房。本篇将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叙事风格来分析这部电影的叙事特征。
【关键词】叙事特征;叙事结构;叙事风格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8-0096-02
导演冯小刚颠覆了传统的电影叙事方式,以一种新的叙事技巧去构架新的故事情节。在这条不断探索的道路上取得了进步和口碑。本篇将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影片的叙事特征,为电影带来了更深入的解读。
一、线性叙事结构
由于影片的题材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就决定了电影《芳华》的线性叙事结构。故事的发展像线条一样不间断,情节相承接,能够让观众所轻易接受,这种叙事方式简单易懂,也相当于平叙中的顺序。
电影《芳华》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述故事,影片有三个重要的时间段以此来贯穿故事始末,线性叙事是最合适的叙事方式,对影片进行了总体的把握下,将这三个时间段线索展开来叙述。第一个时间段讲述的是女兵文工团里发生的事情。文工团新来的女兵――何小萍,她的到来并不是令所有人满意,人们欺负她,看不起她,之后刘峰被冤枉调走,后来何小萍也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文工团,两个人在战争中差点相遇却遭遇不同,为后来的结局留下了铺垫。随着时间线的发展,文工团也解散了,不同的人生归宿即将上演。第三个时间段――一九九一年,所有人都已塵埃落定,也带来了故事的结局。这三条时间线串联了完整的故事。影片在讲述每一个场景的时候按照时间顺序的发展能够连成一条“直线”,由此,观众也能够心领神会,并在这条“直线”的基础上抓住主要脉络。
电影《芳华》有一条主线索的发展,同时影片中多个人物也为了整条线索而发展。何小萍、刘峰、林丁丁之间复杂的关情感脉络以及电影中所有人物关系线索,虽然影片有多个人物线索,但仍围绕着主题思想去讨论。电影中的时间线是非常清楚的,一个时空并且逻辑相关的线索排列在一起,中间人物会有交叉,可是这些线索相互发展是为了一个主线去叙事,是无论是影片开始文工团里的生活,还是后来人物因时事变迁的不同命运和结局。由于影片中人物复杂的关系与情感线造成了叙事的零散化,但随时间和情节的推进,主要的故事线索并没有改变,故事情节也越来越紧密,最后得到了一种作者希望表达的东西,那就是中心思想和主题。
二、全知性叙事视角
电影《芳华》从开始到结尾都贯穿着萧穗子的独白,影片是以她的视角去讲述故事。通过萧穗子分别讲述每个人物形象和人生过程,而电影中虽然初始是以萧穗子的视角开始进入故事,但故事整体是以一种全知视角作为主要的叙述方式。影片中萧穗子是作者严歌苓的人物原型,导演希望以作者原型身份去讲述整个故事,同时也带有小说作者对电影的情怀在里面,作者严歌苓也将自己寄托于萧穗子身上,希望以她的视角去推动整个故事发展,从这一人物身上延伸到一个时代和一代芳华。在影片一开始就介绍了刘峰,随着主人公出场,观众了解了刘峰这个人物,“他是默默无闻的英雄”。紧接着何小萍的出场也介绍下去,以及说出了主人公之后的结局,为后来发生的事情做出了铺垫。
安德烈戈德罗说过:“电影具有运用叙述的代理,话语的套入这一自然的倾向”电影结尾的独白,当刘峰和何小萍相逢时,萧穗子最后的独白:“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独白带来了一种特殊的真实感,朴实的字眼给观众带来了温情。这种叙事方式是以全知的视角去揭示主人公自己的深层心理,以便于观众对人物心理的把握,触碰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另外,在必要时叙述者可以对所叙人物事件做出感情反映以及道德评价,为观众介入情感遐想。“我”的回顾性叙述视角是具有一些全知意味的,就可以对事件做预先的提示。影片中叙事人身份的确立为影片的叙述提供了一个总体的叙述视角,确立了叙事主题与所叙之事之间的态度,容易让观众去把握故事整体的发展脉络。
独白推动叙事进程,影片中何小萍偷穿林丁丁的军装去照相,后来林丁丁等人看到了照相馆门口何小萍的照片,萧穗子的独白说出了文工团去慰问拉练演习的部队,为后来的军装事件埋下了伏笔。按照故事发展,文工团去战场上慰问部队,紧接着就是偷军装的事情。导演通过独白将接下来的事情讲述出来,容易让观众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也能够推动故事顺利发展下去。“文革”结束,唐山大地震,粉碎“四人帮”等细节也通过独白所引出,这样直接推动了叙事,减少了电影对旁枝末节的叙述。叙述者是影片里的一个角色,她了解人物及整个事件,加强了影片总体的真实性,避免了叙事的主观化和情感化。当影片中的时间和空间转换时,通过影片中人物的视角讲述故事,很自然地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的转换,推动了电影的叙事。萧穗子在电影中是以见证人的身份来叙事,她的叙述对于塑造主要人物的完整形象显得更加具体,但她不只是对主要人物做出叙述,也她自己以及其他的人物和事情做出了说明,总之是为主题所服务。由于影片只有萧穗子一个人的视角来参与叙事,叙述人的讲述省去了银幕上的视觉语言,生动的视觉语言构成了影片流动的画面。萧穗子的视角去讲述故事也就是以小说的作者严歌苓的视角来讲述故事。
三、影片的叙事风格
电影《芳华》以怀旧的叙事策略重述一段当代历史,带有对过去的一种怀念,夹杂着时代感与真实感的风格。文工团的事情来自编剧严歌苓与导演冯小刚的共同经历,与其他电影不同的是,这样的事情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也就是这样的真实性,影片也就有了“写实”风格,也更容易将处于那个时代的观众带入到影片中去。影片将作家严歌苓融入叙事中去,直接以第一人称“我”的叙事方式来结构成篇,主人公融入了严歌苓自身的主体形象和心理体验。电影采用全知性叙事视角,能够对事件进行全面叙述,读者就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也更容易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通过电影中的人物来推动叙事,这种叙事方式也非常常见人物的细致描写,整个故事也让观众更容易理解,使得故事内容表达得更加完整。
导演《芳华》的叙事风格体现了时代特征。影片触及了多种话题,写青春,写战争,写反思,却是重塑一种历史回忆,震撼人心。对于影片战争场面,导演为了力求真实感用六分多钟的长镜头去表达,以刘峰为视角展开了战争,构图、色彩、景别、场面调度、演员表演以及机位的运动都要极其精准。由于影片中的人物是真实存在的,以情感经历为线索加上浓厚煽情效果使得人物更加丰满。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影片色彩如军装的绿色,以及特殊的移动镜头和长镜头力求表现出一种亲切感与真实感。影片的另外一个大的亮点就是歌舞的加入,电影开场音乐和舞蹈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奠定了整个影片的感情色彩基调,音乐和舞蹈贴合时代,传达时代环境,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电影中的音乐和舞蹈也与影片风格契合。
四、电影《芳华》叙事特征的借鉴意义
电影《芳华》以文工团及其成员的命运发展作为叙事的主线,又启发了多数人对大时代的回忆,跨度接近二十多年的历史时间,将自身的感情也融入影片中,讓人反思曾经的历史而又反映当下人的生活,由于时间跨度较大,具有复杂的电影调性。电影作为故事片,与以往冯小刚的电影中故事片不一样,《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中的叙事方式转型为社会层面,《我不是潘金莲》凸显了伦理与市场化相融,而在电影《芳华》中保留了以往电影特征又力求创新,一改幽默调侃的叙事风格,确立了独特的叙事视角去讲述故事,同时也还原了小说的叙事结构。
电影《芳华》叙事特点鲜明,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要求,人物性格特点清晰明了,新颖独特的叙事视角运用得当,故事情节也安排得合理。这种具有时代感的影片力求得到情感上的共鸣,首先保证故事的贴合,其次就是人物的塑造,作者将自身情感寄托到影片中去,对人物的琢磨更加真实,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对这个社会充分的自我解读,让影片叙事更加饱满。电影融合了文学、摄影、音乐、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 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影片的审美特征尤其表现在它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这两个方面。镜头的运用是导演对影片深思熟虑的构思,镜头画面的切换,影片节奏,长镜头的运用以及舞蹈和音乐等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
影片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辅助一定的故事元素并与画面融和起来,音乐配合画面中的故事发展,画面也展示出音乐蕴含的感情因素,两者共同叙事,音乐随着故事的节奏同步推进情节发展并共同渲染着影片的情感氛围。独特的叙事主题确定了音乐的运用,音乐又丰富了影片基调,富有时代感的音乐契和影片风格,音乐所流露出来的节奏韵律恰好与情绪的传达所契和,表达主题与大时代背景环境。导演首先对影片进行了整体的把握再通过独特的视听语言来带动故事发展,值得借鉴的是,导演在原先电影基础上挖掘更深层的内涵。
五、结语
电影是一种综合的叙事方式,不同类型的电影有不同的叙事特征,但仍要紧扣主题,从影片本身去探索。电影《芳华》可以看出冯小刚导演在电影叙事策略上探索与努力的痕迹。本文主要从叙事结构,叙事风格等方面来分析电影的叙事特征,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浓浓的人文情怀,以及时代特征为人们打开了不同的反思空间。
参考文献:
[1][加]安德烈戈德罗[法]弗朗索瓦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M]. 商务印书馆,2005.
[2]刘云舟.电影叙事学研究[D].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6).
[3]李昱杰.电影叙事学;理论的实例[D].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