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管虎电影研究

2019-07-25黄诗佳

戏剧之家 2019年18期
关键词:管虎中国电影后现代主义

黄诗佳

【摘 要】后现代主义文化萌生于20世纪后半期的欧美国家后工业社会。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还没有步入后工业化社会,但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迅速,物质和消费主义逐渐渗透到中国人的思想中。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文化艺术领域,中国第六代导演在这种时代背景的推动下开始步入他们的影视创作之路。西方涌入的新思想、新观念取代了老一辈流传下来的旧传统,这也注定了他们会对传统和经典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因此以管虎等人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创作的电影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风格。文章从电影主题、题材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和镜头语言表达四个方面,来解读管虎电影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元素。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中国电影;第六代导演;管虎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8-0090-02

一、后现代主义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科技的推动下,全球经济快速发展,欧美大国率先步入后工业社会。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西方现代主义文化受到影响开始变革,尤其是在哲学领域出现了批判性的思维。各种思想和学说空前繁荣,经历了一系列碰撞和较量后,后现代主义脱颖而出。后现代主义出现后学者们各抒己见,有赞誉也有批评,但是这并没有阻碍后现代主义在西方社会的发展,它一直活跃于西方文化领域。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传统文艺和现代经典持明显的批判态度,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话语体系,其价值指向消除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的界限,朝着商品化和娱乐化的方向发展。[1]

建筑学和哲学是最早践行后现代主义的两个文化领域。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主义在建筑界的偏差越来越明显,这种动向又经历了不断地发展,最终形成了现在人们所定义的“后现代主义”。而在哲学领域,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根源主要来自法国萨特的存在主义、德国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和法国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解构主义的核心就是用分解的概念来重构事物之间的原始关系,创造新的意义。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后现代主义的观念才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法律、音乐、电影等多个领域。

二、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崛起与传播

电影在1895年诞生后,各种电影流派也随之出现。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开端应该是英国导演艾伦·帕克在1982年執导的《迷墙》,以此为发端,后现代主义电影开始进入观众的视野。欧美国家首当其冲地在20世纪90年代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后现代主义影片,其中包括昆汀·塔伦蒂诺在1994年执导的《低俗小说》、汤姆·提克威1998年拍摄的《罗拉快跑》以及盖伊·里奇的《两杆大烟枪》,这几部作品都属于后现代主义电影的代表作。不止在西方国家,90年代的香港电影人率先将后现代主义元素运用在本地电影中,以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和刘镇伟的《大话西游》为代表,这些作品都带有很多后现代主义元素。

王小帅、管虎、娄烨、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人则把镜头对准了社会中的小人物,例如《十七岁的单车》《头发乱了》《苏州河》《小武》等作品,讲述的都是社会中普通小老百姓酸甜苦辣的人生。他们拍摄的影片都强调个体存在的重要意义,消解了高雅与通俗文化之间的界限,解构了主流电影中的宏大叙事风格,向观众展示了中国电影人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理解。这些导演将反叛传统、挑战经典、颠覆权威、拆解中心等后现代主义元素带入自己的作品中,不断地尝试着新的创作理念,致力于带给观众全新的观影体验。

三、管虎电影中的后现代主义元素

(一)电影主题对宏大叙事的消解。后现代主义传入中国的时期也正是管虎成长的关键时期,所以在他的电影作品主题中体现出了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元素。管虎在他的电影作品中放弃了对宏大叙事的追求,转向了对个体叙事的表达。他的摄影机镜头逐渐对准在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却从不放弃抗争的小人物和反叛旧制度规则的边缘人物身上,以反映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为叙事主体。电影《杀生》就很明显地体现了管虎对于宏大叙事主题的消解。影片的主人公牛结实的定位是长寿镇上的外来人口,一个屡次违反祖训的反叛角色,人人排斥躲避的“混世魔王”。一般人不会把关注点放在这种具有反叛性的边缘人物身上,而管虎却抓住了这种生活在社会底层最不起眼的小角色,关注微小个体叙事,从影片故事主题上消解了宏大叙事。微小叙事的最大特点就是有利于揭示世俗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底层人物真实的生活现状。作为一个外来人,牛结实从始至终都没能被长寿镇的居民接受,遭受唾弃的甚至还包括他和马寡妇的孩子。在电影片尾的动画里,牛结实化身为一条从八音盒里重生的小鱼,在海里畅游,邂逅了爱情。生动的表达了小人物对于自由与人性光辉的追求,也恰恰反映了每一个被旧制度规则所束缚的人内心深处的真实诉求,进一步升华了影片崇尚个体自由与迫切呼唤人性的主题。

(二)电影题材内容的多元化呈现。反叛经典和传统,戏仿、杂糅和拼贴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手法,管虎巧妙地利用这些手法将影片的内容变得更加多元化。《厨子戏子痞子》这部作品以抗战为叙事背景,但完全颠覆了一般抗战电影的叙事手法,管虎用荒诞、夸张、戏谑的形式将故事内容展现给观众。电影的片头采用了动画的形式呈现“虎烈拉”病毒在北平肆虐的故事背景。黄渤扮演的痞子戴着牛仔帽拿着枪,戏仿了西部片中的牛仔造型。影片在展现痞子打劫日本人坐的马车时的情景结合了黑白电影和无声电影的创作手法。不仅如此,影片还大量融入了日本文化元素。如日本料理店中的陈设和布局体现了日本建筑文化的精髓;厨子和老板娘的和服着装造型反映了日本典型的服饰文化;影片中厨子精心为日本军官做料理的过程呈现了日本独特的餐饮文化;影片结局部分日本军人庄严的剖腹仪式表达了日本人对于死亡的神圣崇尚。戏子这一角色的设计则将中国的戏曲艺术完美的融入到电影之中,展现了中国人身上的民族气。该片在音乐音响的使用上大胆突破权威,将中国戏曲、日本传统音乐、西方交响乐等多元风格音乐杂糅到一部影片之中。例如电影在展现众人因恐惧而争相躲避装着“虎烈拉”病毒的瓶子时,配以优雅的交响乐作为背景音乐,而在审讯日本人时以滑稽轻快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凸显了影片内容创作手法的反叛权威以及戏谑调侃。在厨子、戏子、痞子和老板娘四个人的真实身份揭露之前,他们的人物造型和表演风格完全可以用夸张、荒诞来形容。但伴随着事件真相的逐渐揭露和故事情节的逐渐展开,影片的主旋律韵味越发浓厚,管虎这次大胆的尝试一改主旋律电影一贯的死板和压抑,为影片注入了后现代主义的新鲜血液,多元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表现了管虎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吸收与理解。

(三)充满人文关怀的人物形象塑造。后现代主义文化影响下的电影作品更加关注大众文化,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管虎着眼于展现底层小人物、边缘人物和反叛人物的命运,将这几类人作为创作素材极具荒诞和讽刺的意味,利用他们的生命来寻找自我,反思人性,这也使得管虎的电影充满了人文关怀。[2]

管虎从1994年导演的处女作《头发乱了》开始,就擅长将镜头转向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讲述在老北京的小胡同里长大的女主人公叶彤的青春故事。《斗牛》中的九儿只不过是抗战时期落后农村里最不起眼的一个寡妇,她被村里人排挤只因为自己是个外姓人,当别的村民想喝牛奶又不敢开口的时候她大胆冲上前去为了孩子向八路军求牛奶。在全村男人通过抓红豆来决定由谁来饲养奶牛的时候,九儿站起来反抗为什么不算女的,妇女解放了。在牛二躲避养牛的时候,她强调大家都要为革命牺牲一下。在村里人做主把她许配给牛二时,她呼吁现在的婚姻都自主了,再嫁也要风光。就是这样一个思想具有进步性的农村女性仍然没能够完全摆脱封建顽固思想的毒害,最终还是不情愿地默许了和牛二的婚配。九儿的人物形象塑造极具人文关怀,符合管虎对后现代主义边缘化的理解,在黑色幽默的氛围下突出了人物的辛酸命运,无形之中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嘲讽与批判性的特点。

再如《杀生》中人人喊打的牛结实,极端荒诞的人物性格,游戏人生的生活态度,却不失内心深处的人性光辉。在镇子上所有人都在眼睁睁看着活生生的马寡妇陪着死人被沉入水底的时候,只有牛结实没有见死不救,不顾后果地将她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在听说马寡妇贫血之后趁马寡妇睡着偷偷将自己的血喂给她,这一看似荒诞无知而又可笑的行为恰恰表现了牛结实最本能的善良,也体现了对人性的反思。

(四)类型混杂的镜头语言表达。后现代主义文化影响下的管虎电影多注重通过类型混杂的独特镜头语言达到具有冲击性的视觉效果。《上车,走吧》中极具特色的倾斜的构图方式和运动镜头在给影片带来不稳定的视觉效果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心理上的刺激和不稳定感,也表现了两位刚进北京城的农村小伙对身处大城市的憧憬与迷茫。[3]《杀生》的开头部分用大量的闪回镜头和倾斜的构图方式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以及人们暴打被装在麻袋中的牛结实并将其扔下山崖的过程,配合快速的剪辑节奏,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增添了影片的悬念,为后续故事埋下了伏笔。又如牛结实在镇子上的生活用水中下了催情药之后,影片用了大量的闪回镜头展现镇子上的人喝了催情药之后发泄出来的本性与本能。这一段内容的画面色彩以暖色调为主,空中飘着泡沫像梦境一样虚幻,牛结实有些吃惊的缓慢穿梭在男女老幼都赤身裸体的人群之中,加之缓慢的剪辑节奏,慢镜头的组接,和愉悦轻松的背景音乐,人们相互拥抱,抚摸彼此的身体,望着空中飞舞的泡沫和身边的人欢笑,毫无顾忌的发泄自己内心性的欲望,又一个闪回镜头之后镇子恢复了原样,满地的衣服触目惊心。这样一个看似荒诞讽刺的情节设置,实则巧妙地运用闪回镜头给观众带来视觉刺激从而引人深思电影中的人们内心深处对于纯真与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四、結语

中国电影在20世纪90年代后接收到来自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各种讯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第六代导演创作了很多具有后现代主义色彩的影视作品。管虎作为其中的先行者,他的影片与后现代主义元素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么多年来,管虎始终坚持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树立了自己的电影风格,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观影感受,他和他的作品必然会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独特的一页。笔者研究管虎电影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元素,也是希望能有更多的电影人了解后现代主义,借鉴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积极成果,不断探索新时代中国电影的新风格、新面貌,不断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要。

参考文献:

[1]朱艺.论后现代主义电影空间的多元性[D].上海戏剧学院,2013.

[2]陈晓云,李卉.作者底色下的风格转向——管虎电影导演创作分析[J].当代电影,2006,(10):66-70.

[3]亓元.论后现代主义电影在中国的“本土化”转换与呈现方式[J].电影评介,2018,(5):50-52.

猜你喜欢

管虎中国电影后现代主义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管虎:有时候忍耐和承受力更重要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从互文性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管虎:迟到10年的婚礼给我的“花房姑娘”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性感女神”梁静,在“三角恋情”中穿梭出的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