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住数学教学中的三个定位

2019-07-25曾召山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数学教学定位

曾召山

【内容摘要】如何践行数学新课改理念,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难题。针对这个问题,需处理好三个定位:(1)教师的角色定位;(2)学生的准确定位;(3)课堂的定位。真正的把课堂变成为教师和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数学教学 定位

一直以来学校的教学评价都以中考成绩为唯一目标,教师具有高度的权威和尊严,师生关系紧张。新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积极向上发展,师生之间是合作同伴关系,关系融洽。作为一线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陈旧旧的教学方式,教育观念。数学教学应是师生平等、互动的一个对话的过程。这需要做好以下三个定位:

一、教师定位

改革后的数学学科知识的设计特点,教师旧有的应试观念已受到极大冲击,那种谨小慎微,以教参为准绳,唯恐越“雷池”一步的教学方式,已经是禁锢思想的牢笼,扼杀个性的棍棒,严重偏离了新课改理念要求。站在新课标高度上,课本上选用的例题无非是个例子,要学习它、钻研它,更要关注其中所传达出的数学信息、人文内涵,以此为依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循序渐进,用足用活,发挥其应有的“翅膀”作用。

新课标要求教师的当好配角,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是学习活动的导演,教师不能独霸课堂,更不能包办学生的思想,要让出主角的位置,演好自己的引导角色,改变过去“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与学生建立起同伴合作关系,以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的图像》为例。这一节课主要是探索y=a(x-h)2+k的图像性质,我考虑到如果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学生很难接受。我采用了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己找出规律。首先让他们从最简单的y=ax2开始,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思考:(1)

它的图像是什么形状?(2) 开口方向与谁有关?(3) 它的顶点坐标是谁?

然后,采用相同的方法学习y=a(x-h)2并比较它与y=ax2的区别。

最后,自己总结出y=a(x-h)2+k的图像性质,并完成下面表格。

结果,原来只需要半节课就可以讲完的东西用了足足三节课的时间,但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知识掌握扎实,极好保护了学生学习兴趣。正如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培养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现在,社会一直在呼吁“要讲人权”,教师也是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因此应尽可能创造机会使教师能创造性的备课、上课,特立独行,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不宜一刀切,在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方面人为设障,始终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让思想时时刻刻处于活跃状态。如教师的亲和力,教师的旁征博引,有教师的严谨思维,教师的妙趣横生……总之,花样繁多,争奇斗艳,引人入胜,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包含修身养性、待人处事、探求知识。

二、学生定位

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之乐,就必须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习是一件佳美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幸福感、满足感、愉快感、和谐感、自由感。学生的学习必须是一种自发的能动的充满个性化的活动,这种个性意味着自由、民主、独立、创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个性特点选择独特的学习方法,運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享受到学习的真正乐趣。学生选择了适合自己而又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才能精神振奋事半功倍。网络的普及,交流面的拓展,认知水平、

学生情感态度已今非昔比,他们有头脑、有思想,对事物、对社会分析、判断有自己独特视角。因此,要坚信学生的潜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都有一种渴望成功和被人赏识的心理需求。当人的这种心理需求得到实现满足后,就能在心理上不由自主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情绪体验,反之,就会消极怠惰。因此,教师一定要求自己,不断学习,竭力夯实自己的教学艺术、授课风格、授课思路等等基本功,能够在关键处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技巧,达到“一语惊醒梦中人”启发点拨之功效。让课堂高潮迭起并且不停地推波助澜,使学生投入其中,乐在其中,不能自拔,把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挖掘出来,提高学生内在智能潜力。但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基础有好有坏,理解水平、分析能力、接受能力有高有低,课堂上时常有“等”和“赶”的现象,“等”的学生无事可做,“赶”的学生精疲力竭,不但影响课堂效率,学生的学习也逐渐失去个性特征。因此,教师要兼听则明,善于捕捉倾听来自心灵深处那微弱的“异样的声音”,还要珍惜重视学生刹那间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给学生打开思想的领域大门,任期自由翱翔,要留心发现其中的闪光点,有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点弱小之光也会呈燎原之势。一言以蔽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绝不是教师的口耳相传,而应该是学生个人的自发的、创造性劳动,当这种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触及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切身感受体会到这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时,学生才会产生幸福感,感到自己是一个能进行创造,潜力无穷大的人,其惰性和束缚自然会烟消云散。

三、课堂定位

课堂应是教师和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新课堂不仅要给学生知识,还要给学生以精神——数学精神,就是丰富的情感,深厚的人文,心灵的感动,思维的碰撞。数学课堂不但要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扩大视野,还应该尽量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数学课堂更应该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既热烈又开放。教学中要让学生解放思想,剔除心理压力,大胆迁移,敢想敢说,放胆直言,甚至是不吐不快。因势利导,鼓励他们根据不同内容,不同条件,灵活选择自己感到很“顺”的方式来学习。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并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采纳学生迸发出的思维火花,把它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利用。

总之,新课改不仅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彻底变革。教师要推动课改工作,跟进新课改的理念,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改实践中来。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灵活生动的处理好教材,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打造出自己的魅力独具的课堂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陈琛.学生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全面培养[J].赤子.2014(4):110-111.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初级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数学教学定位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