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艺术中声与情的关系
2019-07-25刘立新
刘立新
【摘 要】在歌唱艺术中,声音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声音的灵魂。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最完美的艺术境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只有通过艰苦训练才能得以实现,用真情实感的艺术表现与高超的声音技术技巧相结合去演绎作品的艺术内涵,才能正确表达歌唱情感。在歌唱学习与训练中,要正确处理声情关系,注意避免走进重声轻情、重声轻字、重情轻声、声情脱节等误区,提高歌唱艺术水准,真正达到声情并茂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歌唱艺术;声音;情感;声情并茂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8-0044-02
一、歌唱艺术中声与情的辩证关系
以情带声,以情唱字,以情行腔是歌唱的一种自然规律。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第一部音乐曲籍《乐记》就已经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的看法。可见,一切艺术贵在以情动人。音乐是最心灵化的艺术,是陶冶人的感情艺术,只有音乐才能表现人类可言传和不可言传的感情。没有充沛的感情就创作不出动人的作品;同样,声乐演唱者不动情,就绝不会打动观众的心。所以无论是演唱严肃的音乐作品,或是“流行”的音乐作品,都要严肃认真,都要以情动人。“情真意深”是歌唱的关键。歌唱艺术中不光要用气、声、字,同时还要用思想感情。“情”,是声乐艺术得以确立和发展的前提,是声乐艺术存在的灵魂;而“声”则应该是情的必然流露和艺术表达。我们的歌者只有在演唱时以情带声、声随情出,达到“声情并茂”,才能感染和打动听众。“声”是歌唱凭借的手段和形式,是歌唱艺术的运动状态。声音可以带来感情的变化,优美、动听的声音使人心情舒畅、愉悦;凄惨、悲凉的声音使人恐怖、哀愁。同时感情对声音质量的影响也非常大,感情能把简单、枯燥的声音变得有血有肉,并赋予灵魂。可见,声音是感情的载体,感情是声音的被载体。所以,在演唱中只有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声与情完美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歌唱艺术,切忌演唱“无情之曲”。
一个演唱者要表达词曲作家的灵感,就要充满热情,富有高雅的艺术情趣。要充分认识到歌唱时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它贯穿于歌曲演唱的始终,以情带声,以心理因素带动生理因素,使歌唱者身心一致地进入艺术创作,也就是说在歌唱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特定的感情。可见情为声之本,声为情之表。但是,情真意深,歌声未必就优美动听,如果基本功不扎实,掌握不了高难度的声乐技巧,多么动人的感情也无法传递给观众。所以说声乐是一门独特的表演技艺,它必须以声乐基本功为基础,以高难度的声乐技巧为手段来表达人物感情和塑造人物形象。声与情在演唱中是一个整体,不可完全孤立或偏废某一方面。因此,我们必须理清“声”与“情”的辩证关系,学会用歌声表达人物感情的正确方法。
二、歌唱艺术中如何加强情与声的关系
(一)深刻理解歌词或唱词的含义
歌词或唱词是音乐创作和歌唱的灵魂,准确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歌词或唱词所包含的思想内涵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对于演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一首声乐作品,演唱者首先应该用心去感受歌词或唱词的含义,理解词意内容的中心思想,以及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描绘的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反复朗诵,以感受和把握语言的音韵、语调和节奏,借以把语言的感情内涵、字句特点深深地融入心中,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把握作品风格特点,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
每首歌曲都有其本身的背景,其中包括作者自己的意思、文字,音符不過是作者为了表达意思的工具。这一切是一个整体,表演者要用他的智慧、天赋与技术把作者的意思完整的表达出来,不能断章取义。在感受歌词或唱词的含义和理解词意的内容、中心思想以及所抒发的感情和意境的基础上,细心读谱,准确掌握音乐的节奏、节拍、速度时值以及旋律的变化,对于音乐中的休止符、装饰音、乐谱上的所有记号也必须弄清楚并准确掌握;同时,对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意图情感、风格特点、调式调性、和声等方面也必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了解和掌握构成音乐作品的以上诸多因素性质和特点的前提下,通过练习掌握这诸多因素的演唱方法,以达到准确表现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意境的要求。此外,了解气息控制原理,熟练运用正确的歌唱呼吸,做到发声时气、声、字、情协调运动,用真切的感情借助于熟练的技巧,发出感人肺腑的歌声,也是我们在歌唱中一定要做好的。
(三)掌握准确清晰的咬字吐字
歌唱时吐字必须清楚,要像说话和朗诵一样,声音还要优美、嘹亮动人。只练吐字、朗诵,声音不一定动听;只练发声,吐字也不一定清晰,单纯地“以字带声”不能解决歌唱训练的全部问题,必须练吐字也练发声,字中有声,声中有字,吐字清晰,声音动人。歌唱的咬字吐字是使歌声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歌唱的目的是将歌词通过音乐化、艺术化、生活化的声音,富有情感地表现出来。但由于歌曲的情感、风格各不相同,演唱时的咬字吐字也应在准确、清晰的基础上根据情感不同而各有特色。通常在演唱激昂雄壮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结实有力。如《我们走在大路上》(劫夫词曲),演唱节奏欢快、情绪热烈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轻快、敏捷,嘴的动作不能太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做到撮口分明、字字清晰,不能拖泥带水。如歌曲《向快乐看齐》(车行词、戚建波曲),由于速度较快,歌词密集,对演唱者的咬字吐字功夫是个考验。演唱时除了把握好歌曲生气勃勃、明快有力的特点外,还应注意咬字吐字要有弹性,强调唇、齿、舌的快速配合。而唱一些婉转、深情、亲切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则应柔和、连贯、圆滑。例如歌曲《多情的土地》(任志萍词、施光南曲)。当然,咬字吐字也不能只从形式出发,而必须结合语言的感情,使它服从歌曲艺术表现的要求。同时,还应注意,咬字吐字结实有力,并不等于将字咬“死”。相反,咬字吐字柔和,也不等于将字咬“垮”,应该像大猫叼小猫似的,掌握好“度”。
以上谈到的几个方面都是在演唱(发声)技巧成熟的基础上,针对声音和感情的结合提出来的。当然在音乐表演中,不仅需要声与情的结合,舞台布置、音响设备、伴奏乐队、词曲的选用等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歌者在演唱过程中,既要忠于作者原来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达到情动音发,音中蕴情,感情、声音、动作协调统一,又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感受和想象使之升华,让心中之情与嗓中之音相互促进、融合,以做到更好地用歌声来揭示歌曲的感情,这样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歌唱艺术。
三、结语
“情”与“声”的关系在歌唱实践中比较难以处理,在实际演唱中往往出现“重声轻情”或“重情略声”的现象。这两种现象都不利于歌曲思想情感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歌唱艺术的整体效果。因此,处理好“情”与“声”的关系是表现歌曲作品思想内容的关键,也是发展和深化研究歌唱艺术的重要内容。“歌唱艺术”也可谓情感表现艺术,它不仅要求歌唱者具备美妙的声音,还要求歌唱者演唱时要有丰富而真挚的情感表现。因此,可以把“情”和“声”看作是对歌唱艺术整体的宏观概括。歌唱者要把美妙的声音中赋予自己内心深处对艺术作品的感悟,并通过流淌的旋律传达给听众,使听众得到心灵的共鸣,美的陶冶,艺术的享受。所以说声是歌唱艺术存在的先决条件和载体,情是音乐表达的内核,是歌唱艺术存在的最终目的,歌唱者只有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歌唱技巧,以心灵去感受,表现出声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才能二度创造出真正的艺术。
参考文献:
[1]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2]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昆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