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气通降方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2019-07-25冯祥兴植冠光黄宗良朱少琴邓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6期
关键词:嗳气理气胃脘

冯祥兴 植冠光 黄宗良 朱少琴 邓琳

(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 清远511500)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具有餐后饱胀感、早饱、中上腹痛及中上腹烧灼感等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本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痞”范畴,多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先天禀赋不足等导致,临床辨证可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脾虚气滞型和脾胃虚寒型等[2]。目前,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不断上升。本研究探讨理气通降方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120例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中医诊断标准[2]:主症包括胃脘胀满或疼痛,两胁胀满喜叹息;次症包括常因情志不遂而发作或加重,嗳气、食欲不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标准[3]:根据罗马Ⅳ标准,符合以下标准可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1)存在以下1项或者多项: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中上腹痛、中上腹烧灼感症状;(2)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0~36岁,平均(27.8±8.3)岁;病程8~23个月,平均(18.6±6.1)个月。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1~35岁,平均(27.3±8.5)岁;病程 7~24 个月,平均(18.9±6.2)个月。两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组标准[4](1)符合中医诊断标准;(2)符合西医诊断标准;(3)18 岁<年龄<50 岁;(4)排除能够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者;(5)排除合并消化性溃疡、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以及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6)排除合并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有精神病患者;(7)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8)排除对本试验所使用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多酶片(国药准字H33020892)、多潘立酮(国药准字H10910003)口服,具体服用方法如下。多酶片3片/次,3次/d;多潘立酮10 mg/次,3次/d。两种药物均饭前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理气通降方加减治疗。组方:香附10 g,苏梗10g,香橼 10 g,佛手 10 g,陈皮 10 g,枳壳 10 g,大腹皮10 g。加减:嗳气频作加半夏6 g、旋复花10 g(包煎);胃痛加元胡10 g,金铃子10 g,白芍6 g;食积加焦山楂15 g、炒莱菔子10 g;纳呆加神曲15 g,鸡内金10 g。日1剂,水煎,分两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后,把药液倒出150~200 ml,然后再加温水适量(若药渣放凉再煎煮时应放凉水)进行第2次煎煮,将两次的药液混合,分2份,每份150~200 ml,每日2次,早晚饭后分服,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程度及治疗效果。症状改善程度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分级标准,选取胃脘胀痛、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作为观察指标,无症状记为0分;症状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记为2分;症状明显,部分影响日常生活记为4分;症状严重,显著影响生活记为6分[5]。疗效判定标准具体如下:临床痊愈,临床体征和症状消失,理化检查(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等)正常;显效,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积分减少2/3以上,理化检查明显改善;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减轻,积分减少1/3以上,理化检查有所改善;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4]。总有效率=(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胃脘胀痛、嗳气、食欲不振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胃脘胀痛、嗳气、食欲不振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胃脘胀痛、嗳气、食欲不振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症状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胃脘胀痛 嗳气 食欲不振观察组对照组6 0 6 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4.3 6±0.6 9 1.0 2±0.2 7*#4.3 8±0.7 2 1.7 9±0.4 5*3.5 9±0.7 1 0.9 6±0.2 4*#3.6 1±0.6 8 1.6 5±0.2 1*4.1 9±0.8 3 1.0 6±0.3 1*#4.2 1±0.8 1 1.6 8±0.3 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调查资料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占胃肠病专科门诊患者的40%左右[6]。该病的发病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胃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和社会因素等有关。临床常采用促胃肠动力药、消化酶制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

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所致,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8]。胃为水谷之府,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降则滞,反升则逆。肝主疏泄,气机郁滞则肝失条达,木郁土壅,脾胃之气不得升降。本病治疗以理气通降为原则[9],笔者临床中常用理气通降方加减治疗。理气通降方为董建华教授所创方剂,由香附、苏梗、香橼、佛手、陈皮、枳壳、大腹皮等组成,以香附、苏梗、陈皮为主药,苏梗入胃,理气和胃;香附入肝,理气解郁止痛;陈皮理气和胃化湿,能够宣通疏利脾胃;配枳壳以破气消积,利膈宽中;佐大腹皮下气行水,调和脾胃;香橼、佛手宽中除胀止痛。诸药配伍具有和胃、行气、舒肝、通降、止痛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脘胀痛、嗳气、食欲不振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提示理气通降方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综上所述,理气通降方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猜你喜欢

嗳气理气胃脘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Meta-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iqi Huoxue drop pill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钦丹萍辨治嗳气验案
对朱子理气关系论的重新考察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张志明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
理气化痰活血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