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项目学习新策略:一个项目玩一节课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9-07-25兰衍局特级教师
兰衍局(特级教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7页。
【课前思考】
本文的“小学数学项目学习新策略”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利用一堂课的时间设计一个研究项目,让学生在独立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等活动中完成“学习项目”;同时,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习新知,掌握技能,发展思维,提升素养”的一种“深度学习”策略。
《圆的认识》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教学内容之一,经典的课例也非常多。笔者试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多次画圆”的“项目活动”,落实教学目标、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升素养!
【教学过程】
●片断一:欣赏圆,为画圆“埋下伏笔”。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圆。
(板书:圆的认识)
(播放课件:欣赏生活中的各种圆)
师:你欣赏了这些照片后有什么感想?
生:我觉得圆非常美丽。
生:我觉得圆在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呀!
生:我想画一个很大的圆。
师:如果让你画一个圆,你觉得可以怎样画?
生:用硬币描。
生:用圆规画圆。
【设计意图:在课开始环节,让学生欣赏生活中各种圆形的物体或现象,然后利用多媒体隐去圆形物体的非本质属性,显示出数学中的“圆”。这样的引入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先让学生回忆并通过对圆形实物的观察初步感知圆,再从圆形物体中抽象出数学中的圆形,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圆的表象,为画圆做好铺垫,为进一步研究圆的本质属性奠定感性认识的基础。同时,这样的开头,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自生活,这节课研究圆,是因为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圆。这对于学生建立数学源于生活这样的数学观有着积极的意义。】
●片断二:用各种材料画圆。
师: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画圆的方法,下面我们试着自己来画一画圆吧。
1.课件出示如下画圆要求。
(1)请你想办法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如果有困难也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画圆。
(2)思考:哪些材料能成功画圆,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不能成功画圆的原因是什么?
(3)成功画圆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独立操作画圆)
2.汇报、交流画圆情况。
第一层次:用身边的各种物体画圆。用各种材料“描”。
生:我用“一元硬币”描出了一个圆。
生:我把装铅笔的桶竖起来描出了底面的圆。
师: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相同与不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这样画圆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呢?
生: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有角与顶点,都是用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圆没有角也没有顶点,它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由直的线与曲的线构成是它们的不同点,围成的图形都是封闭的是它们的相同点。
生:用圆形的物体画圆,如果只是要求画出的图形是圆就可以了,那么用这样的画圆方法画起来很方便。但由于物体上圆形的大小是固定的,所以用一种圆形物品去画圆,一般不方便画出大小不等的圆。
【设计意图:《汉语辞海》将“图形”定义为“图形是描画出来的物体的形状”,人们最早描画出来的现实世界的图形与几何图形是不一样的,它只是“半抽象”的事物,只有将描画出来的图形经过再抽象变成点、线、面才是几何图形,然而这个描画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舍弃物体一切物理属性保留图形本质特征的过程。通过让学生“描圆”,充分展现了“数学化”的过程,并且快速激活学生对圆概念的原有经验,把握圆的本质属性——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第二层次:通过旋转画圆。
(1)用铅笔旋转画圆。
生:我用两支铅笔合作,一支固定,另一支转动,画出一个圆。
生:我只用一支铅笔就可以转出一个圆。只要把铅笔头放在纸上,靠着手旋转就可以了。
(2)用硬纸板旋转画圆。
生:我把一支笔插入硬纸板的一个小孔,另一支笔插入另一个小孔,就可以旋转了,我觉得用这样的方式画圆非常方便。
师:为什么硬纸板和圆规能这么顺利地画出一个圆?
生:硬纸板和圆规的道理一样:一支笔固定了一个点,两个洞之间固定了长度。
(3)用线圈旋转画圆。
生:我们同桌合作,先用一支笔确定线圈的一个角落,然后把线圈拉直,旋转另一支笔就可以画出一个圆了。
生:我们也想用线圈描圆,但是,线圈太软了,所以没有描成功。
(4)对比用线圈和橡皮筋画圆。
师:线圈为什么能画圆成功?
生:线圈能固定长度。(暗示定长)
师:这里有两支铅笔,第一支笔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起到固定作用。(暗示定点)
师:用橡皮筋为什么不能画圆呢?
生:橡皮筋很难描。(体会描圆,会受到材料的限制)
生:橡皮筋也不能旋转,因为橡皮筋的长度不好固定。
【设计意图:在用各种材料旋转画圆的过程中,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圆上一点到圆心的距离不变,感受到圆的形成过程。尤其是在对比分析用橡皮筋这种材料不能画圆的过程中,更是揭示了圆概念的另一种本质属性:圆是平面内一个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圆的这一属性,才能进一步明确圆的其他特征。】
师:刚才大家介绍了画圆成功的地方和不成功的地方。那么,你觉得成功画圆需要哪些条件?
生:首先要确定一个点,不能随意移动这个点。
师:也就是要定点。
(板书:定点)
生:还要确定一个长度,就像刚才橡皮筋的例子,因为橡皮筋有弹性所以无法确定长度,因此也就画不出圆。
(板书:定长)
师:回顾一下,刚才我们用各种材料画圆成功的例子,是否做到了定点和定长?
【设计意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回顾与反思至关重要,此处,让学生把刚才经历过的学习活动回顾一下,能把“定点”和“定长”的这一核心要素凸显出来,为圆概念的构建起到了铺垫作用。】
第三层次:(从硬纸板到圆规的演变,体会“圆规画圆”的优势)
师:(出示有3个孔的硬纸板)同学们,你觉得这个硬纸板能画出几种不同大小的圆?
生:三种。
师:现在我想画第四种、第五种、第六种圆,你有办法吗?
生:可以将洞打的更多一些。
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点了很多个小孔的硬纸板,并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我把粉笔放在这里圆是这么大,放在这里呢?(更大)这里呢?(比刚才的会小一些)你有什么发现?
生:洞越来越多,画的圆也就越来越多。
师:就这几个洞是不是想画多大就可以画多大的圆?(感悟长短)
师:那我想画出无数个圆,怎么办?
生:可以打无数个洞。
师:如果打无数个洞,会怎样呢?
生:就是一条线了。
师:有没有比硬纸板更先进的画圆工具呢?——圆规。(将圆规放入刚才的直板中,让学生体会圆规两脚的距离就相当于一条直线也就是无数个洞)
师:只要圆规两脚的长度合适,就能画出任意大小的圆。
师:圆规画圆是否做到了定点和定长?
生:是的,针尖是定点,叉开的大小就确定了长短。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种不同的画圆方法。为什么人们还要发明圆规呢?利用圆规画圆有什么方便之处呢?我设置了一个“从硬纸板到圆规演变”的环节,通过对比橡皮筋、打孔的硬纸板、圆规三种画圆工具变化,让学生体会圆规的“妙处”,也为后面学习用圆规画圆打下了基础。】
●片断三:用圆规画圆。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圆规画了一个圆了,用圆规规范画圆的方法是怎样的呢?请看——
(课件出示:画圆视频)
师:先定一个点,再叉开圆规两脚定一个长度,接着旋转。
师:请你按照这个步骤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同、位置也不同的圆。
展示学生作品:
师:(展示学生画的两个圆)他这样画对吗?为什么这两个圆的大小不同?
生:是因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同。
师:看来这个距离决定了圆的大小。
生: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
师:请标出刚才这个圆的半径、直径和圆心,并用字母标出。
师: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生: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师:是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发现任何一条直径都可以想成两条半径。
(板书:d=2r;r=)
(判断练习,略)
【设计意图:利用圆规画圆,学的不仅仅是画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将圆的概念和画圆的过程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圆的概念决定了圆规的画法。】
●片断四:画一个与老师手上一样大小的圆。
师:有了这些经验,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把圆画得更好了,接下来我们再来画一个,不过这次有个小要求,要使全班同学画的和我手上的圆一样大,怎么办?
生:找到圆心,再测量半径就可以了。
师:怎样找出圆心呢?
生:我把圆对折再对折,因为圆是轴对称图形,这样就能找到圆心,从而确定半径。
生:我刚才在圆里画了10条线段,找到了其中最长的一条,我觉得就是直径,然后我找到了半径是3厘米,我也画出了一个和老师手上一模一样的圆。
生:我刚才在圆的边上画出了一个正方形,然后,我做出了正方形的对角线,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就是圆心。
……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主要是认识圆心、半径与直径这三个概念。在这里虽然圆心、半径与直径的概念是规定的,这些规定有着合理性,圆内有无数点,为什么要规定中心的点叫圆心?是因为这个点有着特殊的地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寻找这个点,再体会圆心的概念,这是强调了概念的发生过程,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规定的这种合理性。直径的概念形成也有类似的过程,即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圆上两点连接起来形成的很多线段,找出这些线段中哪些是比较特殊的,从而明确了特殊的地方就明确了直径的本质属性,然后再给出直径的定义。这样的教学过程,会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明确在数学研究中常常会强调或突出哪些具有特殊地位的内容。目的之二,是体会圆的特征即在同圆或等圆中无数条直径和半径都相等;圆是轴对称图形,其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等。通过让学生画出和“标准圆”一样大的圆,这样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了圆的对称性,体会到了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并且是半径的两倍,在画圆的外切正方形中找到圆心为后面的“外方内圆”的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片断五:用尺子画圆,揭示圆的本质。
师:有人说,画圆其实很简单,一把尺子就可以了,你信吗?
师:请大家用一把尺子在作业纸上画圆(2分钟左右)。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是怎么画的。
1.“圆,一中同长也”。
生:老师,我根据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的道理,先画了两条一样长的线段,形成一个“十字架的样子”。接着,又继续在两边画出一样长的两条线段……最后,把所有线段的“端点”都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圆。
师:同学们真厉害,知道吗,以前数学家也是这样画圆的(课件出示)。古时候,是这么描述圆的:“圆,一中同长也”。同学们知道“一中”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圆心。
师:同长呢?
生:就是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2.圆出于方。
生:我根据刚才“利用正方形找圆心”的方法,想到了可以先画一个正方形,然后,再把正方形变成正八边形、正十六边形……最后,就可以变成一个圆,我觉得圆就是“等无数边形”。
(课件介绍——圆出于方)
【设计意图:经典的画圆文化,其实揭示了圆的本质和圆的特征。一中同长,就是圆的概念;而圆出于方,则揭示了圆心、直径、半径的相关特征,因为沿着正方形的对角线就能找到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就是直径,更重要的是说明了“圆其实就是正无数多边形”这一概念。所以,通过让学生用尺子画圆的情境,将这一文化让学生体会到,这对于内涵的理解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