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视野下的幼儿教师

2019-07-25李敏谊

团结 2019年2期
关键词:专任教师托育园长

◎李敏谊

幼儿教师到底是什么?她们究竟是保姆?阿姨?替代的母亲?亦或是熟练掌握 “吹拉弹唱跳画”的技术工人?是教书匠?专业人士?还是扎根一线的研究者?我们可以从国际和国内比较的视角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国际视野下的幼儿教师

如果我们希望清晰界定幼儿教师,那么首先需要了解:

1.清晰界定何谓 “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 “托育”

根据全球通用的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的最新界定,整个教育体系被分为0~8级共计9个学段的教育。其中幼儿教育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被界定为0级教育,是指为进入初等教育 (1级教育)之前儿童提供有目的的教育内容的课程项目,旨在为儿童后续进入学校和社会而培养必需的认知、身体、社会性发展、情感等领域的综合能力。此外,由于各国学制的差异和幼儿教育机构名称的多样化,幼儿教育还可以细分为两个类别: (1)早期儿童教育发展项目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国内一般简称为“早教项目”,最新政策文本更多称之为 “托育项目”),主要针对0~2岁或者3岁以下婴幼儿;早教项目的教育属性主要体现在为婴幼儿提供的学习环境需要具备视觉兴奋和语言丰富等特点。仅提供儿童照顾/照料 (看管、营养和健康),但是没有教育属性的项目不包括在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 (2)学前教育项目 (pre-primary education),主要针对3岁以上到进入初等教育之前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旨在为儿童进入初等教育做好入学准备。学前教育项目的教育属性以儿童与同龄人及教育工作者的互动为特点,儿童藉此提高语言使用和社交能力,并开始发展逻辑和推理技能,以及随着思考进程进行交谈等。

这个凝聚最新国际共识的幼儿教育的定义,和我国通行的广义上的学前教育——泛指进入正式学校教育之前的教育项目的这个定义大约相当。狭义上的学前教育主要是指针对3~6岁幼儿的幼儿园教育;0~3岁的早期教育项目也被称之为托育项目。但是需要重申的是,就算是发达国家,传统上也并非所有托育服务均包含教育属性,很多机构仅仅是照料/照顾性质的儿童看管机构。尽管目前的政策趋势都是强调教育内涵、增加公共经费、加强监管、提高从业人员的资质、核心素养和待遇等。总的来说,只有包涵教育属性的托育才能被定义为早期教育项目。以上海为例,托育从业资格证书的课程主要由 “婴幼儿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和 “婴幼儿早期教育”三部分组成。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的托育服务符合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的基本定义。

2.社会投资派视野中的幼儿教育

英国学者莫斯在2006年就研究了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角色认知问题。他认为西方国家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知在过去一百年里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替代母亲到技术工人,再到研究者。莫斯认为,意大利瑞吉欧模式 (一种主流的幼儿教育理论,强调宽松、自由、开放的教育环境,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中心,强调都是与儿童之间的 “互动关系”和 “合作参与”)下的幼儿教师代表了扎根一线实践的研究型教师的理想形象。事实上,这种变迁和公共政策的定位变化高度相关。

从国际公共政策实践来看,针对幼儿教育的定位,发达国家历史上有不同的理念和立场。主要可以划分为两派: (1)英美派的教育扶贫论,也就是把幼儿教育看作是反贫困的重要战略,公共教育经费主要资助贫困家庭的儿童,重点是支持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 (2)西欧 (例如法国)和北欧的社会福利派,把幼儿教育看作是政府应该向每一位公民提供的公共产品,得到政府直接资助的幼儿教育机构占据主流。

但是过去近十年以来,不管是英美派的教育扶贫论还是西北欧的社会福利派都转向 “社会投资派”。以英国为例,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尽管是右翼保守派势力执政,在公共开支上提倡节衣缩食,但是针对幼儿教育和保育的开支不减反增。社会投资派背后是人力资本论和脑科学最新研究进展的流行和普及。从社会投资派看来,面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挑战,社会公共政策必须帮助每一个公民更好地接受教育并参与市场化的竞争。因此通过直接投入或者间接补贴等方式,更多的公共经费开始进入幼儿教育和保育部门,随之而来也就推动了更多的公共问责,其中一个重要进展就是提升幼儿教育和保育部门的从业人员和专业队伍的资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等要求。

3.欧洲国家的政策共识——提升专任教师的资质

欧盟针对幼儿教育和保育的结构性质量评价的其中一个核心指标就是要求每一个班/组必须至少有一位拥有教育领域学士学位及以上的专任教师。

以法国为例,3~6岁学前教育早在1881年就被并入国民教育体系,1908年就颁布了幼儿园课程指南。法国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同等要求,入职的学历门槛是硕士。2019年起,法国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向下延伸到3岁。

北欧四国幼儿园专任教师的学历准入门槛仍然是本科学历,但是挪威和芬兰正在酝酿本硕一体化培养,幼儿教师向中小学教师的资质看齐。在职前培养方面,更加强调幼儿教师是教育者 (pedagogue),而非教授读写算的教书匠(teacher)。幼儿教师尤其需要具备尊重儿童、研究儿童和支持儿童主动发展与学习的核心素养。

二、中国的幼儿教师

1.幼儿教师队伍的宏观图像

2017年,我国学前教育在园人数共计4600万,师 (专任教师)生比约为1:19。在幼儿园教职工队伍共计419万人中,园长28万人,专任教师243万人,保健医10万人,保育员81万人,其他人员57万人。

图1 全国幼儿园教职工数 (2017年)*

女性从业人员是幼儿园教职工队伍的主体,比例高达92.1%。在不同的岗位上,专任教师和保育员的女性比例最高,占到98%左右。

图2 全国幼儿园教职工女性比例 (2017年)

图3 全国园长和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布 (2017年)

在全国的园长和专任教师队伍中,以专科毕业学历为主,占比高达60%;其次是本科(22.4%)和高中 (18.3%)。研究生学历的仅有0.3%。从国际比较而言,我国幼儿教师的学历准入要求明显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最新的发展趋势——本科是起点,并开始逐渐纳入更多的研究生。如果要把学前教育的三年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实现同工同酬,那么教师资质也要统一要求,才能提升整个队伍的专业化程度。

还值得关注的一点是,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比如,在城区、乡镇区、乡村幼儿教师中,本科学历者的比例依次下降,乡村的比例 (14.5%)是城区的一半左右 (27.0%)。相反,在城区、乡镇区、乡村幼儿教师中,高中学历者的比例依次上升,乡村的比例 (28.0%)是城区 (13.2%)的一倍。甚至在乡村幼儿教师中,仍有近4%学历在高中以下。

图4 分城乡园长和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布 (2017年)

2.幼儿教师角色的时空变迁

在我国,幼儿教师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有关这一职业的认识也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变化过程。改革开放是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认知大致的分界线: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并没有 “幼儿教师”这一称谓,而是称之为教养员或保育员。这一时期学前教育学习苏联的经验,具有教师中心、集体教学、分科教学的特点。到了文革期间,学前教育的政治性和道德性增强,具有“成人中心”的特点。在前一阶段,幼儿教师的角色是 “儿童健康和安全的守护者”以及 “儿童集体政治道德教育的管理者”,总体上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较低。

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受到西方学前教育和儿童发展理论再度影响,我国开始重视幼儿教师的教育职能,从教师中心开始向儿童中心转变:如强调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教学方式,并在1989年停止使用 “教养员”这一称呼。同时,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也逐渐提高;新课标的出台也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开展园本调研和教学反思,幼儿教师开始具有 “研究者”的身份。

我们的研究发现,农村地区的园长仍然存在把幼儿教师视为 “替代母亲”的观念,因为在农村幼儿园,教师很大一块工作内容就是照料儿童的日常生活。同时,大多数园长强调教师的情感特质,即教师要 “爱孩子”、要有责任心,有一半以上的园长认为外向和活泼也是教师一个较为可取的性格特点,容易获得幼儿和家长喜爱。

绝大多数园长强调幼儿教师的专业性,认为他们是具有特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和卫生学等是幼儿教师工作的知识基础。但并非所有园长都认为教师的学历水平是必要的,甚至有园长认为学历并不重要。然而,园长们对于专业人员的定义却存在差异,有的认为 “弹唱跳画”是幼儿教师的基本专业技能,但有的园长则提出,教师技能还应包括课堂管理、游戏设计和环境创设等方面。对于专业性的内涵,各个园长之间仍未形成共识。研究还发现,个别的省级示范幼儿园园长开始强调幼儿教师的研究能力,一方面研究能力成为某些城市幼儿教师职业晋升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园长们认为教师的研究能力能够帮助教师应对儿童的好奇心并培养其探索能力。我们认为,研究型教师或者 “研究者”将成为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认知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前的学前教育是在政治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建设起来的,与支持妇女就业的托幼服务体系相联系的;因此,这个阶段的幼儿教师更像是 “替代母亲”。

改革开放后,专业逻辑和市场逻辑开始显现:经济建设的话语逐渐凸显,国家开始把教育发展作为人力资本投入的主要手段。学前教育逐渐转向强调 “促进儿童发展”,一次次的课程改革体现了日渐增强的专业逻辑,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认知不断升级,幼儿教师走向 “技术工人”的角色,但是与中小学老师的专业角色相比,仍然 “低人一等”。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政府对于学前教育的投入和资源配套的提供不足,而民办幼儿园的低门槛、高流动性和低待遇则不利于教师专业素养整体提高,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对于幼儿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乃至 “研究者”的强调更多出现在示范性质的公立幼儿园以及部分优质的私立以及国际幼儿园。

尽管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结合国际整体水平和我国幼儿园现状,我们呼吁,为了促进幼儿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促进教师群体形成共同的职业认知和专业素养,政府需要完善相关政策,并为教师发展提供配套的专业发展资源、相应的薪资待遇与工作环境。因为,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是决定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目前最新的政策文本中,包括2019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的 《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均使用 “托育服务”特指针对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的多种形式的照顾和教育服务,同时使用狭义上的 “学前教育”来指代为3~6岁幼儿提供的幼儿园教育服务。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托育园长
做好托育,关乎国之大计
忍不住想打扰你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公共托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十三五”回顾系列
园长考试
全面两孩政策下我国托育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孩政策”背景下宁波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现状与对策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