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裕固族与东纳藏族传统服饰之比较研究

2019-07-24安菁唐兴荣

艺术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裕固族

安菁 唐兴荣

摘 要:裕固族和东纳藏族是地理区域上非常接近的两个民族,其民族主体形成的时间也十分相近,生活空间上的相通重叠,以游牧为主的畜牧业经济形态以及相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相似的风俗习惯、审美心理等,使裕固族与东纳藏族在传统文化上产生了诸多交集,但二者依然在文化艺术上保留了各自的特点,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裕固族传统服饰与东纳藏族服饰各具特色,用不同的方式展现着各自民族的文化信息,是识别其民族身份的重要标识。本文旨在通过对裕固族传统服饰与东纳藏族传统服饰在造型特色、用色观念、材质工艺、图案艺术及配饰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更加准确地认识各自民族服饰的基本特征与文化内涵,并由此深入了解两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征。

关键词:裕固族;东纳藏族;传统服饰

0 引言

河西走廊,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区域条件以及在军事、交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自古以来便是我国北方诸多民族交融交流、共融共建的地区。历史上诸多民族在此你来我往、分化聚合、互动重构,民族文化呈现出多元混融与互嵌共生的特点,特别是境内的裕固族和东纳藏族两个民族在生活和文化上有着多重交织。本文通过对两个民族传统服饰的比较,以此揭示两个民族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1954年成立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120~200公里,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以裕固族为主体,藏族、蒙古族、回族、土族等15个民族聚居的县份。境内的裕固族是全国和甘肃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也是人口极少的民族之一,东纳藏族是藏族的一个分支,是我国最北端的藏族人群。

裕固族,甘肃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人口14000多。历史上世代以游牧生活为主,现在依然以畜牧业为其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从族称、部落构成、语言、习俗和汉字文献记载等方面来看,早在公元1世纪,裕固族的古老先民——丁零就曾在河西走廊活动过。裕固族的族源,即形成今天裕固族的主要成分,既有以回鹘王室的后裔为主的古代回鹘、突厥各部,也有十三四世纪的古代蒙古各部以及一部分藏族人和汉族人。由此,裕固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中叶乃至更早。历史上他们东西迁移不定,曾于公元六七世纪至11世纪、明朝初年至今两次入居河西。[1]

东纳藏族,历史上称为“东乐克”部落,原属西藏昌都窝绒宗咯藏族,吐蕃时迁徙到肃州以南的祁连山一带,后变兵为民。今居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藏族乡,聚居于东起马营河,西至青头山与疏勒河东岸,北迄余年寺、文殊寺,南至疏河阳山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藏语“东”是长矛,“纳”是黑色,因过去身着黑衣,手持黑缨矛,坐骑黑战马,故称“东纳巴”,意为持黑缨枪者。通过对敦煌吐蕃文书及地方文史记载、民间传说、留存碑文剖析解读以及氏族起源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东纳藏族自唐始就居住在丝绸之路要冲河西走廊的吐蕃一部。[2]

1 裕固族与东纳藏族传统服饰比较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没有文字的历史,传统民族服饰不仅表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性格,体现了其丰富多彩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观念,还从侧面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产方式。裕固族和东纳藏族的服饰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裕固族传统服饰与东纳藏族传统服饰在形制上的比较

1.1.1 男子服饰

裕固族男子与东纳藏族男子传统服饰均以偏襟长袍为主,系腰带、配腰刀,用棉布、绸缎或羊毛织成的褐子等缝制,在衣襟、袖口、下摆等处镶边装饰,着皮靴、毡靴或布靴。

裕固族男子的小领长袍下摆左右开衩,并有镶边装饰,稍长过膝。“一般都系丈二长的大红、紫红或蓝色腰带,将长出来的部分垂在腰的一侧。戴白色或驼色毡帽,后高前低,呈扇面形,帽檐后边卷起,多以黑布镶窄边,帽顶有用金线制成的圆形或八角形图案作装饰。”[1]

而东纳藏族男子的长袍较为宽大,长度及膝,左右无衩。在领口、袖口和下摆用氆氇、水獭皮或棉布镶边,戴狐皮帽或深色礼帽。

1.1.2 女子服饰

裕固族妇女头戴喇叭形尖顶毡帽,用白色羊羔毛擀制而成,帽顶用红色丝线缝成帽缨,特点非常明显,西部裕固语称作“朝张匹里克”。帽檐镶黑边,后部卷起,帽顶的根部镶曲线型花边或用彩色丝线绲边。裕固族女子结婚时戴狐皮帽。

东纳藏族妇女日常多戴狐皮帽(东纳藏族男子戴的狐皮帽后面留有完整的狐狸尾巴作装饰,女子则没有)。结婚或逢年过节时戴的扎拉帽,帽子上半部分与东部裕固族妇女的帽子有相似之处:平顶、红缨,但比其更高。帽子的下半部分则用狐狸毛围5寸左右的宽边,露出约1寸宽的绣花布边子。

“裕固族妇女身穿高领、大襟、右衽长袍,长度相当于本人身长。传统裕固族妇女长袍的衣领高至耳朵根部,其外部由上至下用丝线镶有七、九或十三色的花边。”[1]妇女的长袍下摆两边开衩,衣襟、下摆、衣衩等处通常用花边或绣花图案加以装饰。服装以绿色、蓝色为主。裕固族妇女多系桃红色、紫色或绿色系腰,系腰兩端多出的部分分别垂于腰后两侧。西部裕固族妇女长袍上面罩一件高领偏襟马甲,一般用红色、紫色、缃色缎子缝制,形似偏襟背心。马甲的衣领与长袍的衣领一样高,左右开衩,不仅在衣襟、下摆、衣衩等处镶有彩色花边或刺绣图案,其背后两肩之间也镶半圆形花边或刺绣图案。马甲刚刚齐腰,形制较短。

东纳藏族妇女穿右衽长袍,低领,两边开衩,通常仅在袖口做滚边装饰,饰带较宽。上着右衽坎肩,两边开短衩,坎肩下摆不镶花边,比传统的西部裕固族妇女马甲要长一些,并在坎肩上面比腰部稍高的位置系上彩绸做的系腰以及缀有朱穗的绣花飘带,垂在身后两侧,与长袍的底边长度相当。

1.2 裕固族传统服饰与东纳藏族传统服饰妇女头面的比较

裕固族妇女与东纳藏族妇女有着相同的习俗,其帽子和头面是区分未婚姑娘和已婚妇女的标志。

“头面也就是头饰,裕固语称之为‘凯门拜什。是用红色珊瑚珠子、白色海贝块、玛瑙珠、珍珠、孔雀石、银牌、铜环等组成的各种精美图案穿缀在红布黑边的底子上,并把特制的银牌、孔雀石、珍珠等装饰物镶嵌其中。”[1]

裕固族妇女头面共分3条,胸前分左右各1条,背后1条。裕固族妇女的头发也相應地梳成3条辫子,头面的上端在耳际辫入发辫,下端至脚面,中间勒入腰带。前面两条的图案色彩完全对称一致,一般分为4节,每节都象征着一定的意义,一条垂在背后,形制上较窄,戴在脑后的发辫上。一般用红色珊瑚珠衬底,各色丝线绲边,在中间镶被称为“董”的白色海螺圆块,从上到下逐渐变小。[3]

东纳藏族妇女的头面,除“奥崇”(胸前)以外、其他的如“德谷尔”(后背)、“查恩尔”(珠串)、“扎衬”和“扎尔瑞”(飘带)等,大部分是女儿结婚时娘家准备的嫁妆。

“奥崇”,东纳藏族妇女戴在胸前脖颈下的饰物,是姑娘嫁入婆家,由婆家人缝制并为其戴上(守寡的妇女,这部分饰物将取下来不再佩戴)。在近似方形的红布底上缀满圆形白色贝壳,于左右上角延伸出两条细带子,系在脖子后面,能链接在“奥崇”的一侧或两边,从肩膀前垂下的一尺多长的绣花布带。上窄下宽、上圆下尖,在红色布底上沿黑边,镶嵌贝壳、珍珠及绣花装饰,下面缀满月五寸长的珠穗。

“德谷尔”,后背的主要装饰物,从帽子下沿至腰下一条规则的三角长方形饰带。饰带用彩色丝线沿最少三道一般不超过七道的边,三角形顶部依边缘镶嵌两排白色贝壳装饰,正中间从上到下镶嵌一排被称作“董”的较大的圆形白色贝壳,在其两边分别插空镶嵌一排较小的圆形白色贝壳,其他以刺绣图案或彩珠镶嵌装饰。在饰带最下面缀5条彩色丝线做的长穗子,在后背腰带以下坠有3条串珠穗子,与长袍底边长度相当。

1.3 裕固族传统服饰与东纳藏族传统服饰中未婚少女头饰比较

裕固族小姑娘,戴一种叫“沙日达什戈”的饰物,从前额绕过系到脑后,是一条宽约3寸的红色饰带,上面缀有珊瑚、松石、贝壳等组成的各色图案。饰带前面下边缘用红色或红、白色小珠相间穿成许多珠穗,就像珠帘一样垂在姑娘的前额。饰带后面有两条绣花的飘带一直垂到腰际,飘带从上到下逐渐由窄变宽,有刺绣图案装饰。胸前戴方形硬布牌,里面通常装着佛像或佛经。背后戴叫“曲外代尕”的饰物。

东纳藏族未婚女孩头饰称“高德尔”,在形制与装饰上与裕固族女孩头饰颇为相似,不同的是,饰带上下两边分别用丝线滚七色边,中间通常镶嵌白色圆形海贝,后背只有一条镶嵌了珠子、海贝图案的带子,长及腰间。

1.4 裕固族传统服饰与东纳藏族传统服饰在色彩运用上的比较

色彩是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的外在显现。民族服饰的色彩,往往具有超出一般外在表象的象征意义。裕固族传统服饰与东纳藏族传统服饰都大量用到金、银以及玛瑙、松石、珊瑚等天然具有鲜艳色彩的宝石。

裕固族人欣赏和喜爱较明艳的色彩。传统服饰中的色彩搭配方式多种多样,各个部落中的色彩搭配方式也不尽相同。

东纳藏族服饰色彩相对来说更沉稳,常用藏青、赭石、黑、白、墨绿等颜色,追求“鲜而不窕、钝而不死、深而不漆”的效果。

1.5 裕固族传统服饰与东纳藏族传统服饰在服饰工艺上的比较

裕固族人与东纳藏族世代以游牧为主,畜牧业生产劳动是其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既不养蚕也不纺棉,他们的服装所采用的绸缎、棉布过去都是用畜产品与包括汉族在内的周边各民族交换得来的。最具特色的服装材质是他们自己手工制作的羊毛褐子、羊毛毡以及各种动物皮革,刺绣、编织、镶嵌、串缀是他们最为常用的装饰工艺手法。

裕固族妇女服饰中的刺绣工艺和图案造型特点鲜明,别具一格,讲求对称和均衡,在写实的基础上,善于运用抽象、概括、夸张、变形、增减等手法,使图案自然而和谐。裕固族妇女在刺绣中还喜欢运用飘逸的线条和灵动的点来增强图案的装饰效果。

与之相比,东纳藏族妇女服饰中的刺绣图案在构图上则显得更加饱满、浑厚,在图案的表现上更加写实,刺绣针法更加密集,寓意更加直接。

2 裕固族传统服饰与东纳藏族传统服饰存在差异性与相似性的原因分析

作为不同的族群文化的体现,裕固族传统服饰与东纳藏族服饰各具特色,用不同的方式展现着各自民族的文化信息,是识别民族身份的重要标识。

然而,民族主体形成的时间相近,生活空间上的相通重叠,以游牧为主的畜牧业经济形态以及相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相似的风俗习惯、审美心理等,加之历史上由统治阶级发起或主导的“改番归流”等民族同化政策的影响以及相互之间的通婚往来,使裕固族与东纳藏族在传统文化上产生了诸多交集,在上千年的历史中你来我往、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不断发展与繁衍。其中,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作为强化和表达民族归属感的外在的、详细的文化符号,成为这种相互交汇、冲撞、融合的集中体现。

对裕固族传统服饰与东纳藏族传统服饰在造型特色、用色观念、材质工艺、图案艺术及配饰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人民更加准确地认识各自民族服饰的基本特征与文化内涵,并由此深入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征。

3 裕固族与东纳藏族和谐发展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民族的民族服饰,既集中体现着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征,又是本民族互相认同的旗帜和结成整体的纽带,它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外在象征。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河西走廊各民族按照自己的审美心理和生活习俗,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传统服饰特色,这是经历长期的历史积累,进行了反复的加工创造才得以完成的,更是与周边各民族相互影响的结果。

民族的服饰总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裕固族与东纳藏族服饰也一样。通过与周边其他少数民族以及汉族的交流,借鉴他们服饰文化中与自己审美取向一致的元素,不仅大大丰富了自己的服饰文化,这种服饰文化的互相交流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关系形成与和谐发展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 安菁.裕固族传统服饰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 藏族音乐.被遗忘的藏兵部落东纳藏族[EB/OL].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zUyODMyMg%3D,2015-10-29.

[3] 小溪.裕固族女子服饰(图)[EB/OL].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aboutchina/ygz/2009-08/03/content_18253759_2.htm,2015-10-29.

作者简介:安菁,女,甘肃张掖人,硕士研究生,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裕固族服饰。

唐兴荣,男,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兰州文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创意产业。

猜你喜欢

裕固族
裕固族传统体育起源、嬗变及发展研究*
寻访裕固族民歌足迹,塑造音乐德育认同价值
浅谈裕固族民歌传承现状
浅析裕固族民间舞蹈的多元文化特征
裕固族民歌的社会功能研究
基于客观因素影响下裕固族民歌的发展和传承分析
裕固族民间文化对其民间舞蹈的影响
试论裕固族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基于音乐教育者角度研究裕固族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