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应用价值探讨
2019-07-24杨卉
杨 卉
(临汾市中心医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子宫内膜病变是临床常见病,患者大多表现为下腹部坠胀、腰部酸痛,同时还伴有白带增多及月经改变等症状,情况严重可导致患者不孕。临床对子宫内膜病变常采用宫腔镜、诊断性刮宫以及彩超等方式进行诊断,其中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均对机体存在一定创伤,临床应用存在一定限制;而彩超检查无创且操作简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1]。目前,子宫内膜病变彩超检查方式包括经腹部、经阴道两种。本研究对84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采用经腹部与经阴道彩超检查,对比诊断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检查的84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年龄范围为26~58岁,平均年龄(40.3±10.4)岁。
1.2 检查方法
(1)经腹部彩超:告知患者在检查前适当地充盈膀胱,y用美国GE Voluson E10彩超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为凸阵探头,频率设定为3.5MHz,实施横、纵切面检查,探查子宫大小、形态、子宫内膜厚度与宫腔内积液;(2)经阴道彩超:告知患者在检查前将膀胱排空,然后指导患者取截石位,用美国GE Voluson E10彩超诊断仪腔内探头,频率为RIC5-9D,检查前用安全套套在探头头部,并于安全套表面涂耦合剂,再将探头伸入阴道宫颈的穹隆处,实施横、纵、斜切面检查,探查子宫大小、形态、肌层回声、子宫内膜厚度、轮廓及回声等,同时探查病灶位置、大小、形态、数量、血流及回声等。
1.3 观察指标
将所得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比较经阴道、经腹部彩超的诊断符合率。超声诊断标准:(1)内膜息肉:内膜厚度不均,内膜线局部消失或变形,病变部位内膜加厚并凸向宫腔内,宫腔内中强回声或中等回声区,与肌层之间的分界清晰;(2)内膜增生:内膜多呈较均匀性增厚,育龄段妇女内膜厚度超过12mm,绝经后妇女内膜厚度超过5mm回声增强,同时内膜与肌层之间的分界清晰;(3)粘膜下肌瘤:内膜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其中有一部分宫腔线分离,且腔内有不规则液性暗区;(4)内膜癌: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形态不规则,与肌层分界不清,而中晚期内膜癌患者的子宫显著扩大甚至发生变形现象。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诊断符合率采用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经阴道彩超诊断符合率为95.2%(80/84),较经腹部彩超83.3%(70/84)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经阴道、经腹部彩超的诊断符合率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诊断学的不断发展,彩超检查尤其是经阴道彩超检查,因其可准确地诊断出子宫腔内病变,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检查中,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早期诊治具有积极意义。
正常情况下,彩超检查子宫内膜时会发现此部位回声较均匀,宫腔线居中,同时内膜与肌壁间交界较清晰,呈“三线征”;此外,绝经前的子宫内膜厚度<12mm,绝经厚度<5mm,且内膜厚度会根据性周期变化而变化。而当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之后,其彩超影像学会因子宫内膜病变而出现不同的声线特征[2]。以往,经腹部彩超为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常用方式,此方式虽可探查到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但因其在检查过程中会因患者腹部脂肪削弱超声信号,导致对子宫内膜病变部位及宫腔内情况探查出现一定困难,进而大大降低诊断符合率[3]。而经阴道彩超在检查时可将探头伸入患者阴道内,且探头频率高,与盆腔器官更接近,图像分辨率佳,且无需患者充盈膀胱后再进行检查,此检查方式相对于经腹部彩超检查,不但可防止腹部脂肪阻挡超声声束,也可避免肠道气体影响诊断结果[4];除此之外,因经阴道超声可更好地显示子宫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因此其获取的影像学图像更为清晰,对于一些小体积病变的检出率也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和经腹部彩超相比,经阴道彩超的诊断符合率更高。表明经阴道彩超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有利于早期临床诊治。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一下几点:(1)对疑似子宫内膜息肉但不能确诊来说,可于月经干净3~4d后实施复查,主要是由于月经干净3~4d时子宫内膜相对较薄,彩超检查可让小息肉回声更清晰,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2)对阴道出血或有血污患者而言,可在止血或清除阴道血块后再实施检查。
综上,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率较高,对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一定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