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肢位摆放干预时间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2019-07-23罗亚晶裴叶屏潘佳佳吴珊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肌张力患侧肢体

罗亚晶,裴叶屏,潘佳佳,吴珊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095)

脑卒中属于中老年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重,导致脑卒中患者人数不断增多,有很高的致残风险。语言障碍、肢体障碍等都是脑卒中后期常见后遗症[1,2],本文为了深入探讨良肢位摆放干预时间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选取患者共计90例进行护理观察,具体观察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6月-2018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已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中选出90例,均经MRI检查、头部CT检查等检查方式确诊。90例患者用“双盲法”分成两组,每组45例,组间资料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其中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9岁-80岁,平均年龄(67.45±10.10)岁;疾病类型:31例脑梗死,10例脑出血,4例混合性卒中。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8岁-81岁,平均年龄(67.31±10.24)岁;疾病类型:30例脑梗死,11例脑出血,4例混合性卒中。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后期康复护理中实施良肢位摆放护理。观察组:在早期康复护理中实施良肢位摆放护理。麻醉清醒且病情至少两天处于稳定状态时,开展早期康复护理计划,设计患肢床上运动、被动运动、平衡训练等,良肢位摆放一般每隔2 h更换一次,具体如下:(1)患侧卧位。患侧肢体在下方的侧卧位,将一软枕垫于背后,起到支撑的作用,患侧的上肢向前平伸肩部,后旋前臂,伸展腕关节和肘关节,手背向下,伸开五指,健侧下肢在前,略微弯曲膝关节,伸直髋关节,屈曲患侧膝关节,踝关节被动背屈;(2)健侧卧位。患侧肢体在上的侧卧位,自然伸展患侧上肢,向前平伸肩关节,伸直腕关节和肘关节,伸开五指,一软枕垫于腋下,略微屈曲患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被动背屈,健侧上肢不限制体位,摆放舒适即可;(3)仰卧位。分别在患侧肩胛部、臀部垫一软枕,起支撑作用,伸展患侧上肢,下肢膝关节屈曲,头部向患侧偏转。

1.3 观察指标 (1)在良肢位摆放4周后、出院后3个月用Ashworth量表[3]评估两组患者的肌张力,肌张力恢复至少1级代表“有效”,恢复不理想甚至减退,表示“无效”,对比两组肌张力恢复有效率。(2)出院后3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0分-100分)[4]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涉及小便(0分-10分)、大便(0分-10分)、如厕(0分-10分)、修饰(0分-5分)、吃饭(0分-10分)、穿衣(0分-10分)、洗澡(0分-5分)、床椅转移(0分-15分)、步行(0分-15分)、上下楼梯(0分-10分),共10个项目,得分越高表示对应生活能力越好。(3)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测评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包括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生理机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活活力、躯体疼痛共8个项目,均为0分-100分,以高分为优势。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肌张力恢复情况 观察组良肢位摆放4周后与出院后3个月的肌张力恢复有效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 日常生活能力 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小便、大便、如厕等生活项目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生活质量 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以动脉硬化、血液黏稠度升高为主要病理表现,大脑神经持续缺血、缺氧,出现神经细胞坏死并凋亡的现象,引起偏瘫、记忆力下降、言语丧失等多种功能性障碍,脑卒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数据统计发现,接近1/2的脑卒中患者都会出现偏瘫症状,后期需要开展早期康复护理计划。

表1 两组肌张力情况比较[n(%),n=45]

表2 两组生活能力情况比较(Mean±SD,分,n=45)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Mean±SD,分,n=45)

良肢位摆放的主要目的是使肢体良好功能得以提高和维持,在四肢瘫、截瘫、中风患者中应用较多,可以预防肢体痉挛,更快恢复肢体功能。脑卒中偏瘫属于中枢性瘫痪,病理从迟缓期转换为痉挛期,以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痉挛为主要表现,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加强良肢位摆放,可以使痉挛程度减轻,根据痉挛模式来设计有效的康复体位,注重患肢被动活动,预防挛缩、压疮,逐步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脑卒中患者处于急性期时,丧失了早期运动能力,需要卧床休息,但是很多医疗计划中都忽视了该阶段的偏瘫肢体恢复,虽然生命抢救下来,但是残疾程度很高,故此在早期康复计划中就应该加强良肢位摆放,并且贯穿于整个康复过程中。针对性的良肢位摆放,能够预防、对抗痉挛姿势,对肩关节功能加以保护,同时还可以诱发早期分离运动,在早期康复计划中实施良肢位摆放,能够快速建立脑血管侧支循环,使脑可塑性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来,良肢位摆放有一定的肢体功能训练效果,促进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恢复,在整个康复过程中,不但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的指导帮助,还需要家属的配合,认识到早期康复计划和良肢位摆放实施的必要性,保持高度耐心,引导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到康复活动中,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是可逆性的,良肢位摆放干预对于肢体功能的恢复非常有帮助,在早期康复计划中,结合良肢位摆放,可以提高肌张力,逐渐恢复生活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良肢位摆放4周后、出院后3个月的肌张力恢复有效率46.67%、95.56%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良肢位摆放早期干预有利于恢复肌张力功能。对比出院后3个月的各项生活项目评分,都是观察组更高,可见在早期康复计划中实施良肢位摆放,能够提高患者的大小便、如厕、穿衣等能力,出院3个月后再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示观察组更高,提示观察组患者预后更佳。

由上可知,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计划中实施良肢位摆放,效果非常理想,研究发现,肌肉若是长期处于静止收缩状态,容易发生生理变化,对肌肉功能恢复有不利影响,当被动拉伸肌肉时,可以预防肌肉功能性障碍,良肢位摆放有肌肉拉伸的效果,良肢位摆放可以在病情、生命体征稳定后两天开始,即只要条件允许,脑卒中急性期就可实施良肢位摆放,帮助患者恢复肌张力功能,提高后期的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肌张力患侧肢体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更 正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