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滞胃痛颗粒中挥发性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

2019-07-23李佳佳顿佳颖李春花

中成药 2019年6期
关键词:烯酮香附挥发油

郑 鹏, 赵 昭, 李佳佳, 顿佳颖, 李春花∗

(1.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200;2.河北省图书馆,河北 石家庄050011)

气滞胃痛颗粒基于《伤寒论》 中的四逆散,由枳壳、香附(炙)、元胡索(炙)、甘草(炙)、白芍、柴胡组成,已在全国数千家医院推广应用20 余年[1],有效率达85%以上。张春艳等[2]对气滞胃痛颗粒挥发性成分进行表征及药材归属,发现其挥发性成分来源于枳壳与香附,前者主要为柠檬烯,具有减痛、抑菌、消炎、防治癌症的作用[3];α-香附酮、香附烯酮,具有抗菌消炎、镇痛、抑制子宫收缩等作用,在妇科疾病治疗中有广泛应用[4]。本实验基于响应面法结合信息熵法,优化气滞胃痛颗粒中挥发性成分提取工艺。

1 材料

1.1 仪器 SPH-300 氢气发生器、SPB-3 全自动空气源 (北京HP 分析技术研究所); 安捷伦7890B 气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LQA10002 电子天平(上海乐祺精密电子厂);BSM1 204 分析天平(上海卓精仪器厂);KQ-300DE 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1.2 材料 枳壳(批号16081801)、醋香附(批号16120301) 购自安国药材市场,经河北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孙宝惠老师鉴定符合2015 年版《中国药典》 一部相关项下规定。 柠檬烯、 α-香附酮(Z1708242)、香附烯酮(Z1705241) 对照品。无水乙醇、甲醇为分析纯(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挥发油提取[5-6]按组方比例称取枳壳、醋香附各50 g,粉碎后置于圆底烧瓶中,加适量水混匀,连接提取-共沸精馏耦合装置提取一定时间,按2015 年版《中国药典》 规定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其含有量。

2.2 单因素试验[7]称取样品4 份,其中3 份按2015 年版《中国药典》 规定分别制成粗粉、中粉、细粉,另1 份保持不变,固定浸泡时间3 h、提取时间3 h、加水量7 倍,按“2.1” 项下方法提取挥发油, 测得4 份样品提取率分别为0.25%、0.5%、0.45%、0.3%,即粗粉最高,故选择其作为粒径。

然后,对提取时间、加水量、浸泡时间进行考察。称取5 份样品,固定浸泡时间3 h、加水量7倍,提取2、4、6、8、10 h,测得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0.45%、0.6%、0.7%、0.7%、0.7%,即提取6 h 时最高,故选择5、6、7 h;固定浸泡时间3 h、提取时间3 h,加入7、9、11、13、15 倍量水, 测得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0.5%、 0.6%、0.65%、0.8%、0.8%,即加水量13 倍时最高,故选择12、13、14 倍;固定加水量7 倍、提取时间3 h,浸泡0、1、2、3、4 h,测得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0.25%、0.35%、0.35%、0.35%、0.3%,即浸泡1 h 时最高,故选择0.5、1、1.5 h。

2.3 GC 法测定柠檬烯、α-香附酮、香附烯酮含有量

2.3.1 色谱条件[8-9]安捷伦HP-5 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检测;程序升温,见表1;进样量5 μL;分流比70 ∶1;载气N2;进样口温度250 ℃;检测器温度260 ℃;空气体积流量390 mL/min;氢气体积流量36 mL/min;尾吹气体积流量15 mL/min;氮气体积流量1 mL/min。色谱图见图1。

表1 升温程序Tab.1 Heating-up programs

2.3.2 对照品溶液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柠檬烯、α-香附酮、香附烯酮对照品7.90、6.70、1.92 mg,置于5 mL 量瓶中, 甲醇定容至刻度, 即得(1.58、1.34、0.384 mg/mL)。

2.3.3 供试品溶液制备 按“2.1” 项下方法提取挥发油,无水硫酸钠干燥后3 000 r/min 离心6 min,取0.1 mL 置于50 mL 量瓶中,甲醇溶解,即得。

图1 各成分GC 色谱图Fig.1 GC chromatograms of various constituents

2.3.4 线性关系考察 取对照品溶 液, 在“2.3.1” 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5 次,其中α-香附酮、 香附烯酮进样量分别为0.5、1.0、1.5、2.0、2.5 μL, 柠 檬 烯 分 别 为1.0、 2.0、 3.0、4.0、5.0 μL。以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样量为横坐标(X) 进行回归,结果见表2,可知各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表2 各成分线性关系Tab.2 Linear relationships of various constituents

2.3.5 精密度试验 取对照品溶液,在“2.3.1”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6 次,测得柠檬烯、α-香附酮、香附烯酮峰面积RSD 分别为0.94%、0.52%、1.73%,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3.6 稳定性试验 取供试品溶液,在“2.3.1”项色谱条件下于2、4、6、8、10 h 进样测定,测得柠檬烯、α-香附酮、香附烯酮峰面积RSD 分别为0.27%、0.16%、0.25%,表明溶液在10 h 内稳定性良好。

2.3.7 重复性试验 按“2.3.3” 项下方法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在“2.3.1” 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测得柠檬烯、α-香附酮、香附烯酮峰面积RSD分别为0.26%、0.12%、0.23%,表明赶快方法重复性较好。

2.3.8 加样回收率试验[10-11]分别称取一定量柠檬烯含有量已知的枳壳饮片及α-香附酮、香附烯酮含有量已知的醋香附饮片,按2015 年版《中国药典》 规定制成粗粉, 精密称取6 份, 每份0.25 g,加入适量对照品溶液,按“2.3.3” 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在“2.3.1” 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柠檬烯、α-香附酮、香附烯酮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15%、97.83%、98.96%,RSD 分别为1.35%、1.61%、0.43%。

2.4 工艺优化

2.4.1 响应面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Design Expert 10.0 软件,选择加水量(A)、浸泡时间(B)、提取时间(C) 作为影响因素,挥发油提取率及柠檬烯、香附酮、香附烯含有量的综合评分(Y) 作为评价指标,设计3 因素3 水平、15个试验点的响应面分析试验(12 个析因试验、3个中心试验)。因素水平见表3,结果见表4。

表3 因素水平Tab.3 Factors and levels

表4 试验设计及结果Tab.4 Design and results of tests

2.4.2 信息熵[12-13]1 个评价指标系统中有m 个评价对象、n 个评价指标,其形成的原始指标数据矩阵为Y= (yij) mn。对表5 数据处理,建立原始评价指标矩阵(Xij)mn 和概率矩阵(Pij)mn。

计算各项指标信息熵,得到评价指标Hi,公式为Hi=-1/lnη×∑n

j=1Pij×lnPij,得Hi=[0.999 2 0.994 3 0.994 9 0.994 3]。再计算各指标权重系数Wi, 公 式 为[0.041 1 0.331 2 0.298 5 0.329 2],分别代表挥发油提取率及柠檬烯、α-香附酮、香附烯酮含有量。

2.4.3 方程拟合与分析[14]通过Design Expert 10.0 软件对表4 数据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分析,得方程为Y=0.91+0.029A+0.049B+0.037C-0.036AB+0.061AC+0.035BC-0.061A2-0.088B2-0.070C2,方差分析见表5。

表5 方差分析Tab.5 Analysis of variance

由表可知,模型有显著影响(P<0.01),失拟项不显著(P>0.05) 不显著,表明模型真实可靠;各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B>C>A;各一次项、各二次项、 交互项AC 有显著影响 (P <0.05, P <=0.882 0,表明该模型可解释88.20%响应值的变化;r=0.916 7,表明响应值的变化有91.67%来源于所选变量,响应面图[15-16]见图2。通过Design Expert 10.0 软件分析,得到最优工艺为加水量13.418 倍, 浸泡时间1.149 h,提取时间6.518 h,考虑到实际操作情况,将其修正为加水量13 倍,浸泡时间1.1 h,提取时间6.5 h。

图2 各因素响应面图Fig.2 Response surface plots for various factors

2.4.4 验证试验 采用“2.4.3” 项下优化工艺进行3 批验证试验,测得综合评分分别为0.931 6、0.912 0、0.923 0,平均0.922 2,与模型预测值0.932 2 相当(偏离率为1%),表明模型预测性良好,稳定可靠。

3 讨论

正交试验只能进行线性数学模型拟合[17],确定单一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但往往与真实值有较大差异;响应面法通过Design Expert 10.0 软件,可更直观地分析各交互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与真实值差异较小。

目前,关于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的研究大多仅选择其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但所含有效成分含有量也是其发挥药效的重要因素。本实验先对挥发油提取率进行单因素试验,再综合柠檬烯、α-香附酮、香附烯酮含有量进行响应面优化,以期提高其准确性。由于柠檬烯含有量与香附烯酮、α-香附酮有明显差异,易于提取前者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后两者,故再通过信息熵赋予各指标权重系数,计算其综合评分,可使优化工艺更严谨,并能有效提高气滞胃痛颗粒中挥发油含有量,为该制剂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烯酮香附挥发油
苯硫基烯酮与不活泼烯烃的分子内[2+2]环加成反应
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升血小板胶囊中连翘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安徽产薄荷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A 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 of Cang Fu Dao Tan Formula for the Treatment of Obes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响应面法优化水蒸气蒸馏提取牡丹根皮挥发油工艺*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治胃寒痛
治胃寒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