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性颅内出血在重症医学科保守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9-07-22姚略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保守治疗效果

姚略

【摘 要】目的:研究创伤性颅内出血在重症医学科保守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40例创伤性颅内出血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工作,全部患者在重症医学科行保守治疗,经8周治疗后,利用GOS评分对临床疗效评估,对存活率统计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后,40例患者瞳孔恢复时间为(56.34±8.67)h,颅内血肿清除率为(92.78±3.21)%。以GOS评分为参考,患者中有9(22.5%)例患者轻度残疾,31(77.5%)例患者恢复良好。全部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没有死亡病例,存活率为100%。结论:临床治疗创伤性颅内出血过程中,保守治疗方式可行,需在治疗期间对病情变化加以关注,并采取防治并发症措施,不断增强临床疗效。

【关键词】创伤性颅内出血;重症医学科;保守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1

创伤性颅内出血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病情严重且变化速度快,直接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1]。创伤性颅内出血属于临床中常见严重创伤,受创伤后产生血肿,对脑组织直接压迫,阻碍脑组织功能且颅内压明显提高。若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形成脑疝,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尽早发现并诊治可以对创伤性颅内出血预后效果加以改善。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创伤性颅内出血在重症医学科保守治疗的效果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基础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及40例患者家属知情后开展研究,随机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40例创伤性颅内出血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全部患者中,年龄为17-72(54.75±5.73)岁,男女分别为20(50%)、20(50%)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2至48h,平均为(11.24±8.61)d。根据入院颅脑CT检查结果,硬膜外出血患者19例,硬膜下出血患者13例,脑实质出血患者8例。

纳入依据:①具有外伤史;②经检查发现颅内血肿病灶并确诊。

排除依据:①合并自发性脑出血、颅脑肿瘤等颅内疾病;②病情恶化速度快;③临床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40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颅脑CT等辅助性检查,对患者颅内情况形成深入了解并做出诊断。随后,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病情,获得患者家属认可行保守治疗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患者进入重症医学科接受系统性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期间,对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等多项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持续性提供氧气,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患者头部要偏向一侧,以免痰液或者是呕吐物使呼吸道阻塞[2]。如果有必要,应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帮助患者通气。患者应始终呈头高足低仰卧体位,保证头部静脉的有效回流,以缓解脑水肿的情况。另外,要进行深静脉置管并构建静脉通道,结合患者的病情状况提供药物。若患者情绪烦躁,应使用咪达唑仑注射液,冬眠一号或者冬眠二号,利用注射泵以持续静脉泵入的方式开展镇静治疗[3]。若患者有脑水肿的症状,需以静脉注射方式给与甘露醇注射液与呋塞米注射液,以达到颅内压下降的目标。针对高热的患者,则要提供冰帽进行冰敷,以达到物理降温的目的,同样要与冬眠合剂相互配合,尽量避免损伤脑细胞。通过对兰索拉唑注射液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发生。

1.3 评价指标 系统分析40例患者临床疗效、存活率。

1.4 统计学分析 文中涉及的有关数据在计算以及整理时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为数据表现形式,卡方和t值为数据检验形式,组间数据经过比较后,如P<0.05,说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0例创伤性颅内出血患者经临床治疗后,瞳孔恢复时间为(56.34±8.67)h,颅内血肿清除率为(92.78±3.21)%。以GOS评分为参考,有9(22.5%)例患者轻度残疾,31(77.5%)例患者恢复良好。(表1)全部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没有死亡病例,存活率为100%。

3 讨论

众所周知,创伤性颅内出血属于头部外伤的急重症,在病情发展的基础上,颅内出血量会随之增多,并发严重的脑水肿与脑疝疾病,甚至昏迷和死亡。为此,在临床治疗中,必须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确保病情的稳定性,进一步规避并发症发生,使患者预后效果得以改善。

一般情况下,创伤性颅内血肿可以根据出血部位的差异细化成硬膜外出血、蛛网膜下、硬膜下出血与脑出血。需严格把握,类型不同,临床症状也存在差异。若病情严重,则需行开颅手术将血肿清除并降低颅内压。然而,开颅手术的创伤性较大,很容易损伤脑组织,风险系数高[4]。为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方面,需强调手术指征,不应随意确定开颅手术治疗方案。

近年来,颅内出血量不超过30毫升(后颅窝不超过10ml)且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方式。通过保守治疗,能够使脑水肿程度减轻并对出血情况加以控制,以免出现并发症。在此次研究中,40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效果良好,没有死亡病例。但仍需注意的是,在保守治疗期间,也必须对患者瞳孔与意识水平改变进行必要的关注,若患者满足手术指征,应立即开展手术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5]。

综上所述,保守治疗应用于不具备手术指征的创伤性颅内出血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王滕,虞梁.保守治疗外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4):668-669.

刘苗.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颅内出血保守治疗患儿预后的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4):3352-3354,3355.

陈文杰,陈龙钦,叶金练, 等.晚发型维生素K1缺乏症致颅内出血34例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23(2):109-111.

沈劍,靳娜,何乾峰, 等.外伤性颅内出血保守治疗94例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5(8):1522-1523.

吴志明.对外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3):19.

猜你喜欢

重症医学科保守治疗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系统化管理对ICU失禁患者罹患失禁性皮炎的影响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肱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血浆置换在ICU的应用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