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泻便病原菌检验结果90例临床分析

2019-07-22王佳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关键词:病原菌检验

王佳

【摘 要】目的:探讨腹泻便病原菌临床检验结果临床分析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粪便样品,并比较不同菌属检出率。结果:90例标本中,检出率最高的为志贺菌属54.17%,其次沙门菌属10.83%。志贺菌属显著高于其他菌属,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验腹泻便病原菌时,需对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同时给予检测,才可有效指导防治腹泻发生工作,提高临床治疗准确度。

【关键词】腹泻便;病原菌;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2

腹泻在临床较为常见,此病的患病率较高,且病情发展速度较快,所以,患者在出现腹泻后应及时就诊[1]。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主要是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相对稀薄,粪便当中有水分的增加,排便量均是在200g以上。患者腹泻的症状会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感等临床症状。而腹泻的诊断需要依靠便检的病原菌檢测结果。临床检验中一般采取细菌培养法,以尽早鉴定出致病菌,为临床合理指导用药。本文通过研究分析腹泻便病原菌检验的结果,总结其临床应用意义,现报道如下而临床中通常是对粪便的病原菌进行检查,随后对疾病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男51例,女39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年龄3个月-37岁,平均(18.2±1.1)岁。其中稀便37例,脓血便13例,粘液便20例,水样便20例,观察比较不同菌属的检出率。

1.2 基本方法 选取90例患者肛拭子与新鲜粪便为标本,采集的粪便则放置在培养皿当中,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验寻去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器检测病原菌。对标本进行检测的内容主要是增菌与分离培养,选取患者粪便标本,将标本放置在氯化钠结晶紫增菌溶液、GN增菌溶液与碱性蛋白胨水溶液当中实施接种处理,接种完成之后放标本放在37℃温度当中培养18-24h,培养完成之后,将标本转放至氯化钠蔗糖琼脂、SS琼脂与庆大霉素琼脂当中实施接种,接种完成之后把标本放置在37℃环境当中培养18-24h。挑选疑似菌落:第一,借助MAC琼脂,初步筛选可疑且具有致泻性的大肠埃希菌菌落,若经革兰染色后,确定为革兰阴性杆菌,则需将其接种于三糖铁琼脂中,并采用37℃恒温进行18-23h的培养;第二,借助SS琼脂 , 挑选出可疑志贺菌菌落,若经革兰染色后,确定为革兰阴性杆菌,则需将其接种于三糖铁琼脂中,并采用37℃恒温进行18-23h的培养;第三,借助NaCl蔗糖琼脂,挑选出可疑副溶血性弧菌菌落,将其接种于氯化钠三糖铁琼脂中,并采用37℃恒温进行18-23h的培养;第四,借助SS琼脂,挑选出可疑变形杆菌菌落,并保证其稳步扩散性生长。之后则采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器。观察指标:观察此次研究患者的菌落检出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菌落检出情况以(%)表示,进行x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90例标本中,检出率最高的为志贺菌属54.17%,其次沙门菌属10.83%。志贺菌属显著高于其他菌属,P< 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沙门菌属与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比较,P< 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而与大肠埃希菌、邻单胞菌、气单胞菌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 讨论

经研究可知,引发腹泻的主要菌种为志贺菌,志贺菌是一类流行病原菌。就目前而言,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夏季和秋季,人们会食用大量的海鲜,而海鲜的灭菌存在不充分现象,并且加热时间较短,从而食用了污染的海鲜,进而感染副溶血性弧菌产生腹泻[2]。与此同时,夏天因为气温过高,如放置食品时间较长会产生腐坏,从而感染变形杆菌。有报道中指出[3],对检出的志贺菌经药敏试验,其结果显示大多数的菌株皆对头孢唑啉、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等抗生素敏感,能够作为临床首选的治疗药物,但此类菌属多对四环素、萘啶酸、氨苄西林、利福平类等药物有明显的耐药性。同时,因为志贺菌引起急性菌痢时,会导致患者的排便次数明显增多,其排菌量相对较大,也增加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是重要的传染源。因此,对于志贺菌为主要致病菌的患者,需要及时、合理地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阻碍其细菌传播。

基层医院对大肠埃希菌检验会出现漏诊、误诊的现象,导致误诊与漏诊出现的主要表现是病原菌所引发的痢疾病症,对其实施常规的病原菌检测,是一种非培养检验,实验室的相应技术缺乏、没有良好培养条件,且不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容易有漏诊现象出现。针对粪便的培养,需要使用接种环挑选脓血与黏液,会有菌量过少的现象发生,无法实施病原菌培养。针对可疑的病菌,没有适当细菌与血清比例,导致分离大肠埃希菌过程当中,细菌没有较好的抗原性,会出现相对弱凝集反应。此外,注意腹泻药物剂量和疗程的设定,应根据药敏试验、病例病情以及条件致病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如果对患者作用的疗程不够长或药量不足,均易导致治疗不彻底,进一步发展成慢性痢疾,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甚至迁延不愈。

综上所述,检验腹泻便病原菌时,需对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同时给予检测,才可有效指导防治腹泻发生工作,提高临床治疗准确度。

参考文献

张丽.腹泻便病原菌检验结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4):51-52.

邓定华.腹泻便病原菌检验结果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4):19-20.

张芙蓉.腹泻便病原菌检验结果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6):94.

猜你喜欢

病原菌检验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稿简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稿简则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