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拔罐配合内服治疗小儿咽峡疱疹临床观察

2019-07-22张利巧陈彦旭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关键词:推拿临床观察小儿

张利巧 陈彦旭

【摘 要】目的:对推拿拔罐配合内服治疗小儿咽峡疱疹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1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推拿、拔管配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3/94.6%,对照组为44/78.6%,且观察组患儿退热、咽痛消失以及溃疡治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推拿、拔罐配合内服治疗小儿咽峡疱疹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症状,促进其治疗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推拿;拔罐;内服治疗;小儿;咽峡疱疹;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1

咽峡疱疹,即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程一般在一周左右,以5个月至7岁小儿为疾病多发群体[1],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咽痛等症状,具有起病急、症状重且传染性强等特点,因咽部疼痛或不适对进食产生影响,出现哭闹不止等,引起家长过度焦虑与紧张,临床以改善患儿咽部疼痛、增进饮食为疾病治疗的关键。下文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1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例,对其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以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1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56例。其中,观察组男患儿29例,女患儿27例,患儿年龄在6个月至7岁不等,平均为(3.1±0.4)岁,病程为1至3d,平均为(2.4±1.2)d;对照组男患儿28例,女患儿28例,患儿年龄在6个月至7岁不等,平均为(3.2±0.5)岁,病程为1至3d,平均为(2.4±1.1)d。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别,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病例选取标准 所选取患儿均符合西医《儿科学》中有关疱疹性咽峡炎经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儿科学》“口疮”疾病诊断标准,患儿舌质发红,舌苔呈薄黄或黄,指纹色紫且浮现于风关,脉浮滑[2]。排除疱疹性口腔炎及手足口病患儿;排除重症脱水及高热持续不退患儿;排除存在明显皮肤病及合并其他疾病患儿;排除不同意本次研究患儿。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方法 临床,给予对照组患儿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江苏省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为Z20030095)口服治疗,服用剂量为0.5ml/(kg·d),分三次服用,同時根据患儿情况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以及补液、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纠正等对症治疗,连续治疗5-7d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推拿和拔罐配合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检查出咽部有疱疹用消毒棉签将其擦掉。推拿第一天治疗以清肺经、清肝经、清天河水、清胃经为主,对高热患儿,去除清天河水后,增加退六腑为配穴;对存在腹胀、流涎症状患儿,增加推四横纹为配穴;对存在恶心、呕吐及舌苔厚腻症状患儿,增加清脾经为配穴;对出现烦闹、惊悸症状患儿,增加小天心穴位;对存在头痛、鼻塞症状患儿,加揉阳池穴;对存在咳嗽症状患儿加运内八卦,按照以上穴位以滑石粉为介质使用左手对患儿进行推拿治疗,每次取上述穴位3至5个,对每个穴位进行推拿按揉5至10min,以180至200次/min的速度,每次持续约30min,第二天只推拿肺俞、脾俞、胃俞,患儿三天内忌食油腻辛辣生冷,一般患儿第二天即烧退、咳减半,第三天重复第二天3穴操作,基本偶咳,第6天再复诊基本全愈。治疗期间避免停治与其他孩童接触。

拔罐治疗以首次一次即可,以拔肺俞、脾俞、胃俞穴位为主,加游走罐,时间控制在5min左右,最长不超过10min,以促进对患儿的清热疏风化湿治疗。以后治疗仍以推拿为主。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首先,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评价对比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3/94.6%,对照组为44/78.6%,X2=6.0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1所示,即为两组患儿的疗效对比。

2.2 患儿症状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儿退热、咽痛消失以及溃疡治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2所示:

3 讨论

中医将疱疹性咽峡炎归为“感冒”、“口疮”等疾病范畴,被认为是感冒的一种特殊情况,疾病发生是因疱疹“疫气”经口鼻进入肺、胃、心等脏器,对其形成侵犯干扰邪气循脏器上攻至咽关部位,在喉部形成郁结,导致患儿脉络受阻、气血壅滞,积热演变致血败肉腐,导致患儿临床发生高热、疱疹和溃疡等症状[3]。经临床观察而推拿、拔罐配合内服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效果更为显著。这是由于小儿推拿和拔罐治疗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手法以及拔罐吸引和穴位相互作用,对患儿机体部位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实现患儿脏腑与经络、气血功能的调整,以达到疾病治疗和改善的目的。其中,推拿治疗中以清天河水、清胃经、平肝清肺、清脾经等为主穴,紧扣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疾病病机,通过表里双解,通过上清心肺上焦之热,以促进患儿高热症状逐渐减退;中清脾胃中焦之热,促进中焦积热升散;下清下焦之腑热,达到通腑泻火的目的。

参考文献

张惠,段捷华.抗病毒口服液联合热炎宁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31):32-33.

谢丹,严洁,魏菊红.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比利巴韦林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Meta-分析[J].药物评价研究,2018,41(11):2095-2101.

于瑛.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婴幼儿疱疹性咽峡炎45例[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05):100-101.

猜你喜欢

推拿临床观察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