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临床治疗过程抗生素药物的多种不合理使用情况

2019-07-22王婷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关键词:合理用药临床治疗

王婷

【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治疗过程抗生素药物的多种不合理使用情况,并探讨临床治疗管理模式对于促进抗生素药物合理使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内接收的150例住院患者,根据是否实行临床管理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实施临床治疗管理的为观察组,未实施临床治疗管理的为对照组,每组75例。对比两组抗生素药物合理使用情况,以及治疗投诉、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抗生素药物使用合理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且治疗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中加大对于抗生素药物的管理,能够降低促进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投诉以及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临床治疗;抗生素药物;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1005-0019(2019)13-0-02

抗生素药物是一种能够杀菌的药物,但近年来由于抗生素药物使用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药物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社会的支付能力却远远无法满足人们对药物的总需求,加上不合理用药使药品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导致药物资源供给与需求矛盾更加突出,加重了国家的经济负担[1]。因此,加强对于抗生素药物使用的管理极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临床治疗过程抗生素药物的多种不合理使用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力求促进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内接收的150例住院患者,根据是否实行临床管理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实施临床治疗管理的为观察组,未实施临床治疗管理的为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中,男39例,女36例,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35.5±16.5)岁;对照组中,男35例,女40例,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5.5±13.5)岁。统计学分析组间各项资料可对比,P>0.05。

1.2 方法 ⑴对照组:未实施临床治疗管理,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治疗。⑵观察组:实施临床治疗管理,包括:①计划阶段:了解和分析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对抗生素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进行分析与讨论,并成立抗生素药物使用管理组织,设立抗生素药物管理制度以及药房数据库系统,记录各种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并收集抗生素药物使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资料,完善抗生素药物数据库系统[2];②实施阶段:由本院院长担任管理组织负责人,各个科室科长以及药房管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组织各医护人员进行抗生素药物相关知识培训及学习,所有人员均需要通过考核后才能使用抗生素药物;③检查阶段:定期开展小组会议,对往期工作进行总结与分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持续循环该过程,达到持续改进抗生素药物管理工作的目的;④后续阶段:结合本院实情,规范和完善抗生素药物的管理流程,例如,药剂科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临床科及时进行送检、感染科及时上报院内感染情况等;同时应提高药物治疗的服务水平,做好处方的核对工作,并加强特殊患者的用药管理;⑤完善抗生素药物管理制度:建立药物专项点评、分级管理、细菌耐药监测等环节,并升级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各级职称医师只能开具其自身权限范围内的抗生素药物,特殊类抗生素药物的开具需要经过会诊。

1.3 观察指标 ⑴对比两组患者抗生素药物合理使用情况。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投诉、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行SPSS20.0分析,计数资料选择x2检验,仅在P<0.05时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抗生素药物使用合理率对比 表1中观察组抗生素药物使用合理率占比98.67%,较对照组88.00%显著更高,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投诉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表1中观察组治疗投诉率占比2.67%,风险事件发生率占比1.33%,较对照组10.67%、8.00%显著更低,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抗生素药物是一种特殊的药品,不同药品的规格、用法用量、药性药效等各不相同,抗生素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直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抗生素药物的合理用药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提倡临床合理运用抗生素药物的意义不仅在于迅速而有效地防治疾病、抵抗细菌,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还能最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经济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医院制定科学合理的抗生素药物管理制度,能够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并促进医院的不断发展。

近年来,我国许多医院中开始实施抗生素药物临床治疗管理模式,经研究发现,抗生素药物临床治疗管理模式可通过完善抗生素药物管理工作中的各项流程,达到管理的目的,包括结合医院实际制定管理计划、实施计划,然后对管理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从而提出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抗生素药物临床治疗管理模式促进了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体现出了医院管理手段的先进性以及药房工作程序的科学性,临床价值较高,能够作为医院抗生素药物管理的首选管理方式。芦小霞[3]等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抗生素药物临床治疗管理模式干预后,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合理率有效提高,本研究中观察组抗生素药物使用合理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这一结果与之符合。并且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与黄文绯[4]等结果完全一致。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能够降低投诉以及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抗生素药物临床治疗管理模式可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来。

参考文献

杨秀芳, 王峰. 循证药学在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中的效果探究[J]. 中国处方药, 2016, 14(10):32-33.

王明华. 分析儿科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分析研究[J]. 当代医学, 2016, 22(29):137-138.

芦小霞, 王娟. 药师临床干预前后儿科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对比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20):90-91.

黄文绯, 陈巧月. 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情况与药学干预的施行意义探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12):116-117.

猜你喜欢

合理用药临床治疗
180例门诊患者用药咨询分析与讨论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