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南油松良种基地主要害虫及防治效果分析

2019-07-22孙卫鹏

陕西林业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球果喷粉白僵菌

孙卫鹏,袁 娜,崔 鹏

(1.洛南县国营古城林场;2.洛南县古城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陕西 洛南 726107)

油松为我国特有的针叶树种,生长快,材质好,耐寒、耐旱、耐瘠薄,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分布范围广,天然分布于北方14个省(区),其中陕西省分布面积最大,占全国油松天然林面积的45%以上[1]。洛南古城油松良种基地始建于1984年,目前基地总面积292.67 hm2,其中种子园43.33 hm2,母树林136.67 hm2,实验林38 hm2,示范林70 hm2,优树收集区4.67 hm2。洛南古城油松良种基地2009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2016年洛南古城油松一代种子园种子,被国家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林木良种。陕西油松良种基地面积约有600 hm2,但是油松良种基地生产的良种产量却较低,为5 kg·hm-2[2]左右,病虫危害是造成油松良种基地产量不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提高良种基地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开展主要虫害综合防治,对于促进油松良种基地的优质丰产具有重要作用。

1 基地概况

洛南古城油松良种基地位于秦岭蟒岭山系的小支脉。地理位置E 110°20′,N 34°05′,海拔900~1 000 m,坡度20°~40°,多为阳坡、半阳坡,地势较开阔。属暖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根据洛南县气象站资料,年日照时数2 045.0 h,年均气温11.1 ℃,1月份平均气温-2.0 ℃,7月平均气温28.4 ℃,极端最高气温37.1 ℃,极端最低气温-21.6 ℃,年≥10 ℃积温 3 366 ℃,无霜期 215 d,相对湿度70%,年生长期 254d,年平均降雨量772.3 mm,60%集中在7-9月。

目前,洛南油松良种基地主要害虫是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posticalis和油松球果小卷蛾Gravitarmatamargarotana。松阿扁叶蜂是一种食叶害虫,每年5月份危害,虫口密度大时导致树冠一片枯黄,严重影响油松的生长发育和结实。油松球果小卷蛾是分布广范的松类球果和枝梢害虫。主要危害油松、马尾松、华山松、白皮松、黑松、赤松等松树。幼虫取食雌球花、幼果、幼嫩针叶芽基部,幼虫稍大后,蛀入2 a生球果,受害果绝大部分干缩枯死,因而严重影响油松种子的产量。

2 主要害虫习性与危害

2.1 松阿扁叶蜂

2.1.1 生活史 松阿扁叶蜂在洛南县1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层下5~15 cm深处做土室结茧越夏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4月下旬为羽化盛期。5月上旬为产卵盛期,5月上中旬卵孵化,幼虫为害油松二年生针叶,5月中、下旬幼虫进入危害盛期,6月上旬至中旬幼虫发育成熟,开始下树,6月中旬老熟幼虫全部下树入土越夏过冬[3-5]。

2.1.2 危害 松阿扁叶蜂是近年发生在洛南县油松林上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5月中、下旬暴发危害。初孵幼虫首先以背部蠕动至叶基,群居在新嫩枝与老枝交接处,无新梢时群居在枝条的顶端,先吐丝结网隐蔽其中,3~5 h后开始咬食叶基,并把咬断的针叶拖入网内取食。随着虫体的长大,结网越来越紧密。幼虫一般在3龄以前营群居生活,食量小;从4龄开始分散危害,食量剧增,危害渐重。幼虫取食先咬叶基,然后逐渐食至叶尖。危害严重时约经20 d可将整个树冠针叶食光,使树冠枝梢被丝网缠绕,虫巢累累,远眺呈一片枯黄色景象。

2.2 油松球果小卷蛾

2.2.1 生活史 油松球果小卷蛾在洛南1 a发生1代,4月上旬羽化为成虫, 多在上午8∶00~12∶00羽化, 4月中旬为羽化盛期。4月下旬开始孵化出幼虫, 4月下旬-5月下旬为幼虫危害期,5月中、下旬危害最严重。5月下旬-6月上旬幼虫老熟, 离开球果, 吐丝坠地, 在枯枝落叶层、草丛及松土层内结茧化蛹。

2.2.2 危害 成虫羽化后白天多停留在枯枝落叶层及针叶下丛荫处, 傍晚19∶00~20∶00 时飞翔最盛。成虫交配于傍晚, 卵散产于雌花、球果、1 a生嫩梢及先年生针叶上。每头雌虫产卵量3~125粒,平均约50粒, 卵期约14 d 。4月下旬幼虫孵化,初孵幼虫营裸露生活, 取食雌花、2 a生球果、1 a生球果、嫩梢及先年生针叶嫩梢表皮、针叶。幼虫孵化 2 d 以后蛀入先年生球果, 营隐蔽生活, 直至发育老熟。幼虫老熟后爬出球果, 吐丝坠地,随后在枯枝落叶层、草丛中及松土层内结茧再隐蔽, 6~14 d 后化蛹越夏过冬[6]。

初孵幼虫营裸露性生活,主要取食当年生和二年生球果,也取食嫩枝表皮和针叶。初孵化幼虫1~2 d后蛀入当年生球果危害营隐蔽性生活,一般受害幼果仅有1头幼虫,当球果被蛀至枯萎时幼虫则转移至另一球果危害,导致雌花、当年生球果枯死和二年生球果干枯。初孵幼虫也取食幼嫩针叶芽基部,受害处有流脂及黄色粪便细粉末,叶芽受害后逐渐枯黄以至脱落。除危害当年嫩梢外,有时幼虫也危害果轴及果柄基部髓心被蛀成隧道,随即导致当年生球果和雌球花提早枯死。幼虫稍大后,转移危害2 a生球果,由球果下面中部蛀入,受害果绝大部分干缩枯死,无籽粒。

3 防治方法及效果

洛南县油松良种基地的主要虫害是松阿扁叶蜂和油松球果小卷蛾。近五年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防治试验,对其防治成本和效果对比分析如表1。

3.1 防治效果

由表1可以看出:白僵菌粉剂喷粉法防治效果最好,达96%;直升机混合防治法次之,达91%;化学药剂喷雾法效果最低,为76%;烟剂、熏蒸和喷烟法居于白僵菌粉剂喷粉法和化学药剂喷雾法之间。因此,从防治效果考虑,白僵菌粉剂喷粉法应是首选。

3.2 防治成本

从防治成本来看,白僵菌粉剂喷粉法(≥96%)>化学药剂喷雾法>敌敌畏烟剂>直升机混合防治法>化学药剂喷烟法(≥85%)。从经济角度考虑,白僵菌粉剂喷粉法应是首选防治措施。

3.3 防治简易程度

从防治的难易程度上看,直升机混合防治法最为理想,可以到达平时人工防治难以到达的林分,而且成本较低。其次为敌敌畏烟剂法,只要天气选择合适,严格按照烟剂释放的规程操作,效果也很理想。其他方法在林区受油松植株高度、林分密度、地形地貌和喷雾器动力等影响、操作比较困难。白僵菌同时受空气湿度影响大,效果难以控制。

表1 不同方法防治油松种源基地主要害虫效果分析

注: 成本包括农药、动力燃油费、防治劳务费等。

3.4 环境污染程度

从环境污染角度来看, 白僵菌粉剂喷粉法和直升机混合防治法对环境污染相对轻些。白僵菌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真菌,不存在污染问题。只是白僵菌在温度25~28 ℃、相对湿度70%~100%时喷施防虫效果最好,因此对环境要求较高。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本身是新型氯代烟碱类杀虫剂,毒性极低,对人畜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而且药剂没有臭味或刺激性,对施药操作人员和施药区居民安全,因此,对环境也是安全的。

化学药剂喷烟法所采用4.5%的氯氰菊酯乳剂和柴油(按照1∶50的比例混合均匀)混合物;化学药剂喷雾法所采用20%杀灭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500~1 000倍液,对环境污染均远高于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其毒性也明显高于噻虫啉。因此,从环境安全角度考虑,白僵菌粉剂喷粉法和直升机混合防治法是比较理想的。

4 结论与讨论

以上5种防治方法,各有优缺点。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喷粉法防治效果最好,且安全环保,不足之处是防治费用高。飞机防虫法工作效率最高、防治费用最低,且高效低毒,安全环保。不足之处是受风向等天气因素影响,存在防治效果不均匀问题。“白僵菌”和“噻虫啉”属无公害的绿色环保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且长效短效相结合,防治效果显著。1~3龄幼虫抗药性最差,是开展飞机超低容量喷雾防治的最佳时机。化学药剂喷雾法、敌敌畏烟剂、化学药剂喷烟法,使用较方便,但毒性较高,污染较重。具体选择哪种防治方法,应根据当地油松林密度、林分高度、地貌特征和害虫习性、危害程度、耐药性、环境气候等因子,防治设备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综合考虑。

为了防止松阿扁叶蜂和油松球果小卷蛾对同一药物产生抗性,每年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交叉防治,每次防治结束后,及时对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进行调查,发现有漏防或防治效果低于85%的林分,立即进行补防,以确保防治达到预设的效果。

猜你喜欢

球果喷粉白僵菌
云南松母树和不同采种时间对球果发育及种子质量的影响
弥粉法施药防治设施蔬菜病害技术
不同储存温度对白僵菌孢子活性的影响
白僵菌属分类研究进展
藏东南主要针叶林球果害虫种类及危害情况调查
白僵菌应用研究进展
红松球果结实量规律调查研究
一种喷粉系统及铝液净化装置
RH多功能顶枪喷粉管设计
白僵菌对酚类转化及僵蚕中4-O-甲基葡萄糖苷化产物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