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导游业务》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2019-07-21杨丽君

活力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实训教学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杨丽君

[摘要]应用技术类高校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时,应该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其职业特点及需求设置教学环节。本文将以《导游业务》为例,通过研究高校现有导游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究如何能够提高导游人才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向社会输送符合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导游业务;实训教学;教学改革

引言

自2014年国家提出引导、推动高等院校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前提下,能够创造性的参与劳动,并在其工作过程中能够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相应贡献的人才。而目前许多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正确结合,出现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现状,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问题。本文将以旅游管理专业中导游业务实训为例,通过研究其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注重导游业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014年,国家首次提出鼓励并引导部分本科高校转型成为应用技术类高校,以加强国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鼓励高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升人才的社会竞争能力。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忽视社会实际需求,单方面坚持学术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学生专业技能、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近些年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许多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但在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中,却没有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调整教学方向,生搬硬套地延续传统教学手法,导致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无法满足岗位需要,使得这一专业的学生出现就业难的现象。高校应该重视导游业务的实操性教学,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高能力复合型人才。

二、《导游业务》课程实训教学环节现状及问题

(一)受传统教学思维影响,重书本轻实践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社会需求导向原则,坚持传统教学方式,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对于实践能力的要求极高,导游作为服务类行业,需要具备组织、协调能力,面对突发情况的应急能力,同时还应该储备相关历史知识、涉外导游的英语口语能力……而《导游业务》又是一门较为重要且复杂的学科,它既要求学生掌握导游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要能够提高实践能力,但是很多高校在规划《导游业务》的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仅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即可,导致导游专业学生在业务能力上脱离社会需求,脱离时代步伐。

(二)课程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许多高校由于只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其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仅仅存在于传统单一的纸质试卷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极为重视考试成绩,因此,对于《导游业务》的专业考试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教师利用试卷考试一学生重视考试分数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导游业务》课程考核的长期单一,导致了学生对于导游专业的认识不足、实践能力薄弱,进而导致了高校培养人才与社会所需人才之间的衔接断层,既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又阻碍了社会对于专业型、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三)缺乏创新型实践平台,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部分高校在进行《导游业务》课程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型实践平台,仍然延续传统实践形式,僅仅依靠学校现有实习基地带领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多数的实践平台设施陈旧、观念落后。在进行导游专业实践过程中,由于认识不足,仅仅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导游业务》的理论知识,对于如何将理论知识延续到情境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应变能力等问题不做考核,导致学校即使增设实践课程,却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求。

二、《导游业务》实训教学改革措施

(一)改变教师陈旧过时的教学观念

鼓励并引导教师剔除陈旧落伍、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路,提高实践性教学在《导游业务》课堂中所占的比重。要求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中穿插实践教学。例如,在教授“旅游活动中问题和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一课中,可以准备相关案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案例模拟,通过教学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接触在工作中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锻炼学生的应急反应,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又能够提高其职业素养,满足社会对于导游的专业能力的需求。

(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丰富其实践经验

教师在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应该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许多高校教师群体理论性知识丰富,但实践能力不足,因此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会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对实践要求十分严格的专业,《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既能够掌握导游课程的理论知识,又能够提高其实践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专业培训、进修学习,甚至到旅行社进行实地走访调研的形式,来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在考察的过程中,可以了解最新的行业变化及需求,并根据行业需求及社会需要,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增加课程的实操性,并以自身实际经历为例,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感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丰富课程内容,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导游是一个涉及领域很广的职业,既要具备导游所需要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导游在进行相关解说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可谓是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例如,在南方地区,受其发音习惯的影响,许多学生的普通话发音不标准,因此很多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专门开设普通话课程,帮助学生纠正发音问题,增强其专业素养。

学校在进行《导游业务》的专业课程设定时,应该联合相关课程,丰富学生的学校内容,既要拓展导游所必备的知识广度,又要增强导游专业性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四)综合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

《导游业务》作为一门重视实践能力的学科,要求学校应该改变传统考核方式,不再一味地以纸质试卷作为学生能力考核的唯一途径。学校应该适当减少考试在学生综合评定中所占的比重,将理论考试与实践能力测评结合,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有能够提高其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将试卷考试与实践测评按照一定的比例纳入最终考试成绩,要求学生在完成试卷考试之外,还应该进行实践测试,包括导游词、导游语言等基本业务知识测试、并设置虚拟景点,要求学生进行相关讲解,并能够合理解决突发情况。考核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能够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从课本转移到实践,从而不断提升其业务能力,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專业人才。

(五)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学生实践平台

推动“产教融合、校区合作”已经成为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这种模式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以满足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又能够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该更加注重校企合作。通过与一批业务能力强、规模大的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定时定点向企业输送在校学生,他们通过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可以将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岗位之中,通过跟团的方式参与导游工作,锻炼业务能力。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也能够感知市场需求的变化,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自身学习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竞争力,从而成为企业、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结语

注重培养实用性人才是新时代、新情况下党和国家对高校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通过改进《导游业务》实训教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推进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基金项目:楚雄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立项研究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导游业务》实训教学改革与探索”(项目编号:1715)。

猜你喜欢

实训教学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高职商品学课程实训教学探讨
分析任务式教学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