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摩梭走婚
2019-07-20
泸沽湖渔歌 姜铭林 摄
有学者认为:摩梭人的走婚制,是人类婚姻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人类婚姻史上,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一夫一妻之外的第四种婚姻形态,是一份至今保留完整的独一无二的家庭与婚姻“活化石”。在英国约克大学博士周华山的论著中,曾被视作“落后”“愚昧”“野蛮”的摩梭文化,甚至能妥善解决“两性社会地位和感情空间”“婆媳、妯娌、亲子及姐弟兄妹间的家庭矛盾和烦恼”等当今人类社会难以解决的几大问题。作为人类多元文化中一份独特的精神遗产,摩梭走婚制度的价值和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学术研究的深入、现代传媒的助推以及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商业文明汹涌而至,泸沽湖的山门打开之后,那里在发生怎样的变化?摩梭传统文化能否经受住现代文明的冲刷?笔者深入到田野,探访不同群体代表眼中的以走婚制度为代表的摩梭文化,试图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被误读的摩梭走婚
很多到泸沽湖旅游的游客,总对摩梭人的走婚制度充满好奇。而在浮光掠影的短期游览之后,很多人都会有一种名不符实的感觉。笔者遇到一位来自浙江宁波的游客,就直呼“骗人”。“昨天中午去岛上玩,晚上去跳篝火舞蹈,跳完了,就跟一些年轻人对歌。差不多十点就散了,鬼都没有一个,哪有走婚。说什么跳舞的时候抠一下喜欢的小姑娘的手心,就可以跟着去了,都是导游编的,骗人的。风景还可以,明天就回去了。”
泸沽湖的早晨 王永兴 摄
在泸沽湖畔长期经营客栈的湖南人老刘,对于摩梭人的走婚制度,就经历了一个从误读到了解的过程。
“来泸沽湖以前,我也在报纸、网络上看到一些报道,说摩梭人的走婚是一夜情,只要男女双方同意,就可以去女方家过夜。来了泸沽湖以后才知道,真实的情况不是那样的。”他解释,“在我看来,摩梭的走婚是以感情为主,也是相对固定的,只不过男女不是长期生活在一个家庭里,而是各自生活在母亲家。”在这里生活了十来年,老刘明确地意识到,摩梭走婚这一婚姻形态,同外界不少猎奇报道与坊间传闻所塑造的过度奔放自由的形象有着根本上的不同。通俗一些归纳,走婚是一种“因爱而生,依规而存”的婚姻制度。
实际上,婚姻应基于男女自愿,感情为基础,是一种男女在性选择上平等的反映。摩梭走婚亦是如此,相较于其他的婚姻制度,走婚中男女双方的感情因素起着更关键、更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走婚并非杂乱无章,更不是外界谣传的乱婚,群婚。笔者在与当地摩梭人深入访谈后了解到,走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禁忌:有亲戚血缘关系的严禁走婚;不能同时结交多个阿肖(泸沽湖摩梭人中有情爱关系的男女双方的互称,彼此又称“肖波”);男女双方有好感就可走婚;感情破裂标志走婚关系的结束;若有了小孩走婚关系就稳定下来。
有原则的婚恋自由
摩梭走婚是与摩梭人传承并沿袭至今的母系家庭相适应的。由于走婚与人们的传统认知不同,且部分报道中对走婚制的理解也存在偏误,导致了外界对走婚制度有悖伦理的误解和偏见。摩梭人曹先生向笔者详细解释了摩梭人的家庭构成和走婚制度。
摩梭人存在三种家庭构成形式,即母系家庭、母系父系并存的双系家庭和父系家庭。母系家庭成员由母系成员组成,财产由母系家庭成员分配和继承;双系家庭子女由上一辈成员共同抚养,长辈由后代赡养,财产也由后辈共同继承;父系家庭就是现代一般意义上的家庭关系。
摩梭人以母为尊,以女为贵,走婚制就缘于这样的母系家庭结构。在摩梭母系家庭中,只有同一母系血缘成员是亲人。成年男女终身住在自己母亲家庭,男不娶女不嫁。女人主掌整个大家族的事务,男人辅助她们维持家族的运营和传承。家庭中最能干且有威望的妇女被称为达布。作为一家之长,达布负责安排一切内外事务,囊括了整个家庭的生产生活和财产保管。
晨中摩梭女 朱虹 摄
阿肖走婚所生的孩子一律随母而居,跟随母姓,由家庭中的母亲、舅舅和姨母等共同抚养。
对摩梭男子而言,他在母亲家生活,与自己的姊妹共同抚养外甥,同时拿出一部分精力来帮助女阿肖抚养自己的亲生子女。子女成年后,主要承担母方亲属的赡养义务,但也要为自己的生父尽一定的赡养义务,如:生父死后要奔丧。
摩梭人的青年男女多数是通过参与集体活动相识。只要双方情投意合,便可自主建立阿肖关系。关系公开后,双方家庭即为亲家,摩梭人称作“比子则黑”。每逢节日相互送礼拜访,遇红白喜事时互相帮忙,男阿肖出远门时,女方要送鸡蛋、香肠、猪膘肉等,装在篾制礼品盒内,供阿肖及其伙伴在途中享用。这种亲家关系随着阿肖关系的建立而诞生,随着阿肖关系的解除而消失。
由于男女阿肖各居母家,没有经济和日常生活中的密切关系,因此,阿肖关系具有临时性和不稳定性,维持的时间长短不一,遵循“合则聚,不合则散”的原则。
现代文化带来的泸沽湖之变
随着社会发展,摩梭人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了新鲜事物,传统习俗也随之演变。根据文献记载和实地调研,笔者发现泸沽湖的婚姻制度正在发生着以下几种变化:
其一,摩梭男女间结交阿肖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与现代交友方式几乎无异。相比起从前传统的集体活动方式,现在的摩梭人更倾向于用网络社交软件、日常社交娱乐的途径去寻找心仪的阿肖。
其二,青年摩梭人仍谨记摩梭婚姻的禁忌,对于传统习俗也愿意传承。只是希望在形式上要略加改变,比起祖辈们的夜合晨离,年轻一辈更愿意朝夕相处。同时,也不再是单从情感层面去考量,而是对一个人进行多维度的评估,然后决定能否成为伴侣。
其三,走婚的地域范围逐渐扩大,出现了民族多元化的现象。当地的其他世居民族(如汉族、彝族、普米族、藏族、纳西族等)也加入到摩梭婚姻的大家庭中来。借助交通和通讯的便利,摩梭走婚制从小范围的同村走婚逐步演变到村与村、乡与乡、镇与镇之间。根据学者调查,45岁以上有走婚史的摩梭人,60%的人走婚范围在本村;45岁以下有走婚史的摩梭人,已有65%的人走婚范围在外村。外村走婚人口增长数据明显地反映了当代走婚制地域范围的变化。而45岁以上有走婚史的人中,与其他民族走婚的百分比仅为2.2%,45岁以下有走婚史的人与其他民族走婚的百分比增至8.8%。这一增长表现出更为丰富多元的文化融合。
其四,传统的母系大家庭逐渐被小家庭取代,随着男性劳动力地位的上升,以男性为主导的父系家庭的数量增多。现在,摩梭人在保留走婚传统的同时,年轻人更倾向于到民政部门登记结婚。究其原因,是当地摩梭人的心理认知在发生变化。
传统民居——木楞房
不过,与一些炒作的舆论报道恰恰相反,无论哪一种婚姻形式,泸沽湖从未产生过情杀及家庭婚姻纷争。
走婚制度的传承与扬弃
针对摩梭文化中走婚制度的变化,笔者走访了云南省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摩梭文化专家石高峰。
问:摩梭人独特的母系社会被称为人类文化的“活化石”,在进入大众的视野之后,颇受舆论的关注。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现在的摩梭青年是如何审视和继承自身的文化呢?
答:旅游业带来的家庭收入结构的变化、外来文化影响,以及摩梭人与其他民族通婚等因素的冲击,导致摩梭人的年轻一代会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疑惑。
从文化上讲,走婚作为一种独特的婚姻文化方式应该被保留下来。在摩梭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形成内在的和谐统一,家庭关系在母系社会下显得更加和睦。摩梭人两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是一种可以流淌进血液的文化,是人类多元文化的精神遗产,是根深蒂固的,是摩梭人的精神摇篮和家园。今天的摩梭文化虽然一直在变化,但是,从未因为外来文化的影响而改变其根,它仍然具有自己的稳定性和顽强性。
从形式上讲,婚姻的形式会趋向于双系家庭和父系家庭。在经济政策和外来父系社会文化的影响下,母系大家庭的人口容量和数量会逐渐缩小。由于三种婚姻形式同时并存,因此,无论是在母系家庭还是父系家庭的成员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婚姻形式(异居、同居、结婚)。家庭中不同的成员采用不同的婚姻形式必然会导致母系向双系家庭的转化,再加之外出学习工作的摩梭人增多,选择一夫一妻制结婚的人数也逐年上升,导致父系家庭数目的上升。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双系家庭和父系家庭数量会呈上升的趋势。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看,目前,旅游是摩梭人重要的经济来源。摩梭人可以通过出租房屋商铺、自己经营、参与景区开发等方式获取经济收益。但不能因为经济利益而丢掉摩梭文化的根,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应该正向引导,一是保护泸沽湖壮美秀丽的生态环境;二是让当地人参与景区的开发,大力修建与摩梭文化、走婚制相关的文史博物馆,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客观全面地了解摩梭人的风俗习惯,促进当地文化的保留和传承;三是努力提高当地教育水平,让年轻一代的摩梭人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能够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将有利于帮助摩梭青少年正确地对待摩梭人的婚恋观,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摩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