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

2019-07-19梁婷芳

财讯 2019年17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改革

梁婷芳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立医院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运行过程中的经济风险、医疗风险等不断增加,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公立医院在经营与管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办法,在促进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的提高、保障医院实现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关键词:内部控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公立医院是我国事业单位中典型的专业型组织,在我们医疗服务体系中承担着主体责任。公立医院的发展与改革与每个家庭、每个公民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趋增长,公立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运行过程中的经济风险、医疗风险等不断增加,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公立医院在经营与管理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和压力。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办法,在促进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的提高、保障医院实现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医院发展更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意义重大。

一、内部控制是医院适应不断深化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

近十年来,中央出台了不少关于深化医药改革的文件和方案。新医改对医院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而也对其内部控制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全民医保体系的不断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改革的实施、药品加成的取消、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改革的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医药不合理费用过快增长的遏制,以及民营医疗和合资医疗的积极引入等,使得醫院的治理机构、成本管理、采购业务、收支管理、诊疗业务等均面临不同程度的改革,医疗经营管理的风险随之增大,医院内部控制建设面临较大挑战。

然而,新医改所带来的挑战远未止步。国务院2017年1月9日发布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我国将继续全力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加快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医药卫生治理体系的治理能力现代化。2017年7月2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

意见》,对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现代医疗管理制度做出部署。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疗运行新机制和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推动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并强调要从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院治理体系、加强医院党的建设三个方面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其中,在“完善医院管理制度”中,对制定医疗章程、健全医院决策机制、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健全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健全人才培养培训管理制度、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全面开展便民惠民服务等十三个方面均提出明确要求,为医院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提供指引。

上术医改措施的推进必将带来医院经营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的改革,在此形势下,医院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内部控制建设,防范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保障各项医改工作顺利实施和医改目标最终实现。

二、内部控制是医院贯彻落实财政部等监管机构政策规范的需要

内部控制是保障组织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作的有效手段,也是组织目标实现的长效保障机制。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先后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要求内部控制尚未建立或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单位,必须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工作,并提出:“单位应当按照《单位内控规范》的要求积极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应作为部门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内容进行报告”。

一系列内控法规的密集出台表明监管机构对于全面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决心。公立医院作为公益事业单位,必须贯彻落实监管机构的要求,积极推进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并不断完善,在满足监管机构合规要求的同时,有效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促进单位健康持续发展。

三、内部控制是医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在医疗体制改革和宏观环境的推动下,在医院自身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医院不断发展壮大,资产扩张与规模扩张迅速,大型公立医院的门诊和住院人次不断增加,医院管理水平较以往也有了明显提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多数医院目前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尚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与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宏观环境的要求也有不小差距。据了解,目前我国医院内部管理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法人治理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医院缺乏部分经营自主权。由于体制的原因,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已实施法人治理的医院,内部权力制衡体系大多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决策和监督作用。很多医院存在着权责划分不明确,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领导层级过于权威的现象。

(2)管理层理念和思维有待转变。医院的管理层几乎都是业务人员出身,导致许多医院的管理上过分注重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医疗业务质量的投入,而对医院内部管理有所忽视。

(3)人事管理工作水平亟待提高。多数医院内部岗位设置、薪酬制度、绩效管理制度、人员晋升等制度相对落后,医院招人与用人机制不灵活,医院内部实行行政化管理,主要按职称、级别确定工资水平,绩效工资占比较小,无法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且绩效管理体系普遍不够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置不合理,绩效工资的发放仅与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和业务收入挂钩,忽视了医院的公益性特点,导致医务人员过分追求病人就是诊量,病人满意度较低,开大处方行为普遍存在。

(4)在具体业务层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预算制度不合理,预算执行不符合业务实际,对预算执行情况缺乏分析和考核制度。

(5)监督机制不健全。多数医院的监督主要依赖于外部审计监督和上级单位的检查监督,单位内部监督涉及较少,不利于及时发现内部管理中存在问题,从而防范风险。

近年来针对我国公立医院的审计中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如在采购管理方面,存在不执行统一采购、统一采购招标程序不合法;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存在设备购进的审批手续不全,未执行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捐赠的医疗设备没有有效监管形成账外资产,固定资产报废处理随意等问题;在药品管理方面,存在对盘盈药品违规处理,采购药品不签订协议,内部职工违规借药等问题;在医保管理方面,存在伪造假病历和假处方套取医保基金,违规更改医疗收费项目等问题;在基础建设投资方面,存在未严格执行招标管理规定,虚增工程造价,经办人中饱私囊等问题。此外,不少医院存在房租、外包门诊管理等其他收入不纳入单位法定账册,采取账外管理,形成医院“小金库”。有些医院还存在不相容现象,甚至造成侵吞公款的事件发生。

由于医院所从事的诊疗活动专业性和特殊性极强,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其诊疗活动的管理和控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束语

内部控制是“未病先防”的安全预防措施。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就是要通过制衡机制、流程再造和信息化手段在医院日常管理中运用,对医院管理活动的各种风险进行管控,通过采取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全过程管控,及时堵塞制度漏洞、消除管理隐患。可以说,内部控制机制、制度、流程、方法的设计,将医院管控的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在提高医院内部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能够保护医院各级员工少犯错误。

参考文献

[1]财会[2015]24号,关于全面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S].财政部.2015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3

[3]涂远超,胡为民,徐元元等.医院经济运营内部控制实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11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