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2019-07-19李琪
摘 要: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缺陷研究的文献,将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研究总结归类为内部控制缺陷的成因研究、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研究、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研究三个方面,并对现有研究进行评述与展望,以期为更科学、深入地研究内部控制缺陷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缺陷;缺陷修复
一、引言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财政部相继颁发了一系列有关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应用指引,自此内部控制缺陷研究步入了新的阶段。本文通过梳理内部控制缺陷的有关文献,对现有研究进行评述与展望,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二、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成因研究
国外学者Doyle等(2007)指出如果公司成立时间短、涉及的业务内容多、盈利能力差、成长过快,其内部控制制度出现重大缺陷的可能性越大。Stephens等(2010)從外部监督的角度探讨了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因素,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专业性水平越高、公司治理质量越高,越能发现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缺陷。Bonnie K.Klamm等(2012)研究结果表明,当公司存在信息缺陷时,该公司很可能出现财务报告缺陷和实质性漏洞,这将导致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产生,进而影响公司的绩效。
国内学者田高良等(2010)研究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一般经营更加复杂,存在的会计风险更高,内部控制建设相对更不完善;经历审计师变更和财务报告重述的公司更可能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刘亚莉等(2011)发现当年才成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以及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大;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更频繁,重述报告的比例更高。田勇(2011)研究发现:资产规模、盈利能力与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显著负相关;重大重组与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显著正相关,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与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显著负相关,审计委员会规模、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比例与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相关性不显著。谢旭等(2015)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司的特点是会计稳健性较弱。
三、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研究
国外学者Hogan等(2005)利用DD模型对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和控制公司的应计质量进行研究,发现两类公司的应计质量并不存在显著差异;Bedard(2006)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公司和控制公司的非操控性总应计绝对值没有显著差别,但是内部控制缺陷公司比控制公司拥有更高的绝对非正常应计。Armstrong(2010)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容易造成企业稳健程度降低,加剧公司相关利益各方信息的不对称,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
国内学者王敏和夏勇(2011)发现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可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质量,有利于在公司内部有效遏制投机行为,为公司降低权益资本成本。钟玮、刘洋(2011)以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模型,实证考察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对公司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杨秀岭(2013)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四、关于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研究
国外学者Yan等(2005)发现审计委员会成员越多、审计委员会中财会专长越多,在获得负面的内部控制审核意见后第二年内部控制缺陷得到改善的概率越大。Goh等(2007)的实证检验结论指出,有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对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财会专长、人数和董事会独立性等公司治理特征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没有发现缺陷的公司,在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第二年,该类公司经过改进,上述指标可达到与没有发现缺陷的公司无显著差异的程度。Ashbaugh-Skaife等(2007)等研究证明了修正了内控缺陷的企业,在应计质量方面有显著的提高,但未修正内控缺陷的企业中,其异常应计利润则继续增大。
五、研究述评与展望
通过对国内外内部控制缺陷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不难看出近年来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是研究的热点,但我国学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市场反应研究还欠缺,因此仍有一些问题是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的。鉴于此,学者未来可以研究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与认定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内部控制缺陷的市场反应和缺陷修复后的经济后果。
参考文献
[1]BedardJ.Reported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Earnings Quality[R].University Laval,2006.
[2]Armstrong C S,W R Guay,J P Weber,The Role of Information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Debt Contracting,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
[3]Ashbaugh-Skaife,H.,Collins,D.W.Kinney,W.R. 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Prior to SOX-Mandated Audit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1-2):166-192.
[4]王敏,夏勇.内部控制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关系研究述评与展望[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05):49-55.
[5]钟玮,刘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选择与优化——以公司效率为分析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01):57-63.
[6]杨秀岭.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财会通讯,2013(06):42-45.
[7]刘建民,朱茂丽.内部控制缺陷异质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月刊,2017(09):9-15.
[8]洪琳,卞振华.内控重大缺陷修正、审计机构及审计费用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6(06):10-12+68.
[9]林钟高,张春艳,丁茂桓.市场化进程、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与企业社会责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6(02):57-68.
[10]蒋峻松,王春芳.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8(14):58-64.
[11]宫义飞,谢元芳.内部控制缺陷及整改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研究——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8(05):75-82.
作者简介:李琪(1995—),女,汉族,四川内江人,研究生,单位:西华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会计学。